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的發(fā)展是美國教師教育多元化、個性化與社會化的產物和表現(xiàn)。它們在廣泛招攬、嚴格挑選人才的基礎上,為學員提供廣泛支持與深度培訓,為社會各方有志成為教師的人進入教師行業(yè)提供與傳統(tǒng)教師教育項目不一樣的新路徑。項目設計嚴謹又不失靈活,且不斷反思和改進。這些都決定了它們在解決美國師資問題上將發(fā)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美國;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教師教育社會化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關于師資嚴重短缺的說法甚囂塵上。自1983年新澤西州提出通過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吸引文理專業(yè)大學畢業(yè)生加入教師行列的設想、并于1985年正式實施“臨時性教師資格項目”(Provisional Teacher Certifieation program)之后,替代性教師培養(yǎng)項目開始迅速發(fā)展。
尤其隨著1998年新修訂的《高等教育法》建立教師培養(yǎng)報告制度,2001年《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提出到2005—2006年學年,每個教室的教師都要達到優(yōu)質水平,以及新一輪教師退休高峰的到來,美國社會開始面臨來自師資數量與質量方面的雙層壓力。2003年8月,美國教育部主動為美國教育信息中心提供一筆資助,用以創(chuàng)建美國替代性教師證書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hernative Certifieation,NCAC)。這些都推動了美國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在新世紀的快速發(fā)展。據美國教育信息中心統(tǒng)計,截止2007年,全美所有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qū)都已擁有某種形式的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
一、何謂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
盡管到目前為止,不同替代性項目在諸如由誰主管、項目要求、項目構成、項目完成所需時間、費用甚至名稱上(如有ATC,ACP,ARP,ARTC,ARC,AC……等不同的名稱)都存在很大差異,但總的來說,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就是與大學本位傳統(tǒng)教師教育(主要對象是在校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對而言的,旨在為各類至少已擁有學士學位的在職專業(yè)人士(包括軍人)提供培訓,以使他們獲得教師資格。
因此,與傳統(tǒng)教師教育項目相比,總體來講替代性項目的對象往往年齡相對偏大。而且,由于申請者至少已取得文理相關學科學士學位,因此,與傳統(tǒng)項目首先要求學生學習掌握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相關知識,然后在有指導的教學實習之后再自主接管班級不同的是,替代性項目的學員一般在經過幾天或幾周的集中培訓之后馬上開始全權接管班級和教學工作,繼續(xù)的理論學習則放在晚上或周末進行。學員全權接管班級和教學工作之后,他們儼然已成為正式在編教師,獲得薪酬和各種福利。因此,出于經濟與時間等方面的考慮,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替代性項目獲取教師資格。替代性項目往往由地方各界人士和組織合作發(fā)起創(chuàng)建,目的是解決當地對師資數量與質量的需求,因此其合作的主體往往包括學區(qū)、州有關部門、高校以及各類非營利組織。
總之,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所有替代性項目都具有一些基本要素或特征:專為那些至少已擁有學士學位、想加入教師行業(yè)的人為獲得教師資格而設計;申請者必須通過嚴格的篩選程序;項目以實地、實踐經驗為本位;學員的實踐教學工作與理論課程學習同時進行;學員必須與由中小學有經驗的教師或管理人員擔任的指導教師(mentor)密切合作;項目結束時學員必須達到較高的績效標準。
二、成功項目的共同要素或特征
如前所述,盡管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在各方面彼此之間有一定差別,但是,一些前景看好的項目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或特征。
(一)廣泛招募,嚴格挑選
替代性項目的發(fā)展建立在這樣一個認識的前提基礎上,那就是人們認為,條件和機會的缺乏使得那些本可能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人不得不選擇了其他職業(yè)。由此,廣泛招攬人才,尋找最能滿足當地需要的有潛能的人,同時嚴格把關挑選,為他們提供各種條件以使他們加入教師行列,成為替代性項目成功的第一步。
