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摘要:由一次失敗的作文講評課,引發(fā)了對記錄日常生活瑣事的流水帳式作文的思考,這樣的文章材料源于生活,有真情實感:這些素材又是大量的、粗糙的。但是。只要給它們一個恰當?shù)男问?,它們就可能成為藝術品。
關鍵詞:生活素材真情恰當?shù)男问缴钫嫖?/p>
一、一次失敗的作文講評課
我批改學生作文時,經(jīng)常會用到這句評語:材料陳舊,毫無新意。久而久之,我對這類文章嗤之以鼻,只要是寫身邊瑣碎小事,題材陳舊的文章,在我筆下,很難得高分。潛意識里,我喜歡上了大氣的文章,尤其喜歡那些引用古詩詞的磅礴之作。
一次作文課,我選用了兩篇范文,一篇是學生材料陳舊,毫無新意的習作;一篇是雜志刊登的作文。學生的習作《在淚水中成長》片段:那是兩年前的事情。我不小心摔倒了,膝蓋磕出了血,媽媽走過來,讓我自己站起來,我從地上爬起來。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這時,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孩子,要堅強!”聽了媽媽的話,我明白了,擦干眼淚點點頭。另一篇是雜志上的作文《花香水自流》片段:水的靈動,給人聰慧,……于是古書上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懷激烈;寒燈里有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無限感喟……我的目的是告訴學生,記錄日常生活瑣事的流水帳式的文章應該退出他們的生活,要學著讓自己的文章大氣一點,有文化內涵一點。
讀完文章,我讓學生發(fā)表意見。如我所料,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那篇雜志上的作文不錯。這時,一位男同學舉手發(fā)言,他認為那篇雜志上的作文離生活太遠,聽起來還有些做作,反而是班上同學那篇作文好一些,因為它貼近生活,許多同學都曾遇到這種事情。我頗感意外,自然要反駁:“就是因為4,NN平時都見過這類事情,題材陳舊,寫出來才沒有新意,才像一篇篇乏味的流水帳?!眻?zhí)拗的男同學寸步不讓地說:“這篇習作只需要修改一下,寫細致一些?!蔽疫€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中國古典詩詞是國粹,恰當?shù)匾宋恼?,能讓作品文氣四溢、光彩照人?!蹦俏荒型瑢W還是不服氣地嘟囔著:“引用古詩詞?那還是別人的東西;您剛開始教我們寫作時不是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真情最動人嗎!”
我一時語塞。這節(jié)課就在我和學生的爭執(zhí)中草草收場。我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挫敗感。
二、由一則報道引發(fā)的思考
一天,在網(wǎng)上看見一則報道,一名高考學生的作文《懷想天空》,剛開始評卷老師只給了及格分,最后終審組何永康老師給了他一類卷的高分。何永康老師說:近年來,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種“脫離現(xiàn)實”的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不少考生習慣于“回到古代,復述經(jīng)典”。這篇寫父親收麥子的文章,不搞華彩炫目的“集錦”,只是極為樸實地記敘了父親割麥的情景,它真實、本色,字里行間飽含父輩的辛勞和自己對父親的敬重?!巴扑]它是一種導向。”何永康老師說,因為這份“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質樸”,在高考作文中,已經(jīng)是久違的文風。
何永康老師的話,強烈地敲擊著我的心。
我重新把那篇學生作文放在桌上?!斑@篇習作只需要修改一下,寫細致一些”、“用細節(jié)描寫”。學生的話在我耳邊回響,思考再三,我決定用這篇作文再上一節(jié)作文講評課,大家一起來修改這篇文章。我們擬定了修改方向:“以真情為主線,用細節(jié)點綴文章”,這節(jié)課上得異常活躍。學生被真情打動了。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個不歇?;仡^看那些材料陳舊的作文并非一無是處,它們的材料來自日常生活,文中堆積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要鼓勵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搜集素材,不要忽略尋常小事。但真實、鮮活的素材在文中堆砌,讓原本真實、鮮活的材料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所以對于中學生來說,寫自己周圍的那些真人實事,還遠遠不夠。它還要求學生把日常點滴、瑣碎的事進行藝術加工。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臺上沒有純粹的喜劇。我們有必要對搜集的材料進行分析、思考,用審美的標準去衡量,去發(fā)現(xiàn)其中美的實質。朱光潛先生就曾說過,在作文運思時,最重要而且最艱苦的工作不在搜尋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將它們加以選擇與安排,這就等于說,給它們—個完整有生命的形式。他還說,變遷了形式,就變遷了內容。
