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云
如何順利有效地推進新課改,是每個基礎教育工作者都應認真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問題。本文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角度,針對新課改的主要任務,認為在教學中要堅持三大原則,對此問題作初步的探討,以期為新課改順利有效地推進指明正確的基本方向。
要堅持政治課的思想教育性原則,做到教書與育人的和諧統(tǒng)一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性質是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教育,以“三個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活實際,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fā)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要與初中思品課和高校政治理論課相互銜接,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相關科目的教學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因此,高中思政課教學的核心問題還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政治課的思想教育性。在現階段教學中,教師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武裝和教育學生,幫助他們正確思考當代國內、國際的社會政治現象,分析各種社會問題,提高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自覺肩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使命,從而讓教學達到教書與育人的和諧統(tǒng)一。例如:講商品,強調生產者為用戶著想,貨真價實,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講消費,強調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強調綠色消費,增強環(huán)保意識;講對外開放,強調寬闊的視野、包容的胸懷,培養(yǎng)學生憂患意識,維護國家利益,承擔對民族對國家的責任;等等。
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做到教師為主導與學為主體的和諧統(tǒng)一
以人為本,是普通高中政治課改的根本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關注每位學生的整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也是政治課堂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這次課改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這并不意味可以弱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使用新教材,對教師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只要是教學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就不能弱化,而且,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潛能要靠教師去開發(fā)。因此,一方面,政治教師要在教學中發(fā)揚群眾路線,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明確教育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三貼近的、典型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開展各種活動,做好課堂組織動員工作。
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
前幾年,我國的思想政治課以“升學—應試”為唯一目標,強調學科內的細分,帶有完全的學術化的傾向。這種教學,往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過分強調知識體系本身的邏輯性和結論的唯一性,忽視學生學習知識的應用價值及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知識內容比較陳舊,脫離學生與社會現實需要;重記憶而不重理解,窒息兒童的個性。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則“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學生厭學、輟學,影響我國全民素質的提高。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有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點,即理論性強、政策性強、時效性強、針對性強。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條,而是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掌握理論就是掌握正確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說:“理想的教學主要是講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識,而在這些知識中,支架著科學的聯系?!惫P者認為,他說的“聯系”既是知識的內在聯系,也是作為知識形態(tài)的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聯系,而且后一種聯系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這等于給學生一把開啟生活之門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鑰匙。過去的應試教育只滿足于學生對觀點的死記硬背,以記得牢、會答題,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而實際上,這必然出現那種考試完了,腦子里的死記硬背的東西也就隨“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跡。從某種角度看,過去的那種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不成功的。如果思想政治科教學不能使學生了解理論觀點的實質,掌握理論思維及其方法,那么教學就可以說是失敗的。過去也說理論聯系實際,但是那只是教師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到學生身上。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改變了過去的那種做法,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任務由學生來實現和完成,從而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使課堂不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是向社會延伸的。進一步說,就是讓學生運用教材的基本知識和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滿學習的樂趣,達到不僅掌握知識而且增長才干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車軸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