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成功策劃人理查德·科克指出:“優(yōu)秀的教育表現,出于若干真正重要的原因;杰出的結果,來自若干取向或方法。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些原因和方法,然后增加它們出現的頻率,將會有絕大的進步。”現代教育理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精講活練。筆者就此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什么是精講活練
精講不是少講,更不是不講。精講是改變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師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在全面把握知識的情況下,注意詳略得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教材上一些非重點內容或簡單的、學生能理解的可以少講或不講,對于重點內容或難點,教師不僅要花時間多講,而且要講清講透。什么是活練?“活練”是指教師應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練習方式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并加以指導,以“練”提高學生理解、鞏固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活練”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關鍵。但活練不等于搞題海戰(zhàn)術,不是加重學生的作業(yè)負擔,而是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精選練習,找典型題、代表題,在內容上緊緊結合所學內容并有適當的延伸,在題型上新穎多樣,難度較大的習題,可由學生討論解決,學生通過反復練習,鞏固課堂教學成果。
二、如何才能做到精講活練
1.課前預習,思考重點。
上新課前,教師應當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動腦動手,找出知識點,找準重點、難點,簡單的內容自學理解、掌握,重點難點內容盡可能思考研究。預習為課堂教學打下了基礎,也為教師集中時間講述重點、難點節(jié)約了時間。預習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缺少預習,精講就失去基礎。
2.教師備課,突出重點。
首先是備教材,教師要深刻地理解授課內容,吃透教材,明確教材重點、難點、易錯點,根據授課需要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確定詳略和取舍。其次是備學生,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已經具備哪些背景知識,哪些內容通過學生自讀或討論能夠自行解決,哪些內容需要予以一般性指導,哪些內容需要重點指導,哪些內容需要個別指導,使教學具有明確的針對性。
3.課堂教學,圍繞重點。
課堂是傳授知識的主陣地,是提高效率的關鍵。因此,教師在課堂40分鐘的教學中,要處處圍繞重點,處處體現重點。內容教學要詳略得當,引導分析,突出重點,重點內容重點講。
4.選擇練習,緊扣重點。
練習是對教學的檢驗、補充和提高,有助于提高學生判斷、理解、運用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少而精、且有層次的例題和習題,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練。如引入新課的練,鞏固概念的練,運用新知識的練,強化重點的練,突破難點的練,培養(yǎng)能力的練,引深知識的練,串聯知識的練等。在練習中分層次地練,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并力爭做到當堂鞏固。課外作業(yè)不但要控制量,而且要分層布置。教師對學生的板演和個人練習中的信息,不但要及時反饋,而且要做到對學生的反饋信息接受敏感,對反饋信息的判斷準確,對反饋信息的處理果斷。
5.社會實踐,聯系重點。
社會實踐活動是連接學校和社會的橋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學到課堂上、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受到在學校中受不到的教育。學生利用各種機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所以,我們應該結合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特點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內在積極性,還有助于鞏固書本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加強能力培養(yǎng),克服脫離實際、眼高手低的弱點。在社會實踐中,學生要積極聯系課本知識,聯系重點內容,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學以致用,不能成為只有知識不會應用的書呆子。
三、精講活練的原則
精講活練原則的目的是減輕學生課后負擔。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講練結合為方法,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這是現代教育理論的精髓。精講活練的原則就是要求教師在理解和處理教材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把復雜、困難的問題變成簡單、容易的問題,在講解教材的過程中通過嫻熟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靈活多樣的練習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
1.問講結合。
對于教材中難度較大的重要內容,可設計幾個問題提出來,以便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邊講邊回答。
2.師生互相問答。
對于教材中某些難度較小的內容,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相互討論、相互問答,或由學生向教師提問題,然后教師歸納總結。
3.識圖與繪圖結合。
地理學科教材的一大特點是有大量圖表和插圖,圖表與課文的文字聯系密切,互相補充。有的圖解還能表達復雜的知識,學生可根據圖解來識別。把識圖和學生繪圖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并從中記住特點,聯想起結構等。通過繪圖不僅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獲得抽象的書本知識,使知識鞏固扎實,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理解能力。運用和諧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各種能力得到了發(fā)展,教學質量也相應地提高。
課堂教學應“精講活練,把時間還給學生”。精講不等于少講。教師要講在難處、惑處、淺處;活練不等于多練,而是激活練習,讓練習有目的、有重點、有層次、有多種形式。這一點的提高將帶動教師素質的全方位提高。對課改的認識提高了,教師們便能由“要我改”轉變成“我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