徐愛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怎樣才能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呢?我認為,評價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習作教學中,必須樹立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理念,用“兒童本位、關注發(fā)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的習作,提高習作評價的有效性。
一、多一些寬容
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思想感情與成年人不在同一層次上。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有著與成人不同的思維方式,他把這種思維方式稱之為“兒童一原始思維”。兒童的想法有時也許幼稚可笑,但這不正是“童言無忌”嗎?倘若教師居高臨下,用成人的眼光和語言習慣去看兒童的作文,其結果必然是“這兒不通順”“那兒不具體”。這種批改,實質(zhì)是挑剔、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更拉大了學生與成功之間的距離。學生感受到的不是“魅力”,而是很大的“壓力”。這對于孩子的心理成長以及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對待兒童的習作,應該多一些寬容。在寬容中,學生才能感受到習作的魅力所在。
這是一個經(jīng)典故事:斯霞老師在一個學生的習作中讀到了這樣一句話:“昨天,有個法國阿姨到我們學校來參觀,法國阿姨是女的?!痹谖覀兂赡耆丝磥恚胺▏⒁淌桥摹边@一句是地地道道的廢話,必須刪去。但是斯霞老師認為:小孩子唯恐別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寫上這么一句。這句話出自兒童天真幼稚的手,在他們的知識水平和生活閱歷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只要他不說一“法國阿姨是男的”就沒有問題。斯霞老師的愛充滿寬容,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一位高明的園丁對待幼苗的愛是如此真切。
在習作評價中,要做到寬容,我們務必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對于兒童的習作,要少改多就。教師要珍惜學生為作文所付出的勞動,替學生看,替學生想。學生作文中常常會出現(xiàn)天真可笑的童言稚語,對此,我們不宜按照成年人的標準去隨意改動。我上學期在批改二年級學生的寫話本時,每天總是拿著放大鏡找寫得通順的話,偶然遇到一個好詞、好句一定不放過畫上“☆”的機會?,F(xiàn)在教三年級,我時常想孩子們能這樣寫已經(jīng)不錯了,因此,我一般不會怎么修改,除非明顯的漏字、錯別字我才會指出來。對于基本能讀通的句子,我是不改的,相反會畫上波浪線,寫上一兩句表揚的話。多留少刪,多就少改,盡量保持原汁原味的童心、童真、童趣,這不僅有利于保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同時也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健康發(fā)展。所以葉老先生說:“批改固非教者自己作文,其意義不謬誤而尚有不全之處者,不必為之增;字句已通順而尚欠凝練者,不必為之改?!?/p>
二是讓學生進行自改互改。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奧地利教育家齊澤曾認為:“我們不要促使孩子早熟,不要把成人的意見注入他們的腦子,這對孩子是有害的,小孩子的作品修改工作是要讓他們自己做的。”每一次習作寫好草稿后,我都要求學生反復,而且大聲地讀自己的習作,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成功,發(fā)現(xiàn)不足,并自己修改。除自改外,我還很喜歡讓學生互相批改,學生間水平相當,在互評互改中不會出現(xiàn)教師式的“居高臨下”現(xiàn)象。比如以前教五年級時,學期一開始,我就把習作要求印發(fā)給孩子們,讓他們明確本年級習作應達到的標準,在講評時,老師先示范怎樣賞識批改,然后同學們互批互改。通過自改互改,還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讓學生多點自主探索和發(fā)現(xiàn),體驗習作后成功的快樂,互相切磋學習,逐步改正錯誤,提高習作水平,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作文之路。
二、多一些激勵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如果一個人取得了成功,同時他又受到了激勵,他就會進一步發(fā)揮個人潛能,從而走向更大的成功。習作評價亦如此。教學是一門藝術,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難免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小孩子?對于兒童的作文,教師要滿腔熱情地幫助指導,不能在批語中橫加指責,更不要片面地壓低等級。其它作業(yè)有滿分,作文就不能得滿分嗎?有位老師說得好:與其在批語中寫上“通篇語句不通”,不如把文中少數(shù)幾處寫得通順的句子畫上波浪線,批上“如獲至寶”“這幾句寫得通順”鼓勵的話。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作文評價時,對學生苦心經(jīng)營之處,不能視而不見,而要大加贊揚。季羨林教授晚年在《我的老師董秋芳先生》一文中深情地回憶起這樣一件事:“在大量的讀寫實踐中,我漸漸悟出一些文法:文章應像樂譜一樣有一個主旋律,輔之以一些小旋律,前后要照應,左右應協(xié)調(diào),在紛紜變化中有統(tǒng)一,在統(tǒng)一中有交錯,關鍵在于有節(jié)奏。這些想法不知不覺流露于作文當中,一次老師在批語中,寫下了這樣的話:一處節(jié)奏……又一處節(jié)奏。我當時看到批語,知己之感油然而生。這決定我一生的活動,將伴我終生。”由此可見,激勵之功可謂大矣。它不僅有利于誘發(fā)、鞏固和發(fā)展學生習作的興趣以及寫好作文的愿望,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而且也能增進師生情誼,讓學生知道老師在關注他,親其師信其道也。
三、多一些欣賞
長期以來,在大多數(shù)孩子的作文里,我們所能看到的是模式化的框架、成人化的語言、乏味的內(nèi)容、做作的情感,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話、實話,沒有天真爛漫的奇思妙想,沒有感人肺腑的童心童趣。其實,學生作文“童心”的缺失,與我們的評價不無關系。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寫作時提煉主題、升華境界,強調(diào)語言的文學性、規(guī)范性。結果主題是“明”了,表達是“巧”了,但“矯情”和“工匠”也出來了,更悲哀的是學生喪失了最寶貴的童真、童趣??梢妼懽髟u價,在注重“文從字順”的基礎上,更應強調(diào)“童心、童真”。引導孩子們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切身體驗的生活,盡管孩子們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甚至還帶有“傻氣”,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這學期我們班有位同學在介紹自己時,說:“我長得白白胖胖,大家都叫我小胖,我喜歡吃肉,每次吃肉我的味口都很好,所以我才會白白胖胖?!背跻豢?,覺得有點不雅,但細一想,小孩子就是這樣想的,所以這么說,不光句子寫得通順,連原因結果說得很清楚,因此,在批改時,我寫了這么一句話:“老師覺得你這個小胖太可愛了?!痹谠u價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滿腔熱情地呵護孩子的童心,讓他們保持童真。同時,在批閱作文時,教師還應隨時捕捉體現(xiàn)童心的奇言妙語,并多加表揚。其實,這樣的句子在學生習作中俯拾皆是。如用“太陽、森林、動物”編故事時,一個學生的開頭是:“在一片森林里,生活著許多動物,可是今天,一只動物也沒出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多有懸念的—個故事開頭呀。我的批語是這樣的:“讀了這段話,老師知道一個精彩的故事就要開始了,很想快快往下讀。”我這樣做,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讓他們的童心盡情釋放,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作文優(yōu)劣標準,使他們知道什么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并以此為目標,不斷努力,寫出洋溢童真童趣的好作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