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忠燕 陳 玲 羅思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婦女在不同孕期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時間(TT)四項反映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采用日本東亞CA50血凝儀檢測92例正常中孕、晚孕、臨產(chǎn)婦女和40例正常非孕婦女的PT、 APTT 、Fib 和TT,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晚孕組和臨產(chǎn)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T、Fib和TT的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妊娠婦女在不同孕期與非孕婦女比較凝血功能會發(fā)生改變,及時了解這些指標變化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凝血酶原時間;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凝血酶時間
妊娠婦女由于胎兒生長發(fā)育及分娩等原因,不同孕期機體的生理需求不同,引起了凝血因子濃度及激素水平發(fā)生改變,凝血功能也發(fā)生相應變化。本研究對不同孕期的健康孕婦的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時間(TT)四項指標進行檢測,以探討其改變規(guī)律及其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檢測對象 正常對照組:選自本院門診健康非孕婦女40例,年齡23~37歲,平均27.4歲。妊娠組:選自婦產(chǎn)科門診92例正常妊娠婦女,均排除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妊娠合并癥。其中中孕組32例,孕齡16~27周,平均20周,年齡23~36歲,平均26.4歲;晚孕組28例,孕齡28~38周,平均32周,年齡24~37歲,平均27.1歲;臨產(chǎn)組32例,年齡24~37歲,平均27.7歲。受檢者肝腎功能均正常,無繼往出血史。
1.2 儀器與試劑 檢測儀器為日本東亞CA50血凝儀,試劑為原裝進口配套試劑。
1.3 方法 采用真空枸椽酸鈉抗凝管(抗凝劑與血1:9),采空腹靜脈血1.8 ml,室溫條件下3000轉(zhuǎn)/min,離心10 min,嚴格按說明書要求測定血漿的PT、 APTT 、Fib和TT值。全部檢測在采血2 h內(nèi)完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以(x±s)表示,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妊娠婦女在不同孕期PT、 APTT 、Fib 和TT檢測結果見表1。
2.2 結果顯示 晚孕組和臨產(chǎn)組的PT 、Fib和TT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均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中孕組PT、APTT、Fib和TT四項指標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中孕組、晚孕組和臨產(chǎn)組的APTT與對照組比較均無顯著差性異。
3 討論
正常人體內(nèi)存在凝血、纖溶兩種途徑。一方面,妊娠期由于促凝水平增高、抗凝物質(zhì)水平下降、纖維蛋白溶解減少等作用,使機體處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狀態(tài),起一種生理性保護作用,有利于分娩時胎盤剝離面的止血及子宮內(nèi)膜的再生和修復。另一方面,當某些誘因存在時,機體由高凝狀態(tài)迅速轉(zhuǎn)化為低凝狀態(tài),此時由于大量凝血因子的消耗、血小板的減少等,又可引起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盤早剝、DIC和產(chǎn)后血栓等多種產(chǎn)科并發(fā)癥,嚴重威脅孕產(chǎn)婦、胎兒的安全[1]。因此,妊娠各階段對血液凝血因子、內(nèi)皮細胞、血小板功能、纖溶和抗凝系統(tǒng)的研究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課題。
PT、APTT分別反映人體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功能,二者通過不同途徑生成凝血活酶,在凝血活酶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轉(zhuǎn)變成凝血酶,后者使纖維蛋白原轉(zhuǎn)變成纖維蛋白,促進血液凝固。PT為外源性凝血因子Ⅶ、Ⅱ、Ⅴ、Ⅹ及相關因子抑制物的篩選試驗,APTT用于內(nèi)源性凝血因子Ⅶ、Ⅷ、Ⅸ、Ⅺ、高分子量激肽原、激肽釋放酶原和纖維蛋白原等的篩選試驗。Fib是一種糖蛋白,在凝血酶水解下形成肽A和肽B,最后形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以止血。Fib在血小板的聚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血小板被激活時,其膜上形成纖維蛋白原受體,通過纖維蛋白原的連接作用形成血小板聚集體,最終形成血栓。TT測定主要反應凝血共同途徑經(jīng)纖維蛋白原轉(zhuǎn)變?yōu)槔w維蛋白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的抗凝現(xiàn)象。
數(shù)據(jù)顯示,晚孕組和臨產(chǎn)組PT 、TT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均有升高,差異有顯著性 (P<0.05),這同以往文獻報道PT、TT隨著孕期增加而減少不同[2-3],這可能是抽樣誤差導致,也可能是由樣本量較小導致,但Fib隨孕期增加而升高是一致的。正常情況下血漿Fib濃度自孕第3周開始到妊娠末期較非孕時升高,臨產(chǎn)時纖溶活性受到抑制,與纖維蛋白原水平相應纖溶酶原升高,使凝血和纖溶活性平衡。妊娠晚期機體這種高凝狀態(tài)可能是由纖維蛋白C增加、纖溶性代償性增強和纖維蛋白原降解增多引起[4]。妊娠期間凝血和纖溶變大很大,易引起各種出血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因此,臨床上應密切關注妊娠期婦女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
參 考 文 獻
[1] 丁虹,朱付帆.妊娠期血液高凝狀態(tài)與產(chǎn)科并發(fā)癥.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3,38(10):643-645.
[2] 黃金英,沈淑波,劉敏.不同孕期妊娠婦女凝血四項檢測結果分析.黑龍江醫(yī)藥,2006,19(5):415-416.
[3] 周堅.妊娠婦女不同孕期凝血、纖溶結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5,20(9):1082-1083.
[4] 孫彥,張永頂,劉路成.孕產(chǎn)婦凝血功能檢測的臨床意義.實用醫(yī)技雜志,2005,12(6):1573-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