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芳
摘要:格式條款中的顯失公平是指因格式條款的某些內容使得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在消費服務領域中格式條款顯失公平的主要表現(xiàn)有減輕自己的責任,逃避經營者應盡的義務;權利義務不對等,任意加重消費者的責任;排除、剝奪消費者的權利;違反法律規(guī)定、任意擴大經營者權利;利用模糊條款、掌控最終解釋權。
關鍵詞:格式條款;公平;權利;義務;消費者
中圖分類號:F0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7-0098-02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國商品經濟迅速發(fā)展,市場日益繁榮,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也提上議事日程。黨和政府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在改革之初的1981年9月,國務院有關部門在《關于亞太區(qū)域性保護消費者問題磋商情況報告和建議》中就提出了建立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協(xié)會的政策性建議。1984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協(xié)會。此后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協(xié)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建立。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此舉標志中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運動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初創(chuàng)到快速發(fā)展的過程。
經過各方二十多年的努力,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增強了,維權能力提高了。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最大化的追求經濟利益,一些經營者和服務者轉而利用更加隱蔽方式規(guī)避法律規(guī)范,逃避責任,尤其是一些公用企業(yè)和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沿襲舊體制下的規(guī)定,或僅從自身利益出發(fā),通過格式條款對消費者權利多方限制,加重消費者的義務,減輕甚至免除自己的責任。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xié)商的條款。格式條款擬定一方往往利用自己所處的優(yōu)勢地位,而損害相對方的權利。格式條款中的顯失公平是指因格式條款的某些內容使得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在消費服務中有如下幾種表現(xiàn):
一、減輕自己的責任,逃避經營者應盡的義務
一些經營者無視國家法律、法規(guī),在制定格式條款時,有意逃避法定責任和義務,河北省的某無線市話服務協(xié)議中規(guī)定:“因改善網絡通信質量,本公司對網絡進行擴容、調整、軟件升級等措施,為此影響客戶通訊的,本公司不承擔責任?!敝貞c市某洗衣店所列的《顧客須知》稱:“在洗滌過程中造成拉鏈、扣子及飾品損壞,不在公司賠償范圍。”還有的對法定責任只字不提。
二、權利義務不對等,任意加重消費者的責任
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違反《合同法》的公平原則,權利義務不對等,顯失公平的條款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如河北省某公司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規(guī)定:“出賣人逾期交房,按日向買受人支付萬分之一的違約金,買受人逾期付款,按日向出賣人支付萬分之三的違約金。”北京某公司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規(guī)定:“消費者未按期向開發(fā)商付房款,逾期超過30日的,開發(fā)商有權解除合同,開發(fā)商逾期交房的,超過180日的,消費者有權解除合同?!蓖瑯邮沁`約行為,雙方承擔的責任卻如此的不對等。有的經營者還把本應該由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廈門市某房地產公司制定的《商品房買賣補充協(xié)議》中規(guī)定:“因遭受不可抗力而導致的違約行為,出賣人不承擔違約責任。不可抗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管制及辦證滯后、政府市政配套設施未到位、第三人破壞、高考期間停工或其他政府規(guī)定、施工單位延誤、施工期間停水電等。出賣人在交房時告知買受人即可據此予以延期交房?!薄逗贤ā返?17條規(guī)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該條款對“不可抗力”作任意擴大解釋,私自擴大了自己的免責范圍,將第三人對開發(fā)商違約的風險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使開發(fā)商的逾期行為不必承擔任何責任。某公司的商品房《認購書》規(guī)定:甲(經營者)、乙(消費者)雙方洽談不成或乙方要求解除合同,由甲方將已收取的預定金退還給乙方,并按預定金的100%收取手續(xù)費。
該條款嚴重違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問題的若干解釋》中對于雙方在簽訂預定協(xié)議之后對于合同條款無法協(xié)商一致應當退還定金的規(guī)定,變相限制了購房人的選擇權利,加重了購房人(消費者)的責任,推卸了自己的義務。由于預約不可能窮盡本約中的一切條款,因而,雙方在簽訂本約時存在繼續(xù)磋商的空間。當雙方不能就某些條款達成一致意見,而該不能合意的條款又未在預約中事先約定。此時合同不能成立應屬正常,雙方均不構成違約。開發(fā)商要消費者承擔合同不能成立的全部責任,沒收對方的定金于法無據,于理不合。
三、排除、剝奪消費者的權利
