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作者根據(jù)多年教學實踐,給出初中物理中物體簡單運動的基礎(chǔ)知識的總結(jié),并精選一些競賽題來講解,介紹了物體簡單運動這一部分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
關(guān)鍵詞: 物體 簡單運動 參照物 速度 路程
物體的簡單運動是整個物理學的最基礎(chǔ)的知識,學好物體的簡單運動可以說是學好物理的關(guān)鍵之一,筆者根據(jù)多年教學實踐,介紹了物體簡單運動這一部分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供同行和即將參加中考和初中物理競賽的學生參考。
物體的簡單運動主要是機械運動,而機械運動可如下分成幾個部分:
機械運動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參照物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和平均速度路程和時間的計算
1.參照物
所謂參照物是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為參照的另外的物體。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同一個研究對象,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的物體的運動情況也不同。如研究馬路邊的大樹,若以旁邊的房屋為參照,因大樹與房屋的位置不變,我們說大樹相對房屋是靜止的;若以正在行駛的公共汽車為參照物,則大樹相對于行駛的汽車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大樹相對于行駛的汽車是運動的。若以向東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則樹木向西運動;若以向西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則樹木向東運動。
參照物是可以任意選擇的。同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2.速度與平均速度
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其公式為v=;在變速運動中,物體的運動快慢是變化的,在粗略描述其運動情況時,我們用平均速度表示其在一段路程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其公式為v=。平均速度與通過的路程和時間有關(guān)。
現(xiàn)在,我們精選一些競賽題來講解。
例1:甲、乙、丙三輛汽車同時在一條東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駛。甲車上的人看到丙車相對于甲車向西運動,乙車上的人看到甲、丙兩車都相對于乙車向東運動,而丙車上的人則看到路邊樹木向西運動。關(guān)于這三輛車行駛的方向,以下各說法中正確的是(?搖?搖)。
A.甲車必定向東行駛
B.乙車必定向西行駛
C.丙車可能向西行駛
D.三輛車行駛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解析:此題中由于所選參照物不同,物體運動與靜止的情況也不同,此類問題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中的運動實例,進行類比分析。
本題中應首先確定丙車的運動情況。
由丙車上的人看到路邊樹木向西運動,可以判斷出丙車必定向東行駛。而且甲車上的人看到丙車向西運動,由此可知,甲車必定向東行駛,而且速度比丙車快,乙車看到甲、丙兩車向東運動,則乙車有兩種運動情況:(1)乙車向西行駛。(2)乙車向東行駛,但速度比甲、丙要小。
答案:A、D。
例2:車站上,坐在火車里的乘客從窗口發(fā)現(xiàn)有兩輛火車沿相反的方向運動,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搖?搖)。
A.乘客坐的火車和看到的兩列火車中一定有兩列在沿相反方向運動
B.乘客坐的火車可能在運動
C.三列火車可能沿同一方向運動
D.三列火車可能有一列靜止
解析:聯(lián)系生活實際,根據(jù)所學知識對所看到的現(xiàn)象綜合分析找出三列火車的各種可能性,然后作出判斷。
設乘客坐的火車為甲,其它兩列車為乙和丙,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則有下列幾種可能性。
(1)甲靜止、乙、丙反方向運動。
(2)甲、乙、丙同向運動且v>v>v或v>v>v。
(3)甲運動、乙靜止、丙與甲運動方向相同,且v<v或甲運動,丙靜止,乙與甲運動方向相同,v<v。
(4)甲運動,乙丙沿相反方向運動,甲與乙(或丙)的方向相同且v<v。(或v<v)
答案:A。
例3:小紅的家與學校之間隔有一座山。每天上學時有2/5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都是下坡路,小紅從家到學校要走36分鐘。如果小紅上坡行走速度不變,下坡行走速度也不變,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2/3,那么小紅放學回家要走多長時間?
解析:有關(guān)運動路程和運動時間的計算,要注意運動速度和運動路程的對應性,通過分析題目列出式子,加以計算。
設小紅家與學校之間的路程為s,小紅上坡速度為v,則下坡速度為v,由已知得:
上學時所用時間為:+=36分鐘,整理得:=45分鐘。
放學時所用時間為:+=·=×45分鐘=39分鐘。
例4:火車從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駛速度是60km/h。有一次火車從甲站開出,由于遲開了5min,司機把速度提高到72km/h,才剛好正點到達乙站。求甲、乙兩站的距離和火車從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駛的時間。
解析:本題中甲、乙兩站間的距離是解題的突破口。
設甲、乙兩站間的距離為s,火車正常行駛的時間為t,則由已知得:s=vt,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s=60km/h·t……①
火車遲開時所用時間為:t-5min=t-h,
所以,s=vt=v(t-h)。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s=72km/h·(t-h)……②
由①,②兩式解得:t=h,s=30km。
例5:一架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是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的1.5倍,飛行高度為2720m,水平方向飛行,當你聽到飛機在頭頂上方的轟鳴聲時,抬頭觀看,飛機已飛到你前方多遠(水平距離)的地方?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v=340m/s。
解析:本題中飛機聲音傳播的時間與飛機向前飛行的時間相等。飛機的轟鳴聲從頭頂上方傳到人耳的時間為t===8s,飛機在這段時間內(nèi)飛離頭頂?shù)乃骄嚯x為s=v·t=1.5×340m/s×8s=4080m。
參考文獻:
[1]任志鴻,孟國泰主編.初中同步測控優(yōu)化設計(物理)[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8.
[2]嚴軍總主編.全國中考試題分類解析·命題趨勢與應試對策(物理)[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4.8.
[3]孟慶濤主編.初中奧林匹克競賽輔導(物理)[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