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藝術教育是高校實施藝術教育、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內容。書法藝術這一中國文化的精粹,毋庸置疑成為大學公共藝術教育講壇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本文對《書法鑒賞》課程進行了教學教改方面的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書法鑒賞 創(chuàng)新 直觀教學 鑒賞實踐
公共藝術教育是高等院校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肩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基礎師資重任的師范院校而言,公共藝術教育的推行與落實,更是任重而道遠?!稌ㄨb賞》作為《全國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1-2010年)》明確要求開設的八門限定性選修課程之一,從培養(yǎng)大學生對書法藝術的鑒賞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人手,旨在提高他們以審美感知為切入點的綜合文化素質。這對該課程及時進行自我評判與總結,更好地進行教學教改方面的探索與研究具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目的。培養(yǎng)書法鑒賞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
《書法鑒賞》課程以介紹基礎知識為主,利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闡述中國書法藝術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書法藝術本身的一些特殊規(guī)律。在熟悉書法的基礎知識和欣賞理論與方法修養(yǎng)的基礎上,它要求學生掌握書法的基礎知識與鑒賞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能自覺運用所學鑒賞理論與方法對各代經(jīng)典書法作品進行客觀的賞評。這是本課程最為基本的教學目的。由于教學對象學科的復雜構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個模式一線貫穿。而是要及時地抓住書法藝術邊緣性的學科特點。積極啟發(fā)學生從本學科的視角切入書法、審視書法,在對歷代書法經(jīng)典作品在審美上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尋找書法藝術新的審美內涵。如引導中文系學生可以從唐代書法與文學的共生共榮的關系上解讀唐代書法的時代精神;引導數(shù)學系學生從模糊數(shù)學領域尋找書法創(chuàng)作中模糊性語言的應用性:引導教育系學生從教育史觀的角度著眼古代書法藝術中作坊式師徒相授的獨特教育模式,從自己的學科角度關注古代書法教育現(xiàn)象;引導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從藝術創(chuàng)作心理方面探悉不同書體中的不同創(chuàng)作心理構成機制,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傊诮虒W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樹立最為基本的教學目的,而且要積極關注學生學科構成,以學生已有的學科為突破口,培養(yǎng)并啟發(fā)他們積極主動的藝術審美態(tài)度,通過循法善誘,注重發(fā)展其在書法鑒賞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強化他們的好奇心,主動突破教材的定勢與習慣性框框,鼓勵學生敢于想象和聯(lián)想,敢于從別的視角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勇于質疑;鼓勵學生善于反向思考,標新立異,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藝術鑒賞中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變教學過程為學生帶著問題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從定期的鑒賞性小論文考核來看,這樣的教學效果很明顯,如中文系學生撰寫的《淺論唐代詩歌和書法的關系》、教育系學生撰寫的《從鴻都門學看東漢書法教育》、體育系學生撰寫的《蠻力與巧勁——書法表現(xiàn)語言中力度的解讀》等都是跨學科創(chuàng)新學習的最好例證。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的學習態(tài)度,在教學相長的逆途中也深深地啟示著我,促使我更加立體地審視我所熟知的書法藝術。
二、運用多元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教學,有效提高課內教學效果
