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平 黃江艷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72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 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能熟記7的乘法口訣,能應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并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 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 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有關計算。
教學難點: 編制7的乘法口訣和利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口訣卡片、課件(做操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以“趣”導入——讓課始趣生
1. 展示場景,播放兒歌
師:課件展示每行(橫、縱)7人,共有49個小朋友做早操的場景圖,播放每句有7個字的兒歌:
早晨空氣多么好,我們一起來做操;伸伸手來彎彎腰,天天鍛煉身體好。
2. 談話激勵,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起得早,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做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根據這些小朋友排隊做早操的場景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好嗎?
[評析]從靈活使用教材入手,創(chuàng)設小朋友做早操的場景,并配上優(yōu)美動聽的兒歌和加上激勵性的談話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為學生觀察思考編寫7的乘法算式和7的乘法口訣提供客觀材料,使這節(jié)課成功了一半。
二、 引思激學,探索新知——讓課行趣濃
1. 引導思考,編寫7的乘法算式
(1) 師指著場景圖,問:請認真觀察小朋友們排隊做早操的排數(shù)和人數(shù),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一排有7個人,2排有14個人,3排有21個人……并提問是怎么知道2排有14個人、3排有21個人?……讓學生知道2排就是2個7相加得14,3排就是3個7相加得21……學生說到一排,教師用鼠標圈一排,說到二排,用鼠標圈二排……)
(2)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填寫下表(也可指名填寫):
(3)提問:你們能根據場景圖中小朋友排隊做操的排數(shù)和人數(shù)及表格中的數(shù)據,自己寫出7的乘法算式嗎?(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4) 學生寫完乘法算式后,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5)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有順序地板書:
1×7=7 7×1=7
2×7=147×2=14
3×7=217×3=21
4×7=287×4=28
5×7=357×5=35
6×7=427×6=42
7×7=49
不管學生說出哪個算式,教師都要指著算式提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理解每個算式的意義。
2. 激勵自學,編制7的乘法口訣
(1) 提問:你們能根據7的乘法算式自己編制7的乘法口訣嗎?(要求學生把口訣寫在相應的算式右邊,教師巡視指導)
(2) 指名板寫口訣,其余小組之間交流。
(3) 講評編寫結果,糾正編寫出現(xiàn)的錯誤。
(4) 提問每一句口訣表示的意思,讓學生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
3. 引導觀察,尋找7的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
(1)提問:請大家認真觀察7的乘法口訣(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從上往下看,每句口訣的得數(shù)依次多7;從下往上看,每句口訣的得數(shù)依次少7。)
(2)提問:這些口訣你認為哪幾句容易記?哪幾句難記一些?你有什么辦法把它們記?。浚ㄒ龑W生利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記憶難記的口訣)
[評析]采取先“學”后“導”的教學方法,先啟發(fā)、引導和鼓勵學生根據場景圖中小朋友排隊做操的排數(shù)和人數(shù),自己去觀察、思考,或小組討論,寫出7的乘法算式和編制7的乘法口訣,接著再引導學生觀察7的乘法口訣,發(fā)現(xiàn)口訣的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新課的學習興趣盎然。
三、 鞏固應用,總結評價——讓課尾趣存
(一) 鞏固應用
1. 口練
(1)背7的乘法口訣。比一比,看誰背得快!
(2)對口令,熟記7的乘法口訣。比一比,看誰記得牢!
(3)看卡片口算或把口訣補充完整(以創(chuàng)答形式進行)。比一比,看誰答得最快!
2. 筆練
(1) 把P72表格、算式和口訣填寫完整。比一比,看誰寫得全對!
(2) P73第2、3題。比一比,看誰寫得快、算得對!
3. 應用
(1)P73第4題。比一比,看誰能很快地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聯(lián)系生活事例說7的乘法算式和口訣(如根據課始播放的這首兒歌的字數(shù)、2個星期的天數(shù)寫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等)。比一比,看誰說得多!
(二)總結評價
1.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怎樣學到的?
2. 在這節(jié)課中,你表現(xiàn)怎么樣?還有哪些不足需要改正?
(三) 以歌結課
教師播放音樂,引領學生唱課始做操的“兒歌”,讓學生在歡快的歌聲中結束全課。
[評析]采取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并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練習的質量與效益;引導學生對新學知識作必要的歸納總結,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表現(xiàn)和結果作評價和反思,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課尾結合學習內容唱兒歌,能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結束全課。
總評: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如下兩個特點:
一、 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習形成濃厚的興趣,就會把獲取新知識作為自己的內部需要。本課的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的需要。
1. 迎合“需求”心理,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創(chuàng)設一個小朋友們做早操的場景,提出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根據這些小朋友們排隊做早操的場景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好嗎?”的問題。由于以上問題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來自學生的認知實際,所以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對問題解答的需求,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2. 利用“好勝”心理,延續(xù)學習興趣
在鞏固練習階段,教師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并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符合學生爭強要勝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延續(xù)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課堂練習的質量與效益。
二、 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體驗
傳統(tǒng)的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施教,學生接受。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少,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少。這種教學滯后于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和學習能力。本課的教學設計,著力改變學生這種被動接受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體驗,讓教師的教學走在學生發(fā)展的前面。
1. 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發(fā)展水平和知識經驗上
教學7的乘法口訣,學生已經歷了幾次編口訣的過程。本課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自己去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類推的能力。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和學習能力基礎之上。
2. 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在教學新知階段,本課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小朋友們排隊做早操的排數(shù)和人數(shù),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編寫7的乘法算式和編制7的乘法口訣,經歷編制口訣、構建新知的過程,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自信心。
(責編鐘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