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爽 張宏偉
[摘要]平等權是指公民為使由已與他人在類似條件下能夠受到類似待遇而要求國家同等保護的一種請求權。平等權具有相對性,平等允許合理差別。合理差別是在合理程度上所采取的具有合理依據(jù)的差別。合理差別的判斷很難確定統(tǒng)一的標準,因此,在具體適用過程中,需要依據(jù)一定的原則進行綜合判斷。在我國,我們應通過建立和完善憲法訴訟制度,對公民平等權提供更有效的救濟。
[關鍵詞]公民;平等權;合理差別
[中圖分類號]F323,6D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1—0054—02
當今社會,對平等的追求已經(jīng)成為人們共同的價值取向,平等也成為社會正義的基礎和目標。平等權問題也日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一、平等與平等權
平等權是指公民為使自己與他人在類似條件下能夠受到類似待遇而要求國家同等保護的一種請求權。傳統(tǒng)觀點通常認為平等權包括三個方面:“其一,任何公民均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平等地履行法定義務;其二,在法律適用方面,平等的進行保護或懲罰;其三,任何組織或個人均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憲法和法律面前無特殊公民?!痹缭诮Y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思想家們就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并在憲法中確認了“人人平等”的內(nèi)容,使其正式成為一項基本權利。平等權的產(chǎn)生可以看作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一項重要戚果。同時,平等權也是我國憲法所確認的一項公民的基本權利,例如現(xiàn)行憲法第三十三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p>
首先,平等權是一種概括性的權利。平等權本身并無具體的內(nèi)容,它往往需要與其他權利相結(jié)合,例如,平等的就業(yè)權、平等的受教育權、平等的人格尊嚴、平等的取得報酬的權利等等。其次,平等兼具權利性和原則性的特點。平等作為一項權利,強調(diào)公民個人要求國家在類似情況下給予類似對待的請求權,主體是公民,是公民自身的一種權利。而平等作為一項原則,它是指國家應平等地對待它的每一位公民,這里平等原則的主體表現(xiàn)為國家,是國家機關的一項活動原則。
此外,對平等權的理解通常從兩個角度出發(fā),一是適用法律的平等,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例如現(xiàn)行憲法的規(guī)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從適用法律平等的角度出發(fā)。適用法律平等要求嚴格依法行事,而不去審查法律本身是否平等,法律怎樣規(guī)定,就怎樣適用,這就是實現(xiàn)平等。但我們都知道如果是這個法律本身的規(guī)定是不平等的,那無論怎樣平等地適用,最終的結(jié)果也只能是不平等。顯然,平等權只是停留在這個意義上的是不夠的,因為它對于那些內(nèi)容本身不合理的法律規(guī)定無能為力。因此,平等不僅是適用法律的平等,還應包括立法上的平等。這也是更深一個層次的理解。只有在立法上平等了,才能在適用法律上平等,立法上如果不平等,在其他方面也根本不可能平等。
二、合理差別的判斷標準
平等權具有相對性,平等并非無差別,平等也不是搞平均主義,不是追求絕對的結(jié)果的平等。我們主張權利平等的原則和理念,但平等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條件相同或類似的情況下,平等意味著同樣情況同樣對待,不應有差別。但在條件不相同或不類似的情況下,區(qū)別對待恰恰反映了平等的原則、理念和精神。因此,在平等的原則和理念中,就包含了差別對待的精神。平等允許差別,并非所有的歸類都屬于歧視,關鍵是看歸類的標準是否合理,即所謂差別是否合理。合理差別是在合理程度上所采取的具有合理依據(jù)的差別。侵害平等權的差別行為是指沒有合理的理由而實施的差別。
憲法學上通常認為合理差別產(chǎn)生的依據(jù)是基于比例的原則,是指公民應該得到與自己的優(yōu)點、能力、貢獻、需要、群體類別等相稱的待遇,這是一種相對的平等。而承認合理差別的存在即是追求一種實質(zhì)上的平等,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由于保障形式上的平等所招致的事實上的不平等,依據(jù)各個人的不同屬性采取分別不同的方式。
但合理差別的判斷卻并非易事,既然承認合理的差別,肯定群體差異,什么樣的類型化區(qū)分才是合理的界限值得探討。筆者認為,根據(jù)不同情況可以有不同的標準。公民個體在所擁有的實現(xiàn)權利的條件上存在著差異,合理差別可以是基于性別、年齡、財產(chǎn)狀況、民族、身高等外在的客觀因素而產(chǎn)生,也可以是人的知識水平、特定職業(yè)、認知能力等一些主觀因素。因此,差別是否合理,不能一概而論。
在就業(yè)領域,某些特殊的職業(yè)會對人的身高、健康狀況等有更嚴格的要求,例如飛行員、警察等,這是由職業(yè)本身的特殊性決定的,那么這樣的差別就是合理的差別,而同樣在公務員的招錄過程中,如采用上述同樣的標準,則顯得并無必要。在公民行使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時,是否年滿十八周歲,是歸類的年齡標準,因為通常認為人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對事物的認知也才會更加地準確。當然,這樣的歸類有時也會顯得過于絕對,因為人總會存在個體的差異,但不能因為個別現(xiàn)象而否定這一差別的合理性,否則,如嚴格采用個體判斷的標準,將會導致法律在適用上的困難。
