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呼喚新的教學藝術,本文作者在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通過科學地運用設問教學,充分發(fā)揮設問教學藝術,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學習,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課 設問教學藝術 轉變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要求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建構學習意義、發(fā)揮主體作用的教育理念,那么教師就必須精心設計具有學習意義的思考問題,學會運用設問教學藝術,發(fā)揮引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深入思考的功效。
所謂設問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設問中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科學性和價值性,精心設計具有提高學習能力價值和開發(fā)學生潛能價值的學習性問題,并以此問題開展設問教學。
在此理念下實施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教師就必須由傳統(tǒng)的單純的單向式設問教學轉變?yōu)閹熒枴⑸?、互動探討;由單純對學生考查式設問教學轉變?yōu)閼{借設問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求知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單純說教式設問轉變?yōu)轲B(yǎng)成教育式設問;由單純灌輸“大道理”的設問轉變?yōu)橘N近學生體驗和感悟的生活化設問;由迫使學生回答問題的設問方式轉變?yōu)榧顚W生樂于參與,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等等。總之,一切過程和方法都要圍繞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有利于學生的提高和發(fā)展。
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成功實現(xiàn)以上的轉變,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以學生的現(xiàn)有能力為基礎,采用階梯式或遞進式的設問方式。
比如在講授初一思想品德《珍愛我們的生命》這一課時,對于生命的價值的理解,初一新生馬上理解和概括是有難度的,就應該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經驗,尋找跟學生貼切的材料先引發(fā)學生的共鳴,然后再一步步深入地探討生命的價值。我在這節(jié)課中引用了地震中一位公安女警為了自己的使命無私救助幼兒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年幼孩子的故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然后設問,如果你是被救助的孩子你會怎么想?如果你是那位女警的孩子你又會怎么想?如果你是那位女警你可以怎么做呢,你會怎么做呢?最后讓學生結合提供的材料思考生命的價值。學生在這種情景下便很自然地根據(jù)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回答問題,也會提出問題,閃現(xiàn)很多智慧的火花,出現(xiàn)許多課堂生成。
二、在設問教學中通過提示、引導、簡化原題等方式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勇于表現(xiàn)自我能力,開發(fā)自身潛能來應對設問。
比如在講授初三的新課時,學生對很多社會現(xiàn)象的理解是缺乏現(xiàn)有經驗的,那么教師在設問的時候,就要盡可能地將問題簡化。我在講授“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的時候,對于三大改造的原因和意義,如果單純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話,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在考試的時候還是會混淆。教師應將該類知識點層層化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我在上課前為學生先講述了《三個和尚》的故事,而后問學生第一個問題:“這個故事中我們能體會到什么?”學生有很多答案,在這些答案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共同協(xié)作的重要性。在得到學生的認同后,我提出下面的問題:“一座寺廟需要協(xié)作才能興旺,一個班級是否也如此呢?我們的家庭、社會、國家是否也如此呢?最后,我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滲透進來,提問:“同學們,我們國家在當時提出三大改造,我們從改造的內容中可不可以看到都是為了實現(xiàn)一個怎么樣的目的?”這樣,改造的原因和意義便可以在學生們的腦海里先留下簡單的印象,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也基本上接受了,從而為下面繼續(xù)深入的探討打了下良好的基礎。
三、巧妙地運用激勵式教學策略,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其獲取成功。
教師在教學中將問題拋給學生后,對問題答案的把握要有科學性和開放性,同時要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思考和回答問題中來。尤其要注意對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多激勵,多表揚,多給予其表現(xiàn)的機會。
比如我在課堂上,通常將一些問題先簡化,先讓基礎差的學生來回答,這樣對他們來講難度不大,也樂于回答,回答后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有時候個別學生一開始不愿意回答,那么教師就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時間,不要急于求成。教師能認同學生,能體諒學生,慢慢地,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
總之,教師要掌握和運用設問的教學藝術,就必須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設計問題時,明確設問教學目標,使設問指向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求實現(xiàn)設問的專項目標,從而使設問教學見實效。
參考文獻:
[1]吳松年.思想品德新課程百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姜景,馬東偉.思想品德概念要點解讀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