書法藝術的視覺造型性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直觀教學的特殊要求。對于現(xiàn)代多元化授課媒介的有效利用,無疑是實施直觀教學、有效提高課內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該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在有關書法基礎理論、書法發(fā)生歷史情境等方面的詳盡講解之外,并充分運用掛圖、幻燈、錄像、影片、網(wǎng)絡等教學手段,增強書法藝術鑒賞過程中書法作品的及時可視性,從而加深學生的形象記憶,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技法理論方面作講解的時候,沒有教師的躬身示范,很多學生最終只能對具體技法的領會是一知半解、不能透徹的感知。但是面對百人的大課教學,教師又很難做到像美術專業(yè)院系那樣深入的單獨輔導。我在教學中對于攝像投影儀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直以來公共書法欣賞課所面對的這個大難題。學生無需近距離圍觀教師示范,只要通過觀看大屏幕就可以對各種筆法的示范盡收眼底并存之于心。授課中篆隸楷行草各體的筆法示范、篆刻的刀法示范,我均借以攝像投影儀完成,把玄之又玄的文字贅述直接轉化為直觀的映像,而學生對各體筆法、刀法獲得了清晰的釋讀,使得教學效果良好。而且我借助攝像投影儀所進行的直觀性的躬身示范直接影響到很多學生,使他們從書法的純粹鑒賞進而邁向書法技法的實踐。如此一來,實踐與理論就會呈現(xiàn)出循環(huán)往復的互證,當然,這樣的結果已經(jīng)絕非同一層面的簡單循環(huán),而是在螺旋上升的良性態(tài)勢中不斷互證、不斷促進、不斷豐富深入。毋庸置疑,學生對書法的理解也會隨之升華??墒敲芸偸窃谑挛锪夹园l(fā)展前行的過程出現(xiàn),辯證看之,非但不是壞事,而且,它會使事情出現(xiàn)新的前景。在我的教學中這樣的矛盾表現(xiàn)為學生對書法技法實踐的熱情與課內以鑒賞為主的教學模式之間的矛盾。“柳暗花明又一村”。為此,大學生藝術社團的課外實踐活動的有計劃組織在很大的程度上解決了這一矛盾。
三、組織課外書法技法實踐與鑒賞實踐,拓展學生視野,升華教學效果
課外課時的有計劃安排,是把課內鑒賞性內容落于實處的關鍵一環(huán),具體包括對藝術社團的定期輔導、組織學生考察古代書法遺跡、參觀重大書法展覽等。藝術社團每周一次的書畫技法交流與觀摩活動的進行,把大課上沒辦法實施的單獨教學應用到對社團成員的技法輔導中,堅持每周一示范、每生一輔導、每周一總結的“三個一’’原則,把向傳統(tǒng)學、向老師學、向同學學相結合,把自書自評、你書我說有機結合,并積極鼓勵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書畫大賽,使學生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鍛煉自我、驗證自我、激發(fā)自我,從而在社團教學中形成友好、民主、和諧、勤奮的優(yōu)良學風,學生書畫技法大有長進,社團工作任務完成良好。多人作品參加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作品展,既為學校爭得榮譽,也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鍛煉自我。書法鑒賞實踐活動的有機組織,是拓展學生視野,把書法鑒賞從書本、從課堂活用于生活的最主要的途徑。如有計劃地利用課外學時,組織學生參觀古代書法遺跡、重大書法展覽等。如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古代書法遺址、參觀書法展覽,讓學生在與古代書作遺跡面對面的交流感受中體會造像書法的天趣神韻、博大精深,并且在參觀考察過程中輔以討論,有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進而在鑒賞過程中使學生能產(chǎn)生初步的研究意識??疾旖Y束我要求學生進行書法鑒賞實踐方面小論文的撰寫。從學生所交論文對古代書法樸實無華而有獨具視角的鑒賞描述中,我深深感到了組織學生參觀古代書法遺跡在鑒賞教學中不可輕覷的重要地位。在組織學生參觀書法展覽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向前輩書家求教,學習優(yōu)秀書法作品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從本課程的教學效果看,書法鑒賞實踐的有計劃組織在書法鑒賞課程中絕非可有可無的細碎部分,而是拓展學生視野、升華教學效果的大好良方。
總之,與我們所要實現(xiàn)的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宏偉藍圖相比,本課程只是滄海一粟,還顯稚嫩,缺失之處在所難免,如藝術社團活動中映像資料的相對短缺、學生學科構成的復雜性與教學內容相對單一之間的矛盾,等等。再者,書法藝術是一門邊緣科學,涉及面寬,任課教師除熟悉本專業(yè)外,還要廣泛研究文史哲等諸多方面的學問,不斷豐富充實自己,以便更好地適應教學。為此,對于書法藝術鑒賞課程的積極探索與研究,無疑是一個有待長期不斷充實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