同樣是選舉權,在我國還存在著農(nóng)村與城鎮(zhèn)人口的4:1比例條款。在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方面,農(nóng)民和城市居民并不平等,四個農(nóng)村選民才相當于一個城市選民。而歸類的依據(jù)是戶籍。選舉權的平等首先意味著程序意義上的資格平等:每個人在一次選舉中享有一個投票權;每張選票具有同等的價值;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chǎn)狀況和居住期限,都不應成為區(qū)別對待的標準;法律要盡可能排斥因戶籍、居住區(qū)域、身份、財產(chǎn)等因素導致的選票價值的不平等。而農(nóng)村代表與城市代表劃分的依據(jù)正是由戶籍所確認的農(nóng)民身份,這種差別產(chǎn)生的依據(jù)并不復雜,就是因為他們是農(nóng)民,農(nóng)民這一群體長期以來被認為總體上素質(zhì)較低、文化程度也相對較低,但這又是否標示了他們的政治行為能力就一定比城市居民低呢,顯然這種推論是沒有依據(jù)的。
在我國的研究生招考標準中,除了以知識水平為差別的考試外,往往還附加有年齡的限制,例如博士生往往會限制在四十五歲以內(nèi),那么年齡的差別對于學術研究來講,是否必須?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我們的本科生教育已經(jīng)取消了年齡的限制,而與本科生教育相接軌的研究生教育卻仍然沿用老標準,這里年齡的差別就并非合理。
可見,合理差別的判斷很難確定統(tǒng)一的量化的標準,因此,在具體適用過程中,需要依據(jù)一定的原則進行綜合判斷。
三、合理差別的判斷與平等權的實現(xiàn)
那么,是否合理的差別應該由哪一主體來判斷呢?公民在平等權受到侵犯后,又到哪里去尋求救濟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其他國家的做法:一是美國的法院救濟模式。在美國,如果公民遇到有關平等權的具體事例,他首先會起訴到法院,法院在處理具體事例時,首先會依法判決,如果當事人對法院作為判決依據(jù)的法律有疑義,還可以提出審查的
申請,那么,法院就應附帶性地對當事人有疑義的這個法律進行審查,審查其是否合憲,然后作出最終的判決。這樣做的優(yōu)點在于,一是公民在平等權受到侵害時可以很容易地提起相關救濟,任何公民只要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都可以到法院去尋求救濟,沒有特別的限制,不至于狀告無門。二是不僅保證了適用法律的平等,同時也保證了立法上的平等,因為法院的這種附帶性審查就避免了立法上的不平等給公民帶來的傷害。三是保證了效率。由法院直接審查立法,提高了效率,避免了案件久拖不決,從而給公民帶來訴訟上的負擔。
二是韓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救濟模式。韓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可分為對偵查機關的侵害平等權的差別行為的受理及調(diào)查,對相關機關提出更正勸告,進行人權教育等三個方面。”當公民的平等權受到侵害或?qū)τ诓顒e行為的認定標準有異議時,被害方可向國家人權委員會提出申請。
國家人權委員會基于當事人的申請或者委員會的職權可啟動對差別行為案件的調(diào)整程序?!皣胰藱辔瘑T會認為,申請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認為存在差別行為時,可采取勸告被申請人、其所屬機關、團體等的負責人中止差別行為等救濟措施及更正或者改善法令、制度、政策及慣例。國家人權委員會調(diào)查有關申請以后,認為其申請的內(nèi)容構成犯罪而應給予刑事處分時,應向檢察總長告發(fā)其內(nèi)容?!笨梢?,韓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對國家機關侵害平等權的行為主要是通過勸告等形式發(fā)揮保障作用。但是對國家機關不遵守或不履行其勸告事項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卻無權實施強制措施。這樣的做法,有時會影響到其所作的決定的實效性。
在我國,近幾年有關平等權的案例不斷涌現(xiàn),從四川的身高標準而引發(fā)的就業(yè)平等權案到蕪湖的乙肝歧視案,深圳的地域歧視到男女退休年齡的性別歧視糾紛,上述事例的最終解決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或者建立起公民平等權救濟的訴訟渠道。平等權訴訟從性質(zhì)上講,應屬憲法訴訟的范疇,而我國長期以來憲法訴訟的缺位,也導致了當公民遇到平等權糾紛時往往是通過民事或行政訴訟的渠道予以解決,這樣就淡化了平等權的作為公民基本權利的憲法屬性。
因此,在我國應建立和完善憲法訴訟機制,給公民平等權提供更有效的救濟。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憲法訴訟制度,首先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下建立專門的人權或憲法委員會。具體的工作應包括兩方面的內(nèi)容:其一是針對立法侵害公民平等權的,進行違憲審查,即按照法定程序?qū)μ囟ǖ囊?guī)范性法律文件是否符合憲法所進行的具有法律意義的審查和處理。違憲審查將加強對于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等抽象性法律文件的審查,清理違反憲法中的平等原則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從而在根源上避免對公民平等權的侵犯。其二是當公民在窮盡其他的法律救濟手段后,仍然覺得自身的權利沒有得到保障,可以直接向有權機關提起憲法訴訟,從而進一步拓寬公民平等權的救濟渠道。
此外,針對在法律適用領域侵犯公民平等權的問題,可通過司法救濟的渠道予以解決。司法救濟簡單講就是司法機關通過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從而給公民權利提供有效地補償和保障。司法救濟啟動簡便,將會更加方便公民維護自己的平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