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是聯(lián)系教育者與大學生的橋梁,通過它的開展可以消除彼此間的隔閡,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實現(xiàn)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最終達到溝通思想、化解矛盾、形成共識的目的。基于此重要性,本文重點分析了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解決逢徑。
關(guān)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 作用 問題解決途徑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作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功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實踐活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表現(xiàn)如下:
1 快捷全面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是教育者與大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換思想、意見和看法的過程。教育者在與大學生進行信息的交換過程中,能夠了解到來自大學生的一些意見和想法。教育者與大學生及時地、經(jīng)常地進行溝通與交流,能夠獲得更多的來自大學生所反饋的思想、意見、看法的信息,從而全面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比如教育者在與大學生就某一具體問題進行溝通時,在一次次的平等溝通與交流信息的過程中,教育者可以了解到大學生對這一問題是如何看待的,這樣看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由這一問題引起的其它想法。通過這樣的溝通與交流,教育者在努力與大學生及時地就某一具體問題進行意見交換的交流后,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教育反饋信息。
2 及時消除思想隔閡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一個就是能夠消除思想隔閡、調(diào)解利益矛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消除思想隔閡、調(diào)解利益矛盾的功能,就是教育者與大學生在溝通過程中消除彼此思想上存在的隔閡,調(diào)解實際利益矛盾的功能。教育者與大學生在思想和思維上存在著差異,再加上彼此的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社會背景不同,溝通時的物理背景對各自的影響不同等,造成雙方理解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存在差異,不利于溝通雙方對溝通信息的意義理解,容易造成思想上的隔閡。溝通可使雙方了解彼此的意見和想法,就思想上存在的分歧和差異進行交流和溝通,最終消除因思維方式和水平的差異,以及溝通背景的影響而導致的思想上的隔閡。
3 提高思想教育的針對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是教育者與大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思想、意見、情感的交流和交換過程。一般情況下,教育者與大學生的溝通都是就某一個或某些具體問題而展開的。教育者按照思想教育的目標要求主動發(fā)起溝通活動,并通過不斷地溝通與交流,了解大學生對這些具體問題有何意見和看法,然后根據(jù)大學生所反饋出的意見和看法來重新制定或調(diào)整溝通的計劃,引導大學生用正確的符合事物本身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觀點去看待和思考這些問題,最終得出正確的看法。這實現(xiàn)了教育者發(fā)起溝通時的預期目標。從而提高了思想教育的針對性。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在取得了上述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信息通道不夠通暢、形式運用比較單一和傳統(tǒng)、不同程度的意義理解障礙、溝通狀況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和期望等問題。
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信息通道不夠暢通
信息通道不暢通,會影響信息到達對方和信息反饋的速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信息通道分為非組織的情感聯(lián)系的信息通道和有組織的直傳式信息溝通網(wǎng)絡。其中非組織的信息通道還比較暢通,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的隔閡較小,會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完成彼此間意見和看法的交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信息通道不夠暢通,主要表現(xiàn)在有組織信息通道上。比如學生、輔導員、班主任、學院領導、學校領導之間的信息傳遞不時出現(xiàn)障礙,輔導員、班主任與學生和學院領導的溝通不及時,院領導與學校領導與大學生之間直接的溝通機會太少,較為普遍地存在院領導和校領導經(jīng)常缺位,等等,造成在不少高校中,大學生反映的問題不能及時傳達到學校領導層,得不到教育主體及時的反饋,學生的實際問題和思想問題得不到重視和解決,由此引發(fā)大學生對學校工作的強烈不滿,造成校方與大學生的矛盾不斷升級。
2 溝通過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意義理解的障礙
溝通過程中的意義理解障礙,是指“由于地位、能力、過長的交流和易引起分歧、混淆、威脅等意義的信息帶來的語言和語義上的偏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意義理解的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溝通雙方思想意識的差異造成了理解障礙。教育者與大學生在認知或思維上存在差距,大學生跟不上教育者的思維和認知水平,或者教育者不能融入大學生的思維氛圍,使教育者和大學生之間的思想意識出現(xiàn)脫節(jié),引起彼此意義理解上的障礙。第二,溝通雙方不同的角色心理造成了相互理解認同障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是平等的溝通,但教育者和大學生固有的角色關(guān)系,容易使教育者不經(jīng)意間表現(xiàn)出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在思想信息交流時,不注意方法,引起學生的反感,造成學生不理解認同教育者的局面。而學生基于這種固定角色關(guān)系的影響,會對教育者產(chǎn)生畏懼心理,拒絕與之溝通,從而加劇了彼此間的不認同,造成意義理解障礙。第三,溝通雙方人際關(guān)系的疏遠造成逆反和抵觸心理。這主要是由生態(tài)距離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表現(xiàn)在教育者與大學生交談時距離過遠,雙方顯得生疏,感情不易溝通。交流的信息自然要少得多,這使得大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關(guān)系疏遠,引起大學生對溝通活動產(chǎn)生了逆反和抵觸心理。
