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名詞化是英語的一種常見語言現(xiàn)象。文章從其構成出發(fā),探討了名詞化的益處、應用及其翻譯。
關鍵詞: 英語 動詞名詞化 應用 翻譯
一、動詞名詞化
英語動詞名詞化在本族語使用者中的運用非常普遍。英語動詞名詞化是指由動詞轉化為名詞或起名詞作用的詞的現(xiàn)象,其過程就是其動作逐步從動作動態(tài)靜化為抽象概念甚至涉及與該動作相關的人或事物的過程。英語很多名詞都是由動詞變化而來的,這類名詞有和其他名詞相同的句法功能,但在意義上指示一種行為,具有動態(tài)的含義,常常用來表示動詞含有的動作、行為、變化、狀態(tài)、品質、情感等概念[1]。
二、英語動詞名詞化的構成及其益處
(一)英語動詞名詞化的構成
英語動詞名詞化有兩種構成方式:一類為因動詞而異添加后綴-tion,-sion,-ment,-age,-ence等,被稱為動詞派生名詞或行為名詞,如agitation,occupation,decoration,realization;confusion,conversion,decision,conclusion;entanglement,astonishment,entertainment,development;emergence,reference,dependence,existence;另一類由動詞加-er,-or,-ee,如inspector,lover,interviewee,它們通常在句中作表語,與前面的形容詞一起構成動態(tài)含義。
(二)英語動詞名詞化的益處
劉宓慶(1998)指出,他們簡化了語言結構,同時突出表達了“記實性”[2]。即這種不帶人稱和時間,表達簡練、濃縮的名稱化結構在名詞化的過程中,常常失去與動詞相關的語氣,也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提高了英語表達的客觀程度[3]。試舉例說明:
After the factory has introduced the new equipment,the production increased steadily.改成動詞名詞化為: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equipment in the factory has led to a steady increase in production.
可見,動詞經(jīng)名詞化處理后取代了從句,句子結構變得緊湊,強調的重點也更加突出。
三、動詞名詞化結構的應用及翻譯
英漢兩種語言的句子結構都是“主—謂—賓”式,但漢語動詞沒有形態(tài)變化,使用非常靈活,除了大量的動賓結構外,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動詞連用的連動式或兼語式。而英語動詞受人稱和數(shù)的限制,有著繁復的形態(tài)變化,每個句子只有一個動詞,或幾個動詞并列作謂語,使用條件很受約束。因此,漢語中動詞用得比較多,而英語中名詞使用頻率更高。
在英譯漢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名詞化結構的應用和翻譯。
(一)派生名詞在句中作主語
派生名詞表意具體,表達客觀,用其作主語使語言更加生動,譯意更加確切,信息得以濃縮,因此,以派生名詞作主語的句子非常普遍。在對這類句子進行漢譯時,不要生搬硬套地直譯。例如:
例1:An acquaintance of world histor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fo current affairs.
例2:His very appearance at any affair proclaims it a triumph.
很多初譯者會將其翻譯成:
例1:對世界史的了解有助于時事的學習。
例2:無論什么事情,他的出現(xiàn)都宣示著成功。
這樣的譯文,翻譯腔嚴重,不是“的”字連篇,便是“關于……,在……方面”等詞語太多,顯得拖泥帶水,完全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因此,在翻譯時,要把派生名詞或名詞化短語譯為漢語的動詞,以符合漢語主體性思維的特點,并增強譯文的可讀性。據(jù)此將其改譯成:
例1:讀一點世界史,對學習時事是有幫助的。
例2:無論什么事情,只要他一露面,就算是成功了。
(二)派生名詞在句中作賓語
例1:She felt the need of a breath of fresh air and a drink of water,but did not venture to stir.
例2:Every parent watches eagerly the child’s acquisition of each new skill.
對于這樣的句子,同樣采用轉性譯法,把原文中的名詞轉化成動詞,將英語中只有一個謂語動詞的結構轉換為漢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動詞的連動式句子,把原文由靜態(tài)敘述變?yōu)閯討B(tài)敘述,使譯文與漢語表達相吻合。因此,以上兩句譯為:
例1:她感到需要吸些新鮮空氣,喝些水,但是她不敢動。
例2:每位家長急切地觀看孩子學到的每一門新技能。
(三)名詞化結構在句中作表語
名詞化結構通常在句子作表語,并表示動態(tài)的含義。在漢譯時,應根據(jù)漢語習慣靈活翻譯。例如:
例1;The news is a great encouragement to me.
這條消息極大地激勵了我。
例2:He is no smoker,but his father is a chain-smoker.
他倒是不抽煙,但他爸爸卻一支又一支不停地抽。
例3:There were various possible player for the role.
可能扮演這種角色的有好幾個人。
四、名詞化結構翻譯時應特別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名詞的動詞特征使其有時候表現(xiàn)出被動意義[4]
例1:His dismissal was a great surprise to us all.
他被開除了,這使我們都感到驚奇。
例2:Why have these three theories been so prominent?This calls for their appraisal.
為什么這三種理論如此引人注目?這就需要對它們進行一番評價。
以上兩個例句中的名詞都是出現(xiàn)在物主代詞之后,物主代詞既可能是邏輯主語又可能是邏輯賓語,須從上下文加以判斷。翻譯此類結構時,稍不注意很容易把被動當成主動而違背了原意。
(二)名詞同它后面的of短語的邏輯關系易造成理解偏差
of短語與名詞結合在一起,所產(chǎn)生的語義和邏輯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如:“the discovery of Columbus”的邏輯意義是“Columbus discovered...”,意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而“the discovery of America”的邏輯意義是“America was discovered by...”,意為“美國被……發(fā)現(xiàn)”。因此,翻譯時應弄清of后的名詞或代詞是行為名詞的動作執(zhí)行者還是承受者,這樣譯文才能符合原意。
結語
英語動詞名詞化是英語語言使用中的普遍現(xiàn)象。它把動態(tài)范疇變?yōu)殪o態(tài)范疇,便于處理抽象信息,從而增強客觀性,同時促使語篇更簡潔、更緊湊。在翻譯實踐中深入了解名詞化的構成及特點,對于提高譯文的質量有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武興.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傅敬民,徐惠捷.試論英語抽象名詞及其漢譯[J].上海翻譯,2006,(1).
[3]安登賢.英語動詞的名詞化現(xiàn)象及其翻譯[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1).
[4]孫勉志.外語環(huán)境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