有的經營者通過格式條款,擬定消費者放棄權利的條款,一旦發(fā)生問題,以此為依據,開脫責任。如廣東等地一些移動電話服務協(xié)議中規(guī)定:“客戶充分認識到移動電話通信服務不可避免會受到網絡覆蓋、網絡故障及移動通信系統(tǒng)優(yōu)化、升級時的影響,并有可能造成通信中斷。客戶承諾并保證其不會因該情況向聯(lián)通公司索賠?!薄翱蛻魧I(yè)務公告或業(yè)務變更有異議須在公告發(fā)出一個月內與本公司協(xié)商,否則本公司將認為客戶以得知并同意協(xié)議條款?!?/p>
還有的則將合同中屬于雙方約定的條款事先填好,簽訂合同時不容協(xié)商。此種情況在各地商品房買賣中最為常見。如開發(fā)商已預先在本應由雙方決定的空欄內打上“×”,不準消費者選擇。
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合同的核心內容是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xié)議。運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時,并不是所有的格式條款就當然成為合同內容的一部分,一些由一方當事人提出的格式條款也必須經過另一方當事人的同意才能成為合同的內容。在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過程中,開發(fā)商已預先在本應由雙方決定的空欄內打上“×”,不準消費者選擇,實際上剝奪了消費者對合同條款的決策權,將單方意志強加于對方,消費者無論同意與否只能被動接受,這樣的合同違背了公平原則,也違背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的規(guī)定。上述這些做法,排除、剝奪了消費者的權利。
四、違反法律規(guī)定、任意擴大經營者權利
某大酒店在“游泳卡說明須知”中規(guī)定:“本游泳館有權隨時終止使用此卡”。根據中國《合同法》規(guī)定,合同變更的原因和條件有:“合同內容發(fā)生變化;基于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及法院裁決;形成權人行使形成權(即合同變更基于形成權人單方意思表示,如選擇權人行使選擇權)”[1];本案例中的持卡人就是形成權人。除此而外的合同變更,一律由當事人各方協(xié)商一致,達不成協(xié)議的,便不發(fā)生合同變更的法律效力。①所以依法成立的合同,非因法律規(guī)定和法定程序,或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任何依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酒店通過格式條款擴大自己的解約權利,違反了《合同法》的規(guī)定。某賓館在“旅客須知”中規(guī)定:“旅客退宿時,攜帶私人物品必須經服務員清點后,開據物品出門證交門外接待員?!痹撘?guī)定嚴重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犯了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權。更有一些經營單位,超越權限,擅自罰款。如某物業(yè)公司在物業(yè)管理服務協(xié)議中規(guī)定:“乙方(消費者)不按期繳納費用,10日后物業(yè)管理公司將對其停止服務(停水、停電)直至交清,拖欠繳納有關費用每天加收1%的滯納金”;“機動車輛在住宅區(qū)內違反本公約規(guī)定的,按交通部門的有關規(guī)定處罰”;“凡違反本公約者由物業(yè)管理公司視其情節(jié)輕重,處以人民幣50元~100元罰款”。從這些內容來看,該物業(yè)管理公司不像是為業(yè)主提供服務的企業(yè),倒更像一個政府衙門,擁有法定的管理職能和執(zhí)法權力。通過這種格式條款,經營者自我授權對消費者進行管理和處罰,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
五、利用模糊條款、掌控最終解釋權
某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在與消費者簽訂出國移民合同時,在關于“申請周期”一項規(guī)定:“整個申請周期要視加拿大政府的申請?zhí)幚砬闆r而定?!币簿褪钦f不管辦理申請需要多長時間,該公司均有理由推脫給加拿大政府,自己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其風險也全部轉嫁給了消費者。類似這樣的格式合同在許多出國中介都存在。有的飯店貼出“店慶酬賓,飯菜五折優(yōu)惠,吃多少送多少?!睂嶋H上“飯菜”中并包括海鮮、酒水。很多經營者(如商場、商店、超市)在開展各種促銷活動中,都不忘聲明“本公司具有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消費服務領域的“最終解釋權”很常見。一旦發(fā)生消費權益爭議,商家總以保留“最終解釋權”作為推卸責任的法寶和擋箭牌。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商業(yè)廣告的內容在某些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就構成合同條款,包括兩種情況:第一,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的規(guī)定;②第二,注明為要約或者廣告中含有廣告人希望訂立合同的愿望,或者寫明相對人只要作出規(guī)定的行為就可以使合同成立[1]。商家的“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作為合同前期的一個條款是有效的,但應具體分析。如商家提供合同后期的解釋屬于明顯推卸應負義務、加重消費者責任或是明顯違背了社會常識和大眾習慣,則應當認定其內容無效。因為《合同法》第41條規(guī)定:“對格式條款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薄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guī)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p>
我們黨和政府歷來重視人民群眾利益,無論是“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還是胡錦濤主席提出的“群眾利益無小事”,都是我們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堅強后盾。鏟除不平等格式條款,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從立法上加強管理,另一方面消費者要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提高維權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利明,崔建遠.自考教材《合同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