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敏
摘要:自08年開始,由于普通高校全日制成人教育停止招生,加之前些年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招生的限制,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高考落榜生涌入高考自考行列,以全日制自考助學脫產學生成為一個獨特的群體。面對日益擴大的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學規(guī)模,如何根據自考學生的特點,有效解決成人自考助學學生管理所面臨的問題,成了目前高校等自考助學社會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全日制 高教自考助學 學生管理
全日制高等教育自考助學的興起和發(fā)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對從事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學學生管理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戰(zhàn)。高校等自考助學機構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陣地,從思想行為和專業(yè)知識各個方面引導教育學生,提高自考生整體素質,保障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需求,不斷增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綜合國力,構建學習型社會,緩解就業(yè)矛盾,穩(wěn)定社會,有著積極深遠的影響,關系到我們國家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因此,面對日益擴大的高校自考助學規(guī)模,如何根據自考學生的特點,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和措施,從速提高全日制成人助學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成了目前高校等自考助學社會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
一、全日制高等教育自考助學生的規(guī)模及特點
1.規(guī)模
自08年開始,由于普通高校全日制成人教育停止招生,加之前些年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招生的限制,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高考落榜生涌入全日制高教自考行列,成為一個獨特的群體。據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劉軍誼在2009年1月15日浙江省2009年自考工作會議上介紹,2008年全國參加高等教育自學學歷考試有1000多萬人(浙江有50.2萬人,為全國之最),為歷史最高。考試專業(yè)達828個(浙江有136個),其中專科專業(yè)有365個,占44%,本科專業(yè)有463個,占56%。在開考專業(yè)中管理類和文科類專業(yè)占主體。2007年已經注冊的社會助學機構有1451個,全國集中脫產學習2周以上的學生有161萬人,住校全日制脫產學習的學生有68萬人。
2.特點
(1)基礎知識薄弱
全日制自考助學學生絕大多數是高考落榜生,普遍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高中階段成績一般或較差。由于自考入學門檻很低,所以他們的起點也不盡相同,生源個人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根據對某一學校入學后全日制自考生問卷調查:從知識水平層次看,學生整體的語文水平較低,語文成績平時在70分以上的同學只有2%----5%,在60分以上的占30%左右,有40%左右的同學成績在45---59分之間徘徊,其余30%左右基本都在40分以下。尤其是測試綜合水平的作文部分,很多同學不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10%---15%的同學作文思路混亂,文體意識模糊,錯字別字語句不通隨處可見。
(2)沒毅力,怕吃苦,自律和抗挫折能力差
一些自考生目標感不強,得過且過。據調查統計有31.4%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毅力,害怕吃苦。缺乏意志力,自律意識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退縮,難以奮起。在學校表現為經常不能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行事,自我控制能力低,上課容易受外界干擾的影響,有意注意持續(xù)的時間短。較多的自考生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強,平時抗干擾和挫折的能力差,學習積極性不高,人際關系冷漠,有偏激、壓抑傾向等,容易自暴自棄。
(3)思想活躍,動手能力強,創(chuàng)新潛力大
自考生中也有不少優(yōu)秀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能較快的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期望自理、自立、自強的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證明自己,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在學習中不斷良性循環(huán),得到很快的提升。通過電腦網絡較快得到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識,多方面地開發(fā)了思想,思想活躍程度高,相對來說有的學生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潛力比較大。
二、全日制高等教育自考助學生管理難的問題所在
1.學生素質方面的問題
由于自考助學生絕大多數都是高考落榜生,相對來說比全日制普通生有更重的心理負擔。不少學生缺失自學成才的原動力。很多考生的自學是出于某種家庭壓力和價值觀念的異化,使世界觀尚不成成熟的自考生感到十分惶惑,他們擔心被人岐視,被同學和老師拋棄,以致造成強烈的自卑感。有的吃喝玩樂,得過且過;有的麻木不仁,對任何事物都漠不關心;有的拼命掩飾自身缺點,過分夸大優(yōu)點;有的整日妄想,做一些力所不及之事;有的怨天尤人,嘆世態(tài)炎涼,恨生不逢時;有的不敢或很少與同學交往,談論學習,總覺得在學習上低人一等,甚至有對抗心理。
2.自考模式對助學班管理的影響
