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娟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一個不熱愛自己祖國語言的人,又怎能談得上熱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直接說明了語文教學與學生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關系。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刻體會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視課堂拓展討論,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中學語文課本所選入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就內容而言,有反映社會生活,贊美人情美的;有描繪自然景物,謳歌祖國山河的;也有講述寓言童話故事,闡明道理的??梢哉f,語文課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在學生的心靈播下健康發(fā)展的種子。但是要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挖準教材中的德育“亮點”?,F(xiàn)在很多高中學生只關注高考,只關注分數,稍微遇到點兒困難、挫折就情緒低落,承受壓力的能力較差。在德育工作中,我首先注意利用課堂教學后的延伸討論,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昂揚樂觀的人生觀。
在學完海子的詩歌《春暖花開》后,我設計了這樣地問題:“你如何看待海子的死?結合現(xiàn)實談談你對以死明志的斗爭方式的看法?!蓖瑢W們有說他為自己的理想獻身是值得的,也有說他傻的,更多的同學都認為這種做法不可取?!懊娉蠛?,春暖花開”這是無比明媚而幸福的詩句,然而海子走了,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他選擇了逃避現(xiàn)實,這是一種消極的處世之道。在學習完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后,在了解了史鐵生面對諸多痛苦挫折,依然保持堅強并能為人們獻上表達真善美思想的文學作品后,我讓學生們討論:“從某個角度上說,生活的磨難并不會給人的心靈帶來黑暗,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說一說?!蓖瑢W們討論熱烈,他們認為“生活中的艱難坎坷,如果能積極面對,對未來充滿信心,而且能將這些積極的情感注入實際生活,那么磨難帶給人的可以不是黑暗。”通過很多此類的討論,同學們樹立起這樣的信念:人在不被理解及遇到坎坷時應樂觀對待,這樣不僅能戰(zhàn)勝困難,使自己快樂,也能給周圍的人帶來精神上的鼓舞,使人們感到世間的美好。
二、課后延伸練筆,培養(yǎng)學生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
現(xiàn)在很多高中學生迷戀電腦游戲、網絡文學等,很多人看問題很簡單,對社會的認識很膚淺。針對以上特點及問題,我在備語文教材的同時,有意識地尋找教材內容與德育工作相滲透的最佳結合點,盡力做到德育與學科教育水乳交融,并盡可能做一些讓學生能多關注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及事情的設計,從而使他們思想內涵豐富、深刻。
在學習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后,我告訴學生:“川端康成能從花未眠這件眾所周知的且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引發(fā)內心美的感受,以及對生命的哲學思考,可見他善于感受發(fā)現(xiàn),且思想有深度。那么,我們也來學習一下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課后寫一篇小作文,要求從身邊小的方面,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件物品,還可以是一件小事,悟出相對大的道理,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來?!痹谶@次的小作文里,同學們寫到眾多題材,思考的問題也相對較大、較深。例如有一位女同學寫道:一次跟父親隨意地聊天,她問爸爸:“如果拿一輛更好的車同你現(xiàn)在的車交換,你換嗎?”父親回答說:“ 這就像如果有一位更漂亮的姑娘,要跟你交換作我的姑娘,我肯定不換一樣?!庇蛇@短短的一句話,這位女生想到了世間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她在文章結尾處寫到:“世間最純潔最偉大的便是父母之愛,如果要學會愛別人,就先從熱愛自己的父母開始吧?!比绻⒆觽兘洺_@樣深層次、多方位地思考問題,他們的思想覺悟能不提高,思想內涵能不豐富,能沒有深度嗎?
三、周記交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愛情觀
時下很多高中生,喜歡標新立異,喜歡有個性的發(fā)型、服飾,早戀現(xiàn)象也比比皆是,而這又都是學校明令禁止的。學校對此采取的措施更多的是三令五申校規(guī)校紀,學生對此比較反感,教育效果并不太好。我認為,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必須讓學生真正做到心服。但平時高中學生又不會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這些問題,于是我就利用語文老師之便,在記錄著他們真情實感的周記上與他們進行交流。
在本學期的幾次周記中,我讓同學分別就高中生的服飾、發(fā)型及“早戀”問題發(fā)表了看法。對發(fā)型、服飾的問題,有一少部分學生提出把發(fā)型、服飾搞酷是因為覺得青春時代就應該展現(xiàn)個性,有個性才能吸引別人的目光。對于“早戀”問題,學生們更是說出了各自的看法。有的說學生早戀只要不影響功課,學校就不應該干涉;有的說強硬的管理只能使事情變得更糟糕,因為學生都由地上轉移到地下了;還有的學生寫到:“老師,請相信我們這些學生是有自制力的,我們會把握好分寸,我們知道自己的責任”。
看完他們的周記之后,我對現(xiàn)在的學生有了更多、更新的了解,我感到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還是明事理的。我首先在學生的周記本上與他們交換了看法,然后選擇好的周記讀給學生聽,最后在課上與同學進行了開誠布公的交流。我說:“老師了解了你們的苦惱,你們好的建議我也會嘗試,并且我還可以向校領導反映你們的想法,但在具體改進措施沒有出來之前,你們認為作為天天生活在學校這種環(huán)境中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于是我看到學生們自覺得摘掉了不適合學生身份的、不適合校園環(huán)境的飾物,在班里我也沒有看到所謂的早戀的身影。我感到每周一次的一事一議,使他們正確地認識到了學生應具有的美與愛。
總之,正視語文和德育的關系,細心發(fā)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就可以在教給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有效引導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識別真、善、美,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操、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家赫爾巴特說:“教育的起點在于個性,終點在于德性?!弊鳛榻逃ぷ髡?,讓我們?yōu)榕囵B(yǎng)出一個個既充滿鮮明個性又具有高尚道德觀念的學生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