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復夏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科目全面,從各方面提高學生能力。這樣使得各學科的課時量大大減少,但學習內容并沒有減少,要想用比以前少的時間讓學生學好高中化學,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這就要求我們課堂教學要落到實處。
1落實到課程標準的每一句話上
備課時應按照《新課標》要求,認真研究教參,抓好每一個知識點的落實,依據化學學科特點,關注知識點的內涵、外延、區(qū)別、聯系,突出核心知識、主干知識,面向學科內綜合,合理構建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不必超越課標要求,應多抓基礎,以學定教。
2落實到化學實驗的細節(jié)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能直觀形象地表現出化學反應的全過程,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和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的質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生在高考中取勝的關鍵。
3落實到化學用語的規(guī)范訓練上
化學用語的考查在每年高考中都占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有相當多的考生因審題不慎、表達不清、化學用語不規(guī)范而失分。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平時缺乏規(guī)范化訓練,為此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加強規(guī)范化訓練;(2)加強文字表達能力訓練;(3)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有機會充分暴露錯誤和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便對癥下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4落實到最基本的物質上
基礎的知識來源于課本,如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部分,學習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要掌握好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抓住堿金屬、鹵族和第三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非常重要。如已知同周期的x、Y、z三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H32O4 A單質的氧化性按x、Y、z的順序增強 B陰離子的還原性按x、Y、z的順序減弱 c元素非金屬性按x、Y、z的順序增強 D氯化物的穩(wěn)定性按x、Y、z的順序減弱 此處審題時把H3ZO4、H2YO4、HXO4三種酸分別看成H3PO4、H2SO4、HClO4,則元素x、Y、z分別是c1、s、P,根據第三周期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再來判斷選項的正誤,就很具體和簡單了。其它一些有關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題目解題思路與此相似。 5落實到最基本的規(guī)律上 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反應規(guī)律,可以給學習和記憶帶來很大方便,如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以下規(guī)律: (1)“質、電守恒”規(guī)律。質:質量守恒,電:電子轉移的數目守恒。即氧化劑得電子的總數日等于還原劑失電子的總數目。 (2)“高氧、低還、中兼”規(guī)律。對于同種元素不同價態(tài)的原子而言,最高價態(tài)只具有氧化性,最低價態(tài)只具有還原性,中間價態(tài)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如在Fe、Fe2+、Fe3+、C12、cl-Na+幾種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只有還原性的是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是_____。只有氧化性的就找處于元素最高價的Fe3+、Na+,只有還原性的就找處于元素最低價的Fe、cl-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就找處于元素中間價態(tài)的Fe2+、Cl2 (3)“兩強兩弱”規(guī)律。對于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除高溫、電解條件),同一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件強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還原劑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物的還原性。由此可判斷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相對強弱。如在溶液中有如下兩個反應: ①Ce4++Fe2+=Ce3++Fe3+②Sn2++2Fe3+=2Fe2++Sn4由此可以確定Fe2+、Ce3+、sn2+三種離子的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A Sn2+Fe2+Ce3+B Sn2+Ce3+Fe2+ C Ce3+Fe2+Sn2+D,Fe2+Sn2+Ce3+ 由規(guī)律知,在反應①中還原性Fe2+>Ce3+,在反應②中還原性Sn2+>Fe2+,因此本題選A。 6,落實到熱點問題上 認真分析近三年各地的理綜高考題,每年都存在熱點知識,如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離子共存、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應用、利用元素性質進行物質推斷等。聯系生產生活環(huán)境、科技、能源、社會等實際問題,強調人與自然、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代意識是一個大趨勢。在這一前提下,命題的立意多與現實生活、重大的社會問題緊密相關。在教學上必須引導學生重視這些時代信息,學會用學科知識去觀察社會熱點、焦點以及與人類生話密切相關的話題;并引導學生將了解的新信息與課內已學過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培養(yǎng)應用新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從高一開始化學教學就要具有結構觀、轉化觀、守恒觀、探究觀的思想,重視化學方法和化學思想的培養(yǎng),及時鞏固總結,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