第一,高校全日制自考學生的來源比全日制普通大學生要復雜的多,他們除了高考落榜生,還有中專、職高畢業(yè)生和少量的待業(yè)人員。他們未經入學考試,文化基礎參差不齊,思想素質相差懸殊。
第二,自學考試采用學分累積制,要需要經過入學考試,沒有招生規(guī)模和學制的限制,考試合格一科即可獲得該科的學分,不合格可以重考,重考次數不限,積滿學分即可以申請畢業(yè)和學位。正是由于學分累積制的實行,以及學生學習基礎、興趣和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同一個班里自考生的學業(yè)參差不齊。
第三,高校對自考生不象全日制普通大學生那樣實行嚴格的學籍管理,加上自考生不轉糧戶關系和個人檔案,單科考試均有合格證,學校缺少對學生的牽制力。
3.班主任的原因
由于一般高校成教學院都缺少相對穩(wěn)定的學生管理工作隊伍,高校自考助學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諸多矛盾和困難,自考助學班的專職班主任大多聘任離退休人員和新畢業(yè)的大學生,這些人員中有的因年老體弱,或“代溝”原因,與自考生在思想感情上難以溝通,班主任工作力不從心;有的因缺乏班級管理工作經驗,甚至從來沒有擔任過班主任,對學生管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學生中難以樹立較高的威信,有的工作方法比較死板,照搬傳統說教習慣,很少考慮到自考學生年齡結構、知識水平、心理狀況等特征,工作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得班級管理工作很難到位。
三、加強全日制自考助學學生管理的措施和對策
1.加強班主任和輔導員的選聘、培養(yǎng)和管理
要以班主任為核心,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核心領導作用,同時發(fā)揮班干部表率帶頭作用,營造良好的班風氛圍。要選聘自身素質較高,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熱愛自考學生工作的離退休教師、師范類畢業(yè)生,以及本校和外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擔任專職班主任和輔導員。其次,要加強對班主任和輔導員的管理,一是要定期召開班主任和輔導員會議,強化育人觀念,增強他們的工作使命感和榮譽感。及時通報學生的情況,總結、交流工作經驗,學期末要對優(yōu)秀班主任和輔導員進行表彰,同時對個別責任心不強、管理不善的班主任和輔導員要堅決辭退;三是要制定合理的班主任和輔導員工作考核制度,做到工作實績與考核、報酬緊密結合起來;實踐證明,那些學風好、班風好、自考合格率高的班級,他們的班主任往往都是思想素質高、事業(yè)心強,并且富有學生管理經驗。
2.加強正面教育,促進良好的班風形成
一是要利用新生入學的教育機會,向學生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本省關于自考畢業(yè)生享受普通大學生同等待遇等政策,舉辦系列專題講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二是要抓好專業(yè)教育,要讓學生了解本專業(yè)的最新發(fā)展,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三是要通過宣傳學生身邊的典型事跡,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考生向先進人物學習,激發(fā)自考生刻苦學習、奮發(fā)向上、努力成才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自信心。四是嚴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結合,通過知識傳授和環(huán)境熏陶,使人類優(yōu)秀的綜合知識及其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人生態(tài)度、審美情趣、思維方式逐步內化其品質、氣質和修養(yǎng)。
3.抓好學風建設,發(fā)揮班團干部的核心作用
加強學風建設要積極發(fā)揮班團干部的核心作用,選擇和培養(yǎng)一批學習好、威信高、能力強、對集體比較關心的自考學生擔任班團干部,并積極指導和支持他們開展工作,使他們成為班級的核心力量,在班風學風的建設中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重視班團干部在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積極主動的進行身心鍛煉和修養(yǎng),自覺的參與到學風建設的各項工作中來,在參與過程中認識自我、挖掘自我、完善自我。
4.積極開展自考學生中黨的建設工作,促進班集體建設
及早在自考新生中進行黨的基本知識的宣傳工作,引導自考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通過考察、培養(yǎng),及時將品學兼優(yōu)的自考生吸收到黨組織來。這些學生黨員平時對自己要求嚴格,工作踏實,學習撥尖,在政治理論學習、班風學風建設中可以積極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成為自考生學習的榜樣,成為班集體建設中的中堅力量。
5.努力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
讓學生在接受現代科技文化的同時通過校園文化了解民族歷史與傳統,通過觀看電影、記錄片、圖片展覽,在紀念日組織活動等形式接受歷史和傳統教育,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過健康有益的活動,如軍訓、采風、運動會、各類競技比賽,磨練學生的意志,讓學生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在困難和挫折中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6.科學、合理地運用網絡技術
充分運用網絡陣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找準學生工作網絡化的立足點和切入點,找到與學生溝通的最佳方案,達到形式和內容、科技與人文的有機融合, 充分發(fā)揮網絡在學生工作中的教育、引導和管理功能。輔導員通過網絡空間,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和互動,把積極、健康的思想傳遞給學生,確保網絡正確的輿論導向;培養(yǎng)學生對網絡的辨別能力和抵抗誘惑的能力,從而提高對網絡的認識,樹立積極、健康、科學的網絡思想文化?!?/p>
參考文獻:
[1] 李婉杰. 自考生的特點與培養(yǎng)對策 [ EB/OL ]. 浙江三聯專修學院,2008-6-11
作者簡介:馮敏,女,工作單位:浙江傳媒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職務:實習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