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 輝
摘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即運用教師的示范作用、構建民主平等的氛圍,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傳授提出問題的技能。
關鍵詞:探究;問題意識;提問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9)1(S)-0004-2
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物理課程標準》對科學探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同時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究精神”。
探究學習的前提是問題,沒有問題就無法實施科學探究。下面從四個方面討論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1 運用教師的示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要巧妙地把教學設計成“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和實驗、質疑和釋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例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入課題: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照鏡子的情景思考下列問題:(1)鏡子中的像和你自己的大小一樣嗎?(2)鏡中的你和實際的你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嗎?(3)鏡中的你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根據對上述問題的思考,你認為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大膽地猜想一下,能得出什么結論?利用學生日常照鏡子的生活經驗,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體驗和聯(lián)想,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教學資源,從問題出發(fā),圍繞問題展開探究。通過以上活動,可以初步界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因此,問題是科學探究的主線。老師運用提問的方式講課,學生也就逐漸學會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學生形成了提問意識,提高了提問能力。
2 構建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
要讓學生敢于主動提問,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民主的氛圍,給學生“安全感”。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或怕羞心理,給學生創(chuàng)造提問的機會,鼓勵學生提問,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地給予激勵和肯定。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很簡單甚至是錯誤的,也不能取笑、批評學生,應耐心地引導,使他們充滿自信繼續(xù)思考、提問。例如,有的學生認為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理由是在游泳池里游泳,在淺水區(qū)感到浮力小,在深水區(qū)就感到浮力大,游起來輕松。針對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與敢于提問的精神,然后再引導學生思考,人在淺水區(qū)的身體位置與深水區(qū)的身體位置的區(qū)別,從而突出V排的不同,加深對浮力公式中V排的理解,使干擾因素變?yōu)榻虒W資源,這也是探究式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智慧提出的挑戰(zhàn)。總之,要讓每個提問的學生都感受老師對他的信任與尊重,促使他們敢問,從而提高他們思維的積極性。
3 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有疑可問
“敢問”為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作了心理準備,但要付諸行動必須有問題可問,所以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如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教給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策略。例如,教師可指導學生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首先教師在課前向學生提供學習目標,布置學習內容。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這樣不但使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另外,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實際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例如,為什么嚴寒的冬天,只要在花盆上蓋一個塑料袋就能使一些花卉安全過冬?為了節(jié)約資源,國家規(guī)定建筑物采用空心磚,使用這種空心磚是否會降低建筑物的承重,是否會影響建筑物的隔熱和隔音效果?高速公路的路面總是比較粗糙的,從減少摩擦力的方面來說,是否應使路面光滑些?這些事例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經歷,但未曾深入探究過的,這些問題將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激勵學生了解它、認識它并研究它,也許在探究過程中還能發(fā)現(xiàn)新問題,找到新的出發(fā)點。除以上兩點外,還可以指導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在實驗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
4 傳授提出問題的技能,讓學生會問
在學生“有問”、“敢問”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會問”,這是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最高層次,它使提問能力有“質”的飛躍。第一,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存量,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因為貧乏的頭腦是難以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第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學生提出怎樣的問題往往與思維能力的水平相一致,在教學中必須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提出問題能力的提高。第三,讓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步驟,首先要確定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其次是審視問題,判斷所提問題有無錯誤;再次是語言表達問題,要求盡量使用簡潔、明了、準確的語言,同時要求避免所提的問題重復。第四,讓學生了解提問的方式,主要有:以設問或反問方式提問、以單一性問題提問、以系列性問題提問、以推理方式提問、以預測性方式提問等。最后,要求學生圍繞教材重點、難點提出問題,抓住知識的關鍵。
總之,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教給學生多樣地提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逐漸學會用質疑的態(tài)度來觀察身邊的生活,用“問題意識”的頭腦去思考、解釋周圍的物理現(xiàn)象。這樣,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才會逐漸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才會增加。
(欄目編輯趙保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