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高考復習歷時長,然而復習效果卻不盡人意。針對這種現(xiàn)狀,本文作者在探索和實踐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測試趣味化、解題技巧化、答題筆墨化、訓練時間化的語文高考復習的四種優(yōu)化技巧,以期切實提高語文高考復習的實效性。
關(guān)鍵詞: 語文高考復習 復習效果 優(yōu)化技巧
語文高考復習歷時長(一年時間),然而復習效果卻不盡人意,許多教師和學生都感覺在痛苦中過著日子,甚至有教師感嘆:“語文高考復習是不是雞肋?”
由此看來,語文高考復習亟須優(yōu)化。語文高考復習如何突破瓶頸,走向坦途?教師如何才能帶領(lǐng)學生提高復習的效率,爭取考出好成績?筆者在探索和實踐的基礎(chǔ)上提出語文高考復習的四種優(yōu)化技巧,期望對陷入困惑的同仁有些許幫助。
一、測試趣味化
高考復習,枯燥乏味,面對一次次的測試,學生往往覺得疲于應付,苦不堪言。怎么讓學生有興趣參加測試呢?筆者采用了語文基礎(chǔ)知識等級考試和語文形象大使比賽的形式。
語文是高考的第一門學科,而前幾道基礎(chǔ)知識又是考生最先接觸的試題,考得如何,關(guān)系全局,甚至關(guān)系到考生的前途。因此,對于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可否讓學生對基礎(chǔ)知識很重視又學得有趣呢?筆者最終想到采用語文基礎(chǔ)知識等級考試這一形式。具體做法如下:對于字音、字形、標點符號、詞語、熟語、病句六個專題(可根據(jù)各省基礎(chǔ)題的設(shè)題類型和數(shù)量確定專題數(shù)量),每個專題在經(jīng)過教師指導下的復習后,進行兩次考試,要求每位學生在兩次考試中,至少有一次考到70分(病句專題降到60分)以上,沒達到要求者重考。根據(jù)每個學生兩次考試的最高分確定該生此專題的等級考試成績(60—69分為一級,70—79分為二級,80—89為三級,90—99為四級,100分為五級)發(fā)等級考試證書,對于成績特別優(yōu)異者再發(fā)給榮譽證書,即兩次等級考試相加得分名列第一、第二、第三名者授予此專題狀元、榜眼、探花稱號。
語文形象大使比賽在字音、字形、標點符號、詞語、熟語、病句六個專題復習之后進行,借鑒“超女”“快男”的比賽模式,分為五輪比賽。第一輪比賽,題目類型是字音、字形、標點符號、詞語、熟語、病句題,所任教的兩個班的學生都參加,通過比賽,110人中晉級40人;第二輪比賽,題目類型還是字音、字形、標點符號、詞語、熟語、病句題,通過比賽,上一輪晉級的40人中晉級20人,上一輪淘汰的70人中復活10人;第三輪比賽,題目類型是字音、字形、標點符號、詞語、熟語、病句題加社科文閱讀和古文閱讀,上一輪晉級的30人中晉級15人,上一輪淘汰的80人中復活5人;第四輪比賽,題目類型是高考模擬卷(除作文外),上一輪晉級的20人中晉級10人,由此確定十佳語文形象大使;第五輪比賽,題目類型是作文,由此確定冠、亞、季軍。
兩種趣味化的測試結(jié)束后,有學生作了如下的評價:“語文基礎(chǔ)知識等級考試和語文形象大使比賽的確別開生面,雖然本質(zhì)沒有脫胎換骨,但它的測試形式卻深受同學們的歡迎,或許是在枯燥無味的考試當中多了份人情味兒,語文基礎(chǔ)知識等級考試和語文形象大使比賽在學習之余帶給同學們的是另一種空間,別樣的歡愉?!痹谶@樣相對趣味的測試中,筆者引導學生消化了考點,積累了知識,內(nèi)化了能力,提高了復習的質(zhì)量。
二、解題技巧化
語文考試解題主要靠平時的積累和語感,但有時提供一些技巧,能讓學生如虎添翼。如對古詩鑒賞題的回答,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筆,筆者整理歸納了部分題型的答題步驟,對學生答題起到拐杖的作用。人物形象題的答題步驟:(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結(jié)合詩句簡析形象),(3)形象的意義。物象題的答題步驟:(1)概括物象特點,(2)具體分析(如何展現(xiàn)的),(3)物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景象題的答題步驟:(1)概括景象(意境)特點,(2)描摹詩歌圖景(如何展現(xiàn)的),(3)景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煉字題的答題步驟:(1)解釋字意(必要時帶入詩中具體賞析),(2)表達效果(結(jié)合修辭、意境等),(3)抒發(fā)的情感。表達技巧題的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通過這樣的“拐杖”引導,學生普遍感到答題有了方向感,答題速度和得分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答題筆墨化
語文試卷有客觀題和主觀題,在平時的訓練中,很多學生重視客觀題,忽略主觀題,他們認為主觀題練習起來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對教師布置的主觀題,他們往往是被動地等著答案,一些教師對此現(xiàn)象沒有良策。如此以往,學生的主觀題得分勢必十分低下。針對此種情況,筆者提倡“不動筆墨不做題”,布置給學生做的主觀題少而精,要求學生一定要動筆,然后從學生的答題中找出典型的錯例進行分析,以引導學生下次不再重犯。如一次做翻譯題,要求翻譯:“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币髮W生寫出譯句,很多學生寫下來的句子是:“圣人之所以圣明,愚人之所以愚笨,難道不是由于這個原因嗎”。這個譯句大致譯出了原句的意思,但漏譯了“為”字,錯譯了“其”字,不能得分,學生由此得到了教訓:翻譯要字字落實,符合語境。所以平時要重視學生對主觀題的表達訓練,養(yǎng)成習慣,僅靠幾次大考是不夠的。
四、訓練時間化
語文高考總時間是150分鐘,在具體考試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前面的某些題目用時過多,導致對后面的題目只能倉促作答,甚至會做的題來不及做,應得的分數(shù)沒得到,留下了遺憾,這是學生在考場上時間觀念不強、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的。筆者根據(jù)最近的浙江省語文測試卷的試卷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出一個“訓練時間化”的目標方案:
筆者要求每個學生先依據(jù)這個“訓練時間表”進行訓練,然后根據(jù)自己對不同題目的把握能力,總結(jié)出屬于個人自己的“訓練時間化”表格,并應用于模擬考。這樣復習訓練,學生做題的時間觀念得以加強,提高了時間利用率,從而提高了復習的效率。如果覺得訓練整份試卷太費時費力,也可退而求其次,對選擇題進行限時訓練。
綜上所述,筆者提出的測試趣味化、解題技巧化、答題筆墨化、訓練時間化的語文高考復習的四種優(yōu)化技巧,強調(diào)復習運做的趣味性和解題的規(guī)律與技巧,重視學生答題的筆墨表達與做題的速度(時間利用率),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復習興趣,幫助學生高效解題,發(fā)現(xiàn)學生答題的失誤并及時糾正,強化學生做題的時間效率,以切實提高語文高考復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