為此,項目采取各種宣傳方式。一些項目的經驗表明,人們之間的口碑相傳是最有效的宣傳方式,其次,通過電臺、電視、地方報紙等做廣告也較為有效,同時,印刷傳單、地鐵海報、新聞報道、信息發(fā)布會、招募見面會等也是常采用的宣傳方式。
就挑選候選人的標準而言,一般所有項目都要求申請者至少已獲得學士學位;有的項目對大學學業(yè)的平均成績也有最低要求,但由于這與申請者是否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并沒有太多必然聯(lián)系,因此,該條標準并不是硬性的,尤其對工作多年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替代性項目最關注的是候選人是否已掌握牢固的學科知識,是否具備將自身生活、工作經歷運用到實際的能力。另外,由于替代性項目培訓時間緊、節(jié)奏快,堅持“從實踐到理論”的理念,因此,要求申請者有較成熟的心智水平,有堅韌的毅力。
成功的項目都有一套自己的選拔程序。首先,與擬雇傭教師的學區(qū)進行溝通,然后對申請者進行面試。因為只有與學區(qū)建立良好聯(lián)系,并且將最適合學區(qū)需要的人選安置到合適的學區(qū),替代性項目才能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以紐約市的替代性項目為例,專業(yè)人員先對所有滿足最初一系列基本要求的申請者進行面試。面試時,申請人需進行幾分鐘示范教學,寫一篇短文,然后主試人與之面對面交談,以此對申請者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表達能力等進行全方位把握。然后,主試人對申請者的表現(xiàn)進行排序,排名前約45%的申請者進入下一步資格審查。最后一輪審查由項目工作人員和經驗豐富的專業(yè)人士對申請人的檔案資料進行審查,在這一輪中,約10%的人將會被淘汰。
這種廣泛招攬,同時以面試為主進行多層篩選的做法,既為各方有志于教師職業(yè)的社會人士加人教師行列提供了機會,也能從入口保證參與人員的質量。
(二)深度培訓,全方位支持
與傳統(tǒng)教師教育項目相比,替代性項目更關注為學員提供全方位支持,以確保學員獲得成功的技能以及從事教師職業(yè)的決心。這種支持體系包括直接支持和間接支持。直接支持主要指各種形式的現(xiàn)場課堂觀察和指導,項目監(jiān)管人員(supervisor)、指導教師(men—tor)、學校管理人員(如校長)等都參與對學員現(xiàn)場課堂工作的觀察和指導。尤其指導教師,他們在課堂觀察之后通常會立即給學員反饋,并通過示范課等為學員提供指導,同時,還組織不同學員之間的相互學習活動。因此說,與項目監(jiān)管人主要從大的方向保證項目的正常有序運行相比,指導教師的作用更為具體,也更為關鍵。由此,替代性項目非常重視指導教師的選拔和培訓,并為后者的工作提供一定補貼。大學參與方的主要作用則是為指導教師提供指導和幫助。
除了以上直接支持外,成功的替代性項目還通過各種研討會、經驗匯報、交流會等為學員提供間接支持,為學員提供機會,共同分享項目參與過程中的感受,實現(xiàn)共同成長與進步。
大多數項目要求學員在一年至三年不等的時間內完成全方位的深度培訓,少數項目則或少于一年、或超過三年。以佛羅里達州希爾斯伯勒縣(HillsboroughCounty)“替代性證書項目”(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Program,ACP)為例。該項目要求學員在180天之內完成課程學習與實踐環(huán)節(jié),兩者同時交叉進行。項目根據佛羅里達州教育廳對教師的12項技能要求,要求學員完成8門課程的學習,分別是:18小時的教師入門/班級管理;3小時的教師職業(yè)道德發(fā)展;24—30小時的教學技能學習;18—24小時的“有效教學策略”;24小時的“合作學習背景下的教育策略”;15小時的教育技術;3小時的“教育工作者危機干預”;3小時的“英語閱讀指導”(為那些需面對母語非英語學生的學員準備)。課程學習由學區(qū)聘請受過專業(yè)發(fā)展培訓的教師主持,通常在晚上或周末進行。至于項目的實踐部分,主要是對學員的教學表現(xiàn)進行觀察,一般延續(xù)36周的時間。項目的指導教師一般由希爾斯伯勒縣學區(qū)一些已退休的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承擔,偶爾,大學教職員也充當指導教師角色。一段時間內,一個指導教師通常負責12—15個學員。指導教師一般每周工作3天,每天與4到5個學員進行會晤,每個學員約1小時。同時,項目也要求學員自己對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記錄整理。
(三)設計嚴謹又不失靈活
由于替代性項目主要是為解決地方對師資的不同需要而創(chuàng)建的,因此,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首先是要有英明、具魄力的領導,要清楚地方的需要并對解決的辦法有清楚的認識。同時,由于大多數項目都是在多方合作下創(chuàng)建并維持的,因此,項目還必須創(chuàng)建一種實現(xiàn)有效合作的決策機制。通常,項目的合作方包括、學校、包括學區(qū)在內的地方教育組織乃至州相關部門等。
