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3(B)—0025—01
一、研究性學習及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的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它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將模擬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并創(chuàng)造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在英語課堂上的實施
1.重新整合高中英語課本,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也必須發(fā)生轉變?,F(xiàn)行的高中英語教材都是按單元編排的,單元之間沒有多大聯(lián)系。我們可以將高中教材中的課文進行認真分析,按課文的類型重新整合課本,分成人物傳記類、自然類、人文類、科普類等,然后針對課文類型和內容特點尋找共同點。學完一種類型的文章后,引導和鼓勵學生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shù)剡\用這些信息,以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如學高二年級上冊的Unit 5Charlie Chaplin時,可與其他人物傳記類的文章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尋找文章的共同點,讓學生注意人物傳記類文章的寫作特點,總結寫人物的方法。通過比較、分析文章的結構,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類文章的基本模式為: childhood—study—achievements—influence。然后,教師可以引入1999年的高考題(寫一篇人物介紹,介紹少年體育明星孫淑偉),讓學生練習。課后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擬定一位人物,收集資料,寫一份人物簡介。
此外,還可以設立專欄,以小組的形式收集課本中出現(xiàn)的主題并展示出來,內容包括珍稀動物的資料、申奧資料、體育明星的資料,以及各種緊急情況下的急救常識等。
2.課前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布魯諾的“發(fā)現(xiàn)學習法”倡導知識的發(fā)現(xiàn)學習,是指學生通過獨立地閱讀書籍和文獻資料,獨立地思考而獲得新知識,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研究性學習。英語教學中,預習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預習的好壞,對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有序地預習,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能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究和討論。例如,在預習高一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找出如下等問題:
(1)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the USA?
(2)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China?
(3)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table manners and American table manners.
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了解中國和英、美國家的餐桌禮儀,并比較餐桌禮儀的差異。
3.課堂上模擬真實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問題就是受母語的干擾。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創(chuàng)設情景,精心設計各種真實的、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探索、主動參與、動手實踐。如在高一Unit 3 Travel這個話題的教學中,可讓學生先欣賞一些世界風景名勝的圖片,然后假設要組織學生去這些世界風景名勝旅行,讓學生遵循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的時間順序完成下列任務:
(1)Choose a good travel agency.
(2)Useful articles taking for traveling.
(3)Instructions during the travel.
(4)How to deal with an incident during the travel.
這樣,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使得英語運用的基本理念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