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有諸多方面,如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課堂結構的安排,教學手段的設置,教法的運用,教師的語言教態(tài)等。學習是高級而復雜的思維活動,其活動效率的高低,與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tài)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人的心理有著很強的情緒性,好的心理狀態(tài)能積極作用于人的思維活動;反之,則對思維造成阻礙。心理因素對英語教學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英語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創(chuàng)造課堂良好心理環(huán)境
英語科教學,有其特殊性。它的學習難度和非實用性,決定了學生學習這一學科更需要激發(fā)動機,培養(yǎng)興趣,通過教學活動引發(fā)學生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地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zhuǎn)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三點著手:
1. 課前準備
通過問卷調(diào)查、口頭了解、談心、座談等,了解學生的態(tài)度和需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nèi)容,運用教學手段。師生共同配合、密切合作,消除學習中的抵觸情緒和厭學心理。
2. 課初導入
好的課堂開頭,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保證。每一節(jié)上課,我都力爭使學生處于受歡迎的狀態(tài),通常用講故事、一分鐘講話、游戲、復習等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3. 課中設置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把每一堂課上得生動有趣,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學中,有時運用直觀教學用具,有時運用電教手段,有時用開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問答和口頭表達,有時讓學生做游戲,有時在課前排練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課本劇……雖然采取的方法不同,但目的是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去學英語。
二、改變課堂消極心理狀態(tài)
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學習能力差、學習方法差、學習習慣差、學習興趣差以及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他們在課堂上會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將課堂秩序搞亂,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有時還可能把教師精心設計的一堂課攪得一塌糊涂。這類學生上課時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為茫然、觀望、應付、“爭寵”。我們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差生的不同心理特點,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變“壞事”為“好事”,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課堂偶發(fā)情況的處理
英語是一門外國語,許多地方與漢語不同,再加上中外習俗的不同,因此課堂上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在教學中,我采用以下辦法解決:
1. 冷卻處理
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對教學影響不大的問題,暫不理睬,待時過境遷,情況緩和后再行處理,避免在課堂上引起激化。
2. 微笑對待
有時,在課堂上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問題因理解不清而有所異議時,假如沒有必要解釋,可給他一個微笑以示重視和理解,以免他再非議下去影響教學。即便作解釋也要面帶微笑,以使他在感情上能接受老師的解釋。
總之,借助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好的工作。教師只有努力挖掘?qū)W科教學中的潛在心理教育因素,適時適度地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遵義縣三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