3 大多數(shù)學校的溝通狀態(tài)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和期望
大多數(shù)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信息通道不暢通、溝通形式偏重傳統(tǒng)和單一、溝通過程中存在意義理解的障礙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溝通無法進行或進行得不順暢,這樣的溝通狀況無法滿足大學生對溝通的需要和期望。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迫切地要求溝通,而教育主體和部門以各種借口推開或推諉。當大學生個人或者群體遇到問題,主動找到教育主體,希望就遇到的問題進行溝通時,教育主體通常以沒有時間、具體問題去找具體部門解決等為借口把事情推開;或由這個教育主體推給另一個教育主體,這個教育部門推給另一個教育部門,教育主體之間、教育部門之間互相推諉。這樣推開或推諉的結(jié)果就是學生迫切進行溝通的需要和期望沒有得到滿足和實現(xiàn)。二是溝通中的雙向平等互動不盡人意,教育主體是信息解釋的權(quán)威,學生的被動地位難以得到改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應該是平等的雙向互動,但在實際的溝通過程中,這樣的平等性不能很好地被運用和體現(xiàn)出來。教育主體所處的教育者的角色,決定了教育主體是信息解釋的權(quán)威。大多數(shù)時候是教育主體來解釋溝通信息,并帶有權(quán)威性和不可質(zhì)疑性,大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取接受,大學生的被動地位沒有得到改變。三是學生傳遞的信息常常不能及時得到教育部門和領導的反饋。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將溝通信息傳遞給教育部門和領導后,不能及時得到教育部門和領導對于所發(fā)送信息的意見和看法的反饋。比如學生以短信的方式向教育部門和領導發(fā)送溝通信息后,不是收不到有關(guān)部門和領導的回復就是回復得很滯后:很多教育者甚至對學生的電子郵件不回復等。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解決途徑
1 堅持及時溝通的時效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時效觀是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要及時進行、快速開展的觀點。及時溝通的時效觀要求溝通者抓住需要溝通的信息,因勢利導,及時溝通。這是由信息的時效性決定的。信息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信息的時效性就越強,反之則越弱。并且,一定的信息過了一定的時間,就失去了它的價值,這就要求溝通雙方能及時地向?qū)Ψ絺鬟f信息,以便雙方都能做出正確決策。建立及時溝通的時效觀就要求教育者認真對待學生的溝通要求,及時組織溝通平臺,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溝通。當學生有溝通的需要和期望時,教育者應抓住大學生所發(fā)出的溝通信息,選擇適當?shù)臏贤ㄐ问?,通過合理的溝通渠道,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時間與大學生進行溝通,及時消除障礙,化解矛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活動在溝通重要的價值觀指導下,在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堅持雙方地位和人格平等的觀念中,在講求溝通時效理念作用下。必將得到積極、有效的開展,并最終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完成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2 建立領導參與溝通的制度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出現(xiàn)了因領導缺位而導致溝通信息通道不暢通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現(xiàn)象建立領導參與溝通的制度,有利于暢通信息溝通渠道,提高溝通效率。高校領導參與溝通的制度應包括領導參與溝通的行為上的硬性規(guī)定和參與次數(shù)的數(shù)量上的規(guī)定。一方面在以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只規(guī)定了領導應參與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溝通,而沒有規(guī)定領導必須參與溝通。大多數(shù)高校領導在其它煩瑣事務的擠壓下,沒有去參與“應有”的溝通。領導參與溝通的制度建立以后,高校領導不是在應當不應當中選擇自己的行為,而是在必須參與的規(guī)定下真正地實施溝通活動。另一方面,制度還要對領導參與溝通的次數(shù)做數(shù)量上的規(guī)定。有些領導在必須參與溝通的規(guī)定下,一年與大學生只進行一次思想、意見的溝通和交流,很難做到及時有效地溝通,對于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化解矛盾的意義不是很大。基于領導所居的位置考慮,每天進行一次溝通的設想不現(xiàn)實,每周進行一次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因此,高校領導與大學生每月進行一次,每學期進行三、四次的關(guān)于思想、意見、情感的溝通與交流,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在領導必須參與溝通活動的規(guī)定下。在定期經(jīng)常性地開展溝通活動的實踐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工作必將出現(xiàn)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