三、給文章一個恰當?shù)男问?/p>
一位學者提出過寫作的三個目標:真切地認識世界;清晰地整理思路;完美地錘煉語言。學生提供的材料,源于真實的世界;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清晰地整理一下思路,給予他們適當?shù)姆椒?,錘煉語言,完美自己的文章。如:寫一個親情題材的文章,學生提供的素材有:媽媽送上的牛奶;媽媽給我過生日;父母為我打傘;父親為我削菠蘿;父親給我發(fā)短信。就這幾個極普通的材料,經(jīng)過同學的討論,我的點撥,加上一些理性的思考,總結出一些方法。
(一)細節(jié)透視法
送上一杯牛奶、一壺咖啡都是父母愛的體現(xiàn),怎樣把這熟悉的場景寫得感人至深?這需要用細節(jié)來完美整個過程,比如:
母親輕輕走到我身邊,把一杯牛奶放在桌上,瘦瘦的手指拂過杯口,擦去杯上的一粒微塵。她輕撫椅背,把我的頭發(fā)朝耳后攏了攏,瞇著眼看了一小會,又悄然離去。我看見桌上的牛奶悠悠地吐著氣,似母親溫柔的目光;我喝了一口牛奶,喔,好溫暖,一如母親的愛。
這個片段用“拂、擦、撫、攏”等細小的動作,把媽媽放下牛奶的整個過程刻畫得細致入微,母愛就浸透在這些細小的動作里,浸潤在這杯牛奶里,可以說是細節(jié)完美了整個過程。
(二)反思詰問法
父母給自己過生日,是司空見慣的事,如何寫出其中真味?一位同學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剛進家門,我的目光就被滿桌的飯菜吸引了,桌子中央還有一盒大蛋糕,13只蠟燭閃耀著,照亮了我的心。哦,原來今天是我的生日。母親臉上洋溢著愛的微笑,看著母親日益蒼老的面容,我的鼻子有些發(fā)酸,我不禁問自己:“十三年了,你又何曾記得她的生日?”辛酸的淚劃過臉頰,滴在母親送過來的蛋糕上。
“十三年了,你又何曾記得她的生日?”是啊,當我們滿懷真情寫到父母為我們付出的種種深情時,不要忘了反問一下自己,這個發(fā)自內心的反詰句會像那生日燭火,讓整個文章亮起來。
(三)形象修辭法
父母在下雨天總不忘給自己送傘,可是寫到作文里給人感覺題材陳舊。如何推陳出新呢?
我與母親吵架了,再一次傷了她的心。我沖出了家門,全然不顧屋內母親的呼喚。雨越下越大,淋濕了我的衣服、我的鞋子、我的心。咦?打在我身上的雨怎么沒了?是母親,撐著傘,站在我身后。也不知怎么的,心中全部都是她對我的好。我不顧一切地撲進她懷中,淚水和雨水交織在一起……母親,除了你。誰還能為我抹去心中的淚?除了你,誰還能為我撐起一片無雨的天空?
這里把母親為我撐起的傘比作“無雨的天空”,自然、貼切,母愛就在這清新的比喻中變得綿長而悠遠,把文章語言形象化,用適當?shù)男揶o就能讓老題材煥發(fā)新的光彩。
(四)一線貫穿法
有些學生喜歡用一些物品表現(xiàn)父母的愛,這有一定的新意。比如:
父親知道我喜歡吃菠蘿,所以每當菠蘿飄香的季節(jié),他每天都要為我削—個菠蘿。一次。我因為父親看我的手機短信和他吵架,也不愿吃他削的菠蘿?!瓔寢尪酥槐P削好的菠蘿走進我的臥室:“你爸加班去了,他說不該看你的手機,但菠蘿不能不吃啊!”我把一塊菠蘿放進嘴里,今天菠蘿沒有以往的甜,帶著一絲酸澀。也許,這父愛就如同這菠蘿的滋味,有時甜蜜,有時酸澀,我就在這酸酸甜甜的菠蘿滋味中慢慢長大。
在愛的主旋律下,難免有不和諧的音符,父愛和父女沖突都圍繞著菠蘿這條線索展開,它們就像菠蘿的滋味,酸酸甜甜,而長大的我會用理解去回味這種幸福的滋味。一線貫穿,主題鮮明。
(五)鏡頭特寫法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人們有更多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fā)內心的情感。有一位學生是這么寫的:
考試又失敗了。我關掉了手機,一個人躲在書店,悶悶地看書。不知過了多久,肚子開始唱“空城計”了,我抒開手機看時間,天哪,一連串的未接短信:10點30,孩子。你在哪兒,快給家里來個電話;11點,孩子,你在哪兒,快回家吃飯吧!11點20……;11點30……;11點40……;12點,孩子,你在哪兒,快回家吧,有什么心事就告訴爸爸、媽媽,我們不會責怪你的……
這一連串的短信好似一個個特寫鏡頭,在讀者眼前閃動。此時無聲勝有聲,濃濃的親情已在不經(jīng)意間令人抨然心動。
這些簡單的方法源于一次與親情有關的作文,更是源于一次失敗的作文講評課。教師要想使學生獲得一種真正的和可靠的知識,就不應當回避或排斥學生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因為學生的生活以及所接觸的社會是豐富多彩的,作文教學方式也應盡量做到讓學生保持對生活的高度敏感,在生活中找情趣。同時,抓住學生流露真情的時機,幫助學生進行情感的梳理、思想的提升,讓學生對生活的感受細膩些,對生活的思考深入些,寫作時再應用恰當?shù)男问剑湍茏岅惻f的題材、慣常的構思煥發(fā)新的光彩。
用恰當?shù)男问?,可以還原作文的生活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