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斷融入到教學改革中。初中文言文教學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提高課堂效益,必須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實踐性和綜合性。
【關鍵詞】文言文 閱讀 教學法
一、初讀課文,正音正字
在文言文教學實踐中,初讀課文有錄音聽讀和老師范讀等,但不如讓學生試讀。在學生個人的試讀中,讓其他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并讓同學們清楚明白:為什么這樣讀,而不能那樣讀。在學生試讀時,試讀者認認真真讀,聽讀者仔仔細細聽。讀后積極發(fā)言,辨析正誤。如在文言文教學時,教師先讓兩位同學起來讀,然后讓全班同學充分發(fā)表意見進行評價糾正(主要辨析字音正誤),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這樣不但使課堂氣氛活躍,而且使學生由被動聽讀變?yōu)橹鲃訉W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
二、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文言文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初中學生由于閱讀面窄,基礎較差,學生厭學嚴重。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采用了分組競賽的方式。在具體的教學中:(1)讓學生自讀課文,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翻譯課文。(2)小組競賽,共分3輪競答,第一輪翻譯課文,第二輪認讀課文,第三輪文言文知識大會戰(zhàn)。
三、思讀課文,理清文章背誦思路
背誦能使學生逐步積累起比較豐富的感性材料,對古漢語的用詞、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達習慣也逐漸熟悉,為學生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因此,初中階段要重視指導學生背誦好學過的優(yōu)秀詩文。如何讓學生樂于且能背下這些詩文呢?筆者是這樣嘗試的。如教《孫權(quán)勸學》一文,在學生讀課文,掌握文意之后,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在一陣沉寂后,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學生A,本文先寫孫權(quán)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結(jié)友而去”。學生B,我想用“學”一字作一線穿珠式的概括,即“孫權(quán)勸學”“呂蒙治學”“魯肅嘆學”。學生C,文章是用對話組材,借對話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的,抓住“勸”“議”即可。最后在老師的肯定之后,學生便帶著意猶未盡的滿足感,興趣盎然的背誦課文。
四、品讀課文,賞析文章美點
品讀主要是抓住文中精彩的詞句加深理解,品味出工妙之處,對整篇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進行分析歸納,從中得到啟發(fā)和收獲。如“豁然”、“儼然”、“怡然”、“欣然”解釋都是什么的樣子,反映了源中環(huán)境的美好,人物心情的愉快。再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睂懗隽颂一ㄔ粗凶匀欢利惖沫h(huán)境,表達了作者美好的向往。“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狈从沉嗽粗腥说臒崆楹每汀Mㄟ^品讀,從而體味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
五、悟讀課文,體驗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師必須作必要地啟發(fā)、引導。如在學《孫權(quán)勸學》一文后,筆者是這樣做引導的:呂蒙由不學到學乃至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么樣的啟發(fā)?學生思考后,踴躍發(fā)言。
五步教學法,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完全切合新課程教學的理念,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體會到,這種教學方法有如下幾個優(yōu)點:
(1)保證了學生的主體性。老師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把課堂時間大部分還給學生,這就使學生把握了學習的主動權(quán),變被動接受知識為探索知識,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得較為完美,同時也使學生的自學始終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這就較好的解決了“新課標下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關系問題。
(2)保證了學生大腦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這樣,課堂上學生能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單位時間的效率高。多數(shù)學生能夠當堂解決問題,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3)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一課書的教學中,學生能夠全面而有所側(cè)重地得到提高,效果自然比一講到底好得多。而且學生是在自學中學會知識,在互相啟發(fā)誘導中獲得能力,在師生討論歸納中掌握了規(guī)律,這是“滿堂灌”式串講法所望塵莫及的。
(4)學生文言文知識面不斷擴大,容量大幅度增加,重要的是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提高,為文言文的課外閱讀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文言文五步教學法,較好地克服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生掌握文言文知識能力迅速提高,成效非常明顯。
★作者簡介:孫連華,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郭店鎮(zhèn)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