一般,不同項目首先會花幾天到幾周的時間對學員進行集中培訓,然后,學員被分配到中小學開始常規(guī)教學工作,同時,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時間繼續(xù)學習課程??傮w來說,每個項目不管其所需時間的長短,其關注的內容基本上一致,就是進行諸如課程設計、教學、評價、班級管理、課堂實地考察與經驗交流等活動。不同項目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就是學員正式開始常規(guī)教學工作之后,究竟何時何地如何繼續(xù)課程學習。盡管普遍的做法是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時間,但有些項目還會為學員提供一定休假時間,以專心學習課程,有的項目將課程學習時間放在夏季。在學習的地點方面,有的項目要求學員去大學校園學習,有的項目則要求學員在所任教學校進行,有的項目則鼓勵學員通過互聯(lián)網開展在線學習。
盡管與傳統(tǒng)項目一樣,替代性項目在課程設計以及項目的整體設計上都應以各州設定的教師資格標準為基礎,但是,它們還必須根據自身的特色展開設計。首先,由于替代性項目中學員一般經過簡短集中培訓后馬上開始常規(guī)工作,這需要學員做好應對現(xiàn)實工作中各種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準備。其次,由于學員在進入項目之前都已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根底,因此,項目的重點是對學員進行教育學課程方面的培訓以及教學實踐經驗方面的磨煉。
(四)不斷反思和改進
項目的不斷反思和改進首先體現(xiàn)在對學員表現(xiàn)的不斷評估上。由于替代性項目更強調學員的實際教學技能,因此盡管不同項目采用的具體評估方法會有所不同,但是,所有項目都會采用課堂觀察記錄的方法來評價學員的表現(xiàn)。而且,每一個正規(guī)的觀察記錄之后,都會與學員開會討論,并向后者提供書面反饋材料,以促進學員自身的反思提高。
另外一個常用的評估手段就是由學員本人以及項目工作人員共同收集、整理的有關學員培訓進展狀況的檔案記錄,這可以用來作為對學員的總結性評價。
對學員表現(xiàn)的評價只是實現(xiàn)項目不斷改進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項目還必須從整體上對自身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主要從項目是否滿足了學員、合作學區(qū)以及其他多方利益相關主體的需要等方面進行評價。為此,項目評估一般采用向學員調查問卷、對校長進行訪談,由學員對課程的有效性、對項目合作各方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排序,對畢業(yè)學員及其雇主進行跟蹤調查等方式進行。
為了了解學員的需要,培訓一開始,項目就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員的需要。同時,為及時了解合作學區(qū)以及其他相關利益方需要的變化,項目一般通過其情報信息員,如當地學校官員、家長、其他關心教育的地方組織成員組成的顧問委員會、項目監(jiān)管人員、同時在公立學校擔任教師的大學教員等,了解各方面的需要變化。
三、結語
如今,全美包括各州、學區(qū)、非營利組織乃至大學教育學院在內,都在想方設法開辟各種與傳統(tǒng)教師教育項目不同的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以方便社會各方人士隨時參與加入到教師行業(yè),為教師隊伍乃至教師教育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從2003年8月美國教育部斥資創(chuàng)建美國替代性教師證書中心(NCAC)我們可以看出,全美上下都在探索和預期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的新發(fā)展。這也預示了美國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在未來一段時間的走向。
如果說相對于封閉的師范教育相比,教師教育大學化實現(xiàn)了師資培養(yǎng)的逐漸開放化的話,那些,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的發(fā)展,則真正體現(xiàn)了師資培養(yǎng)的多元化、個性化與社會化。從此,師資培養(yǎng)突破了大學本位的范疇。替代性項目以其靈活、個性化的設計,隨時為那些有志且有能力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人加入教師行列提供方便和支持。
替代性項目切實以實踐為本位的做法,真正觸動或解決了傳統(tǒng)教師教育項目中理論與實踐難以融合的問題。由于項目過程中學員能像在編教師一樣領取薪酬和各種福利,且培訓時間也較傳統(tǒng)項目要短,因此,無論從時間還是經濟的角度考慮,替代性項目都具有相對吸引力。
正如前美國教育部部長羅德·佩奇(Rod Paige)所言,“盡管替代性教師教育項目并不是解決美國教師質量問題的唯一辦法,但是,它至少算得上是所有解決辦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當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研究在全球范圍內如火如荼展開的時候,我們也希望美國替代性師資培養(yǎng)項目的發(fā)展能為我國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帶來啟發(fā)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