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軍
學生剛上高中,一般對新的課程都充滿信心,許多人喜歡學物理。但是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概念、公式和習題類型都比較多,起點高,難度大,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一方面應當改進教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需要讓學生盡快了解高中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引導他們盡快掌握物理的學習方法。
科學閱讀,努力自學
閱讀是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要得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閱讀物理教材要深入到課本中去。對物理教材的閱讀可分為3個層次。
課前預習閱讀牢牢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對于學好物理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課前預習閱讀課本,超前學習,走在教師的前面。學生只要認真閱讀,聽課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放在教師對解題思路的分析和解題方法的探索上,使聽課更具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從而提高課堂上的效率。
1)泛讀了解教材講了哪幾個問題,中心是什么,解決這些問題涉及到哪些知識。2)重點精讀,深入了解解決每一個問題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它們是怎樣思考和探索出來的,新舊知識是怎樣聯(lián)系的,怎樣用舊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這時要用筆記本將教材中的疑問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隨手記錄下,對概念、規(guī)律、公式等可在紙上進行復述。這樣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3)檢驗閱讀效果,嘗試做練習,即運用所獲知識和方法解答教材后面的練習題,一方面可檢查閱讀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做題,可加深對所獲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上3點是自學的基本方法。
課堂閱讀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閱讀,對重要段落要反復閱讀,必要的加上理解說明,促進理解和記憶,從而掌握重點、關鍵,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因為概念、規(guī)律的文字敘述所用的關鍵字、詞反映了物理現(xiàn)象的本質屬性,或者揭示了某種物理現(xiàn)象的本質特征及內在聯(lián)系,只有對這些關鍵的字、詞進行反復推敲,明白這些字眼的物理意義,才能正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
課后復習閱讀課后閱讀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既可解決在預習和課堂上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又能使知識系統(tǒng)化,加深和鞏固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一節(jié)課后必須先閱讀課本,然后再做作業(yè);一個單元后,應全面閱讀課本,將本單元的知識前后聯(lián)系起來。
要求學生用6條標準自我檢查對書本知識掌握的情況,發(fā)現(xiàn)薄弱環(huán)節(jié)立即補上:1)能準確敘述書上用波紋線或黑體字表示的內容,能舉出實例說明它的意義;2)記住書上的公式,知道公式的來歷,能舉例說明公式的意義;3)能解答書上的習題和例題,掌握解題的方法;4)能看懂書上的每一張圖,能說明該圖在課文中的作用;5)能獨立完成書上的每一個實驗;6)在敘述和解答物理問題時,能正確使用書本上的科學術語。
要求學生認真聽課,掌握知識和知識體系
當前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較廣,方法很多,但對剛上高一的學生來說,聽課仍然是大多數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渠道。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教師應做好2方面的工作。
指導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參與互動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和培養(yǎng)實踐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努力改變學習方式,提倡開展研究性學習,自定計劃學習,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等方式密切結合起來。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作相應的改變,要努力尋找適合自身和學生特點的新的教學模式,但無論教師采用那種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都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正如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的那樣:“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苯處煱l(fā)揮主導作用,學生要真正體現(xiàn)出主體地位。
課堂上怎樣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過程呢?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應變能力,靈活多變,善于啟發(fā),善于引導;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了解教師講課的一般思路,與教師有相同的思維方向,認真思考,積極參與。物理課的類型不同,講課思路就不同。常見的課型有概念課、規(guī)律課、復習課、實驗課、習題課、試卷講評課等,教師可以結合各種課型的講解向學生介紹講課的思路。
引導學生注意引言和小結,以便掌握知識體系引言就是剛上課時教師講新課之前那一段話。教者講這段話的目的,是想通過一定的程序,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并指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新課的主要內容。臨下課前兩三分鐘,教師往往帶領學生回顧這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有時還會提出一兩個新的問題作為下一節(jié)課的伏筆,這就是小結。如果在下一節(jié)課的預習中,誰能主動把這些問題與新課內容聯(lián)系起來,誰就有可能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要求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步驟
這里以解計算題為例,常用解題方法有分析法和綜合法,解題步驟一般可分為6步。
第一,審題,即明確題意。從題文和附圖中需要了解3個問題:1)是什么物理現(xiàn)象,有幾個狀態(tài),幾個過程,不同過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2)有哪些已知條件,并用相應字母表示出來,隱含條件要挖掘,別漏掉;3)題目要求解答幾個問題,分別是什么,防止漏答或答非所問。
第二,構思,就是尋找所求的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關系。構思過程一般為:1)明確題意后,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符合題意的物理景象;2)聯(lián)想與該景象有關的概念、定律和公式,并寫出相應的數學表達式;3)開展邏輯推理,分析綜合,確定未知量與已知量之間的關系,初選解題方案;4)按上述3個步驟重新思考一下,若沒發(fā)現(xiàn)問題,可準備解題,否則,重新確定解題方案。
第三,準備列方程,例如寫出適當的文字說明,建立直角坐標系,畫出矢量合成或分解圖等。
第四,列方程。先寫出解題依據,例如定律名稱或有關公式,然后根據解題依據寫出符合題意的具體表達式。
第五,統(tǒng)一單位,解方程,得出計算結果,并對計算結果做出認真分析。
第六,判斷正誤,做出明確答案。做完題后,對所得結果應該有一個初步分析,如果有明顯錯誤,應立即糾正;如無明顯錯誤,應該按一定程序復查一遍。這一步很重要,它不僅能找到正確答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還有助于提高邏輯思維和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它也是培養(yǎng)認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
獨立作業(yè)
做作業(yè)是把知識用于解題實踐,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解題是學好物理的重要途徑。要把課本知識和教師講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形成物理的技能技巧。同時作業(yè)解題時要注意總結提高,一要總結分析問題的方法,二要總結解題的途徑和解題方法,三要總結一類習題的通性通法,從而逐步領略和掌握物理解題的指導思想和策略原則。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