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軍 曹 旋
【摘 要】 大學生自我概念因素分析表明,學生網絡成癮傾向相對較高,是網絡成癮的易感人群;事實也說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經無法控制自己適度上網而產生了成癮傾向。因此,高校、家庭甚至社會應該直面現實問題,重視大學生網絡使用教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大學生網絡成癮。
【關鍵詞】 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自我概念;影響
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識,是由一系列態(tài)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貫穿于心理與行為的一切方面[1]。作為個體人格的核心,它幾乎調控著個體的一切行為和活動。而網絡成癮是一種個體對自己網絡使用行為失去理性控制的現象。鑒于自我概念對個體行為的調控性,我們推測個體的網絡成癮行為可能受到自我概念的影響。因此,我們于2008年10月針對大學生的自我概念及網絡成癮傾向進行調查,探討了自我概念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
西安市兩所多學科綜合性大學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的767名學生,年齡范圍在16-2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35±1.56歲。
2、 研究工具
(1)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使用美國田納西州心理學家W.H Fitts于1965年編制,臺灣林邦杰于1978年修訂的第三版量表,共有70個題目,包含自我概念的結構、內容兩個維度和綜合狀況共十個因子。采用5級評分,計算結果前九個因子得分越高則自我概念越積極,而自我批評得分越高則自我概念越消極[2]。
(2)網絡成癮量表。采用美國彼茲堡大學Young K.S最新編制的網絡成癮測試問卷,共包括20個題目,5級評分,總分分布在2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者,網絡成癮傾向程度越高。具體評判標準是:20-39分為網絡正常使用者或無網絡成癮傾向者、40-69分為網絡成癮傾向者;70-100分者為網絡成癮者,即已經有了成癮的事實[3][4]。
3、 測試程序
將問卷發(fā)放給輔導員擔任主試,在班級會議上進行統(tǒng)一試測。試測前由主試宣讀統(tǒng)一指導語和要求,整個時間控制在50分鐘以內,測試完成后將調查問卷當場收回。
二、研究結果
1、 網絡成癮問卷得分基本情況
767名大學生網絡成癮得分在20-79之間,平均分為45.33±11.179。
2、自我概念與網絡成癮傾向的相關分析
大學生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自我認同、自我滿意、自我行動、自我總分與網絡成癮傾向呈顯著負相關,Pearson相關系數依次是-0.388、-0.405、-0.401、-0.389、-0.353、-0.417、-0.343、-0.415、-0.44;而自我批評因素與網絡成癮傾向雖然呈正相關關系,但是相關系數沒有達到顯著,因此不具有統(tǒng)計分析意義。
3、自我概念與網絡成癮傾向的回歸分析
以自我概念各因子作為預測變量,以網絡成癮傾向為因變量,做逐步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自我總分、自我批評、自我滿意三個因子依次進入了回歸,分別單獨解釋了網絡成癮傾向總變異量的19.4%、3.1%和1.2%,聯合解釋量為23.7%。
三、分析與結論
1、學生網絡成癮傾向相對較高,是網絡成癮的易感人群
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網絡成癮測評得分分布在20-79之間,而平均分為45.33±11.179,高出了Young提出的灰色區(qū)域的最低標準??梢婋S著網絡的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經無法控制自己適度上網而產生了成癮傾向,這無疑給當今大學生教育發(fā)出了一個危險信號。高校、家庭甚至社會應該直面現實問題,重視大學生網絡使用教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大學生網絡成癮。
2、學生網絡成癮存在自我概念影響因素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是自我概念中除自我批評因子與網絡成癮傾向正相關但未達到顯著以外,其余因子均與網絡成癮傾向顯著負相關;回歸分析結果自我總分、自我批評、自我滿意依次進入了回歸。說明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存在自我概念影響因素。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一致[5]。而理論上,自我概念積極的人,更自信,能夠客觀的認識自己,積極地接納自我,并且自我調節(jié)、控制能力較強,能較好的處理好自我與現實之間的偏差,積極地融入現實世界,因而不易在網絡這一誘惑前迷失自我;而自我概念消極的人,缺乏積極的自我接納和自我認同,不能較好的融入現實世界,缺少現實社會的情感支持,并且自我調節(jié)、控制能力較弱,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和沖動控制障礙,因而較難很好的管理約束自我,同時寄希望于網絡這一虛擬世界彌補自己在現實世界的自卑和不完美,因而更容易產生網絡成癮傾向。
因此,高校應根據不同學生自我概念發(fā)展的特點,在培育和發(fā)展大學生積極的自我概念的基礎上,做好網絡成癮預防工作,培育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車文博.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72-476.
[2] 陳春鋒.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社交焦慮的關系[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3] 金伯利·S·揚.網蟲綜合癥——網癮的癥狀與康復策略[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32-35.
[4] Young KS.Caught in the net: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8:31-35.
[5] 劉琳,王鋒,崔麗娟.初中生自我概念與網絡依賴行為的相關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4,11:51-52.
【作者簡介】
周小軍(1983-),湖南益陽人,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生.
曹 旋(1983-),陜西西安人,長慶油田第二采氣廠企業(yè)文化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