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亮
[摘要] 思想品德在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上好思想品德課,首先要激起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本文從誘發(fā)學習動機、設疑解疑、參與實踐等幾方面論述了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 思想品德 激發(fā) 興趣 實踐 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初動力。 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可是長期以來,困擾著思想品德課教學,制約教學效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熱情不高,興趣不濃。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原理晦澀、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課堂上出現了學生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厭學的局面。怎樣才能扭轉這一頹廢消極的心理定勢,上好思想政品德課呢?我認為,除了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外,還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獲取知識的要求和能力。以下是關于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興趣的幾點看法。
一、誘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許多學生課下聊天,提起奧巴馬,伊拉克戰(zhàn)爭津津樂道,可是一旦上品德課卻無精打采、哈欠連天。那么,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生動、形象、具體,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將學生置于“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狀態(tài)。
二、設疑、解疑激發(fā)興趣
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單一、古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tài),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以淵博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必須時時注意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教學技能,不斷吸納新知識,用以充實豐富自己的頭腦。一個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教師往往更能激起學生的崇拜,增強學生的信任感,從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自然而然集中注意力,興趣盎然地聽好每一堂課。對此,我認為可從這幾方面入手:首先要勇于創(chuàng)新,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不斷翻新會給學生一種新鮮感,一種意外乃至一種驚喜,同時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意識的需要。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勢必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堂課下來不是一種負贅,而是一種美的享受,學生的學習興趣何談不濃厚呢。其次要與時俱進,做到才思敏捷。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就是知識的象征,為此作為一位教師有淵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是教學成功與否的必要條件,也是課堂效果好壞的前提。再次,教師要腳踏實地,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精湛的專業(yè)水平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就思想品德來說,涉及的理論知識很多,重點、難點比較難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技能,畢竟,課堂上教師處于主導地位。
四、運用文本,激發(fā)學習興趣
知識就是力量。針對中學生求知欲強的特點,我在課堂上盡量運用現成的教材滿足學生的要求。如在講授國家本質時,先給學生講明奴隸制國家是怎樣建立的,然后讓學生思考:“奴隸制國家是否代表整個國家成員的意志和利益?”回答是:“奴隸制國家只代表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再向學生說明奴隸制國家的主要職能。讓學生思考:“奴隸制國家是哪個階級統治哪個階級的工具?”回答是:“奴隸制國家是奴隸主階級統治奴隸階級的工具?!弊詈蟀l(fā)問:“那么,奴隸制國家的本質是什么?”這一問正是各種事實的接合點,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這一點上,就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的知識——在階級社會里,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這就是國家的本質?!苯涍^這樣的安排,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一些教師在備課時總是千方百計地搜尋教材以外的材料,不善于就地取材,利用教材現成的材料。孰不知,教材上的材料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具有較高典型性的。教師必須重視這些現成材料,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F成的東西似乎沒有新意,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只要教師認真?zhèn)湔n,善于吸收消化,靈活運用,同樣也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五、走出課堂,參與實踐,激發(fā)興趣
初中生具有好學、好動,注意力不持久等特點。持久的課堂教學對他們好動的天性是一種禁錮,他們渴望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了解社會生活。所以教師一定要結合教材實際,聯系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學生關心的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開展社會調查,了解社會生活,并組織學生對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觀察、分析與討論,發(fā)表見解,使他們的思想、個性得到了張揚,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上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三課《珍愛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課節(jié),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大講生命如何如何精彩,學生的感受還是不深的,教師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自然中去,讓學生認真觀察世間的每一棵小草,每一片樹葉,每一只昆蟲,它們構成了繽紛的世界,讓學生在觀察、分析事物的實踐中,加深對大自然的認識,增強對生命的熱愛與相互關愛。學生在參與中興趣濃、熱情高,教學效果也好。
此外,教師教學語言的風趣幽默;教學中的良好態(tài)勢等,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有效方法比較多,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大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2,(11).
[2]胡業(yè)邦.政治教學漫談.學科教育,2006,(2). [3]王云霞.政治課教學策略.中學文科教學參考,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