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課外閱讀課內指導,是提升學生閱讀品位和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分享閱讀快樂,培養(yǎng)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等是課內指導的核心目標?;趯Α罢n外閱讀課內指導”的獨特解讀,結合閱讀文本特點、閱讀方法歸類和交流形式的梳理,我們確立了“課外閱讀課內指導”的三種變式課型:讀物推薦課型、方法指導課型和主題交流課型。這三種變式課型在低、中、高年段又有獨特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本文以低年級“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型”研究為例。談談對這一課型研究的幾點認識。
一、低年級“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型”的追求價值
通過低年級“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型”的研究,我們試圖實現(xiàn)三方面的育人目標:一是讀物推薦結構化呈現(xiàn)。開啟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之門,激發(fā)他們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不畏懼閱讀、喜歡閱讀。二是閱讀活動結構化架構,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調動學生主動識字、樂于閱讀的積極性。三是主題交流日常化。積極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在交流中變得更加活潑自信,充分享受閱讀帶來的成功體驗。
二、低年級“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型”的教學內容
兒童在低年級階段對兒歌童謠、童話故事等內容特別感興趣。這些內容句式簡潔,富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重復回旋的語句,充滿情趣,富有情節(jié)變化和強烈的感情色彩。
因此,我們在一年級上學期推薦學生進行兒歌童謠的閱讀與背誦。以“學生成長體驗”為出發(fā)點,借助于兒歌童謠這一載體,發(fā)展學生言語智慧。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獨立地拼讀兒歌,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吟誦兒歌童謠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真、善、美;學生愿意寫一寫兒歌童謠,用特有的形式記錄豐富的童年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一年級下學期推薦學生閱讀繪本故事。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有序觀察圖畫;能夠借助圖畫猜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喜歡反復閱讀同一個繪本故事,有主動講述故事的愿望和能力。
到了二年級,隨著學生識字量的飛躍,我們推薦《小巴掌童話》《冰波童話故事選》《皮皮魯和魯西西的故事》等書。這些讀物分別由若干個獨立的小故事組成,閱讀起來既沒有心理壓力,又能幫助學生自然過渡到圖少字多的文本閱讀,逐步養(yǎng)成獨立閱讀純文本讀本的能力和習慣。
三、低年級“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型”的過程結構
以變式課型“主題交流課型”為例,簡述這一課型的基本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交流。以游戲的形式進入課始狀態(tài),學生自由式交流近期閱讀情況。這個環(huán)節(jié)便于教師及早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捕捉閱讀拓展的方向,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做好鋪墊。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營造寬松、民主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愿意交流,敢于交流。
(二)聚集話題,展開討論。教師及時捕捉學生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資源,集聚提升,拋出共性話題,引導學生展開熱烈討論。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認識,以活動的形式巧妙連接。既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又發(fā)展了閱讀思維。
(三)自主展示,語海尋珍。引導學生結合讀物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自主展示閱讀成果。
(四)多元評價,拓展延伸。當堂對學生的閱讀情況給予多元評價,激勵學生持續(xù)閱讀。結合自主交流階段生成的閱讀資源進行有效拓展延伸,推薦新書目。
四、低年級“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型”教學的注意事項
1.不能僅局限于課內推薦讀物的閱讀。引導學生能將課內指導閱讀與課外自主閱讀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拓寬閱讀視野。
2.教學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導意識。每堂“課內指導”課,到底基于學生課外閱讀哪方面的指導,教師應體現(xiàn)長程閱讀指導結構,形成課外閱讀指導常規(guī)。
3.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低年段學生學習的特點,活動性與趣味性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