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李曉文 ?!》?/p>
【摘要】 目的 觀察炎琥寧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的臨床效果,并與病毒唑對AURI的療效比較。方法 將100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炎琥寧組50例)和對照組(病毒唑組50例),然后進行臨床觀察。治療組對癥治療后給予靜脈滴注炎琥寧注射液5 mg/(kg?d),1次/d,5~7 d為1個療程;對照組對癥治療后給予靜脈滴注病毒唑10~15 mg/(kg?d),1次/d,5~7 d為1個療程。 結果 治療組在退熱時間、咽痛改善、止咳時間、扁桃體腫大綜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與其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炎琥寧治療小兒急性上呼道感染可顯著縮短病程及緩解癥狀、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能明顯提高療效,優(yōu)于病毒唑注射液。
【關鍵詞】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寧;小兒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其次是細菌、支原體感染等,且常繼發(fā)于病毒感染之后。由于兒童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特點,各種病毒和細菌均容易引起小兒呼吸道感染,單從臨床表現很難分清楚病毒還是細菌感染,該病不應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尤其是靜脈滴注抗生素,若合并細菌感染雖可選擇抗生素,但耐藥現象日趨明顯,極大地影響了臨床療效,目前尚無特別有效的治療藥物。炎琥寧可迅速改善患兒上感的癥狀和體征,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筆者將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炎琥寧治療的臨床療效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2月至2008年9月在本科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100例,病程均≤5 d,隨機分為兩組,炎琥寧治療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10個月~12歲;治療前外周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總數≥10×109/L 23例,<10×109/L 27例;對照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10個月~12歲,治療前外周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總數≥10×109/L 25例,<10×109/L 25例;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在發(fā)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00例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鼻塞、流涕、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肺部X線透視或X線片無異常改變,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正?;蚱?,分類正?;蛄馨图毎龈?,部分見中性粒細胞偏高。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白細胞計數和胸部X線檢查等,臨床診斷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3 臨床表現 兩組均有不同程度發(fā)熱(T 37.3℃~40℃)、咽痛、咽充血、扁桃體腫大。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炎琥寧注射液5 mg/(kg?d)靜脈滴注,1次/d緩慢滴注,對照組使用病毒唑10~15 mg/(kg?d)靜脈滴注,1次/d,療程5~7 d,兩組均使用對癥治療及酌情使用抗生素。 每天觀察并記錄癥狀、體征及不良反應等。
1.5 療效標準 ①痊愈:體溫在24~48 h恢復正常,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正常;②顯效:體溫在48~72 h恢復正常,其他癥狀、體征部分消失或好轉,實驗室檢查正常;③有效:體溫在72 h以后恢復正常,其他癥狀、體征部分消失或好轉,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④無效:用藥5 d后病情無好轉或有所加重,仍有發(fā)熱,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無改善或加重。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兩樣本均數的比較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痊愈30例,顯效12例,有效6例,無效2例,顯效以上共42例,占84%;對照組痊愈23例,顯效12例,有效13例,無效2例,顯效以上共35例,占7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未見不良反應,未出現皮疹、嘔吐、腹瀉、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等毒不良反應。
3 討論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是兒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多由各種病毒和細菌引起,尤以病毒為多見,占原發(fā)性感染的90%以上,其發(fā)病率占兒科疾病的首位,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0%以上。病毒唑又稱利巴韋林,為一種強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IMP)脫氫酶抑制劑,抑制IMP,從而阻礙病毒核酸的合成,為廣譜抗病毒藥物,是抗病毒藥物中臨床應用比較早、比較廣的藥物,大劑量使用可抑制人體神經細胞的病毒復制,但對病毒肌苷激酶依賴性太強,易產生耐藥性,且其對血液系統、肝功能有一定的影響,故使其臨床療效受到限制。
而炎琥寧是穿心蓮的提取物--穿心蓮內酯經酯化、脫水、成鹽而制成的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鉀鈉鹽,能占據病毒復制過程中DNA與蛋白質結合位點,阻止蛋白段的包裹從而使病毒不能正常復制。對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有滅活作用。且能緩解發(fā)熱、咳嗽、喘息等癥狀,考慮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炎琥寧可直接抑制病毒,減少支氣管上皮細胞壞死,減輕支氣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和炎性滲出;能對抗由二甲苯或組織胺所引起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減輕并修復肺泡壁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消除血小板聚集,減輕肺淤血,有效改善肺微循環(huán);減輕支氣管上皮細胞損傷及肺泡壁充血水腫,解除氣管痙攣,從而減輕支氣管的高過敏反應;②炎琥寧具有明顯的解熱、抗炎作用,可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及具有鎮(zhèn)靜作用,并可促進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加強體液免疫功能,促進CD4、CD8水平變化,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故能緩解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該藥還有明顯的解熱、抗炎,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及鎮(zhèn)靜作用,可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是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藥物之一。
與病毒唑相比,炎琥寧其主要特點是不易產生耐藥,且對多種耐藥毒株敏感,療效顯著,臨床應用的安全性也相對較佳,副作用小,具有辛涼解表、消熱解毒功效,抗病毒作用強,抗菌譜廣。是目前臨床上較為理想的抗病毒抗細菌感染的中藥制劑。臨床觀察表明,與同類藥物相比還具有以下兩個優(yōu)點:①不需做皮試,對抗生素過敏的患者可優(yōu)先考慮;②制劑穩(wěn)定、療效可靠,在退熱與改善癥狀方面作用較為迅速,治療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退熱快,對發(fā)熱、咽痛、咳嗽等全身癥狀的改善較西藥快,具有整體調節(jié)作用,可縮短病程、促進疾病痊愈,且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特別適合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
總之,炎琥寧臨床用藥安全、療效確切、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2] 葉榮明,周莉莉,孫敏.炎琥寧佐治晚期新生兒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兒科藥學雜志,2003,9(5):37.
[3] 苗榕生.穿琥寧注射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療效觀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0,2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