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勛貴 魯海燕
考試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在重視考試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考試的延伸工作——試卷分析。但在實際中我們很多教師并不會予以充分重視,更談不上花心思去備課,更多的則是在試卷分析課上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且因為試卷上的分數也極大地刺激了許多老師的神經,老師往往會以一個裁判的身份出現(xiàn)。班里考試成績不錯時還好,如果考砸了,許多語文老師往往會板著面孔對學生進行一番思想教育,最后快刀斬亂麻似的按照題目順序將正確的答案報給學生,以正確的答案訂正好交差,草草了事。對于出錯的學生往往還會實行一定的懲罰——重抄5遍。如此高耗低效的“補救”措施,只會讓學生更加討厭考試,更加厭惡語文學習。也難怪我們的老師會經常說:“這道題我講過了,學生怎么還是不會做呀?”可想而知,試卷分析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那么我們可否讓試卷分析課上也出“彩”呢?
一、 改“批斗會”為“激勵會”
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倍鴮嶋H中我們老師很容易將評析課上成“批評課”,整堂課都是“批斗會”。在試卷評析課上我們常常能聽到老師這樣的話:“這樣簡單的題目都做錯?” “這個題目我說過幾次了???怎么還不會做!你長眼睛了嗎?連題目都會看錯!”“這個字都叫你寫過幾次了啊,還要寫錯?”氣都不打一處來,言辭之激烈不要說沒考好的學生,即便是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都會膽戰(zhàn)心驚,不敢抬頭迎接老師犀利的目光。老師推脫所有的責任,將責任一股腦兒地丟給學生,使得學生感到“罪孽深重”,慚愧得抬不起頭來。其導致的結果是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望而生畏,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嚴重影響師生情感,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失敗。
此路不通,我們可以換一種委婉點的形式,讓學生知錯能改。同樣是前面出現(xiàn)的那種情況,我們就可以這樣說:“經過了考試,你們都掌握得不錯,特別是有些題目,老師設置了很多的檻,你們大多邁過去了,但也有些卻翻在‘陰溝里了。你們山都跨過來了,還會懼怕‘小陰溝嗎?老師現(xiàn)在就跟你們一起從‘陰溝里走出來吧。”先給學生“糖”吃,然后進入你的教學,讓學生在愉悅的身心中步入學習,讓表揚激勵貫穿于整個講評始終,從試卷中捕捉到每位學生的閃光點,不斷地去肯定他們值得學習的地方,用自己的放大鏡去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情感等積極因素,激發(fā)勤奮好學的愿望。這樣,效果要來得更佳,學生學習得主動性也會增強。
二、 變“一言堂”為“眾人堂”
試卷評講課應講究師生互動,不能把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老師此刻的任務并非是將正確的答案報給他們那么簡單,“對答案”式和“一言堂”式的教學,會扼殺學生的求知欲望,壓抑學生的探究心理,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圍繞學生犯錯的原因作深入分析,做到“對癥下藥”。因為語文試卷的講評,關鍵在于能否開出“藥”,避免再犯同樣的“癥”。一份試卷,學生出錯的原因可能很多,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強,反應不夠,對此,講評時應重點講解題的思路、方法和技藝,加強思維訓練和方法指導,避免以后隨意答題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二是出現(xiàn)知識漏洞,講評時應及時補充、完善,亡羊補牢是減少下次失誤的重要措施;三是粗心大意,多為審題不慎造成,如對關鍵字眼、隱含條件、答題要求未弄清楚就草草作答,還有是答題不規(guī)范、寫錯別字等。教會學生審題,養(yǎng)成良好習慣是減少失誤的重要措施。老師要根據不同的“病癥”開出不同的“藥方”,對于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藥方”。
開出“藥方”后,要讓學生有“消化”的時間,老師要給學生總結和反思的機會,引導學生自行總結出錯的原因,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認知誤區(qū),讓他們去主動改正錯誤。如此組織學生自行分析錯誤,進而找到錯誤的原因,比教師純粹的“對答式”講答案,更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且能加深印象,下次不會再犯。
三、 改“全面出擊”為“抓住典型”
很多老師試卷評析時,不管學生做得怎么樣,按照題目從頭講到尾,并且做到“一碗水”端平,毫無側重點可言,老師說答案,學生記答案,整堂課激不起半點“漣漪”。老師這種“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講評方法使學生什么都沒學到,做錯的學生下次還是會出錯。
我們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力求精講精析,狠抓典型試題,總結發(fā)散和變化。試卷講評前,教師應把試題逐一分析,課堂上講評的題目要遵循典型性原則。一是選擇與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的題;二是選擇學生卷面上獨到見解的題;三是選擇出錯較多的題等來進行講評。更要對重要的解題思維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歸納與訓練,做到舉一反三。
總之,試卷評講課的意義跟平常課無異,甚至可以說它的意義高于平常課。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要做的是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臺,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表述思維過程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討論問題的機會,允許學生對試題“評價”做出“反評價”,如此試卷評析課也就會出現(xiàn)更多的“精彩”。
責任編輯:孫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