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霞 張春芳
摘要: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是教學生學會讀書。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也指出:朗讀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幫助學生實實在在地讀好課文,讓學生在自己讀懂課文的過程中,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規(guī)范化語言,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感受課文中的自然美、情感美、人性美。
關鍵詞:閱讀教學朗讀訓練
一、朗讀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語感
語文教材中所編選的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規(guī)范,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增加文化底蘊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在正確、流利讀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語感。如《泉城》一文中,同是寫泉水的流動,分別用了“涌”“匯注”“噴吐”“冒”四個不同的詞語,將珍珠泉“神奇”、五龍?zhí)丁叭唷?、黑虎泉“氣勢磅礴”、趵突泉“厚重”的特點準確而又形象地描繪了出來,通過反復朗讀,學生如臨其境。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讀書,品味用詞的精妙,融情于聲,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也就出來了。
二、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光靠老師的講,而應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前提下,由教師引導,讓學生去讀、去悟,感知課文內容。我在教學《廬山的云霧》第二自然段時,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去讀、去悟,抓住“白色絨帽”“玉帶”“茫茫的大?!薄熬薮蟮奶炷弧边@幾個比喻句邊讀邊想象,人情入境,體悟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眼、耳、口、腦等多種器官同時作用,既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三、朗讀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將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滲透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教學生學會怎樣做人。如教學《九色鹿》一文,指導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朗讀,前后對比,認識到了調達的見利忘義、背信棄義,從而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如《九寨溝》一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深刻體會九寨溝神奇迷離、變幻無窮的景色,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提高學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收到“教書育人”的整體效益。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發(fā)現,一篇課文學完了,有的學生讀起書來仍然是結結巴巴,錯誤一大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技巧,保證充足的朗讀時間,把朗讀訓練落到實處。在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在初讀感知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結合查字典認讀生字,掃除學習障礙,在此基礎上自由練習讀課文,做到語音正確,不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復,不唱讀,實現正確的讀。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熟練,做到流利的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在精讀感悟環(huán)節(jié),我把朗讀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采取個人讀、集體讀、范讀、分角色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如在教學《菩薩兵》一課中,重點抓住朱德總司令的三段話進行朗讀訓練,體會朱總司令對藏胞的關心和愛護,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情深?!斑@么多天了,藏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抓住反問號和感嘆號采用范讀、個人讀、集體讀等形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體會朱總司令的著急與擔心。“這也怨不得他們,他們是讓反動軍隊糟蹋怕了?!蓖ㄟ^學生的反復朗讀,體會朱總司令對藏胞的體諒之情?!安荒茏尣匕麃砟臧ゐI,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边@句話則放手讓學生自己試著體會人物感情,揣摩人物的心情,獨立自由地朗讀,然后通過交流,取長補短,感悟朱總司令對藏胞的一片深情。在分別讀好三段話的基礎上,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組織學生練習,學生熱情高漲,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感情也就通過聲音充分地表達出來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創(chuàng)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把朗讀訓練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扎扎實實地落實朗讀要求,從而訓練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