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币虝W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際,最為基礎的則是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一個由內(nèi)化到外化的過程。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些都影響了學生說話能力的提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說話,使學生樂說、善說,真正做到“能說會道”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說的欲望
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上課時有的班級學生躍躍欲試,爭相發(fā)言;有的班級卻星星點點,“千呼萬喚難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機會,沒有給予適當?shù)囊龑АW鳛榻處熞鶕?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即對圖片、故事、動物、游戲感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說的欲望,如國標版教材第三冊“識字5”中有一幅美麗的冬趣圖,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引導學生說話。教學一開始,出示圖讓學生觀察:是什么季節(jié)?圖上有哪些景物?為什么?學生們興趣盎然,爭相描繪。接著讓學生通過“找朋友”的游戲給詞歸類,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看圖選詞進行說話練習,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進行說話訓練,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孩子們十分喜歡小動物,也愛聽童話故事。國標版教材中有不少描寫小動物的課文,如《小鷹學飛》《青蛙看海》《小動物過冬》等,教師在教完課文以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表演,然后讓他們用自己的話將這個故事講一講、演一演,使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說話的興趣。
二、 借助教材,指導學生說話
由于低年級學生受識字不足、詞匯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影響,常常出現(xiàn)“心中千言萬語,不知如何表達”的情形,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說話資源,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進行有目的、有步驟地指導、訓練,使學生能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1. 優(yōu)化拼音、識字教學,進行說話訓練
國標版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有關拼音的插圖,在很大程度能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因此,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利用語境圖、情景歌,以拼音代字,讓學生先說后寫,邊說邊聽,還可以針對地方方言和普通話中易混淆的地方,對癥下藥,強化訓練。如教學復韻母“ie”及音節(jié)“ye”時,可練習四聲說話:yē—椰子汁,我喜歡喝椰子汁,yé—爺爺,我有一個好爺爺,yě—也,我也有書,yè—樹葉,我看見樹葉在動。學生可以根據(jù)四聲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子,這樣學生即掌握了ye的四聲,又豐富了他們的詞匯,理解了字義,學會了運用。
2. 重視閱讀教學,進行說話訓練
閱讀教學中的說話訓練,主要通過描述畫面、問答、朗讀、背誦、續(xù)編故事、續(xù)編課文、復述等形式進行。
如在教學第三冊課文《狐貍和烏鴉》后,我讓學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練習復述課文,學生說得有聲有色,最后我又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過了不久,烏鴉又叼著一塊肉碰見了狐貍,烏鴉這回會怎樣呢?學生發(fā)揮想象,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烏鴉心里想:這次不會上你的當了,就對狐貍說:‘壞狐貍,隨便你說什么,我都不會上你的當了?!贝藭r有位“小精靈”站起來說:“烏鴉一說話,肉又掉下去了,不是又上當了嗎?”經(jīng)過提醒,這些學生恍然大悟,改為:“狐貍在樹下說了許多好聽的話,但烏鴉理也不理,美滋滋地把肉吃完了?!边€有的說:“烏鴉見到狐貍先把肉吃完了,然后故意氣狐貍說:‘狐貍大哥,肉真香啊,我窩里還有,你爬上來拿吧!’狐貍氣得直吹胡子。”如此種種,顯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3. 充分利用“口語交際”“做做說說”進行說話訓練
如教學第三冊練習1中的“口語交際”——學會祝賀時,在引導學生說完祝賀的話語后,我創(chuàng)設了學生送賀卡給老師的情景,通過師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說話,同時引導他們使用禮貌語言,很多學生說得聲情并茂,課后還有學生真的將自制的賀卡送給了我,并親口表達了對我的祝賀。通過這種形式的說話訓練,讓我真正看到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也讓他們學會了在生活中交際。
這些形式是一個系統(tǒng)的說話訓練項目,可以事先布置學生作準備,課堂上做到教師少講學生多練,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說,都愿意說,都會說。同時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練習說話,學會交際。
三、 善于發(fā)現(xiàn),拓展說的語境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帶領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感受。
如暑假期間,我要求學生出外走一走,看一看,到田野、公園,去親身感受盛夏來臨的氣息。開學后,我專門利用課時組織他們交流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生有豐富的素材,發(fā)言十分踴躍,描述得生動而形象。接著我指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說的用筆寫下來或畫下來,然后自己讀一讀,看一看,修改修改,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把話說明白、說準確,同時也有效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了他們想說、有說、敢說、會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學生的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石河子一四四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