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中波 李麗芳
2008年年初,《燕趙都市報》提出新的辦報理念一“民生立報”,具體來講就是:關注國計民生、關心公平正義、關愛弱勢群體、關懷社會和諧。燕趙新聞是《燕趙都市報》自采新聞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它在位置上處于報紙版面中最靠前面的部分,相對于國內國際新聞來講,對讀者更有地域貼近性。負責編輯燕趙新聞的出版部門把新的辦報理念貫穿整個編輯過程,致力于豐富版面語言,體現(xiàn)編輯思想,使燕趙新聞的版面特色更鮮明,富有層次,貼近讀者。
讓時政新聞立體有層次
時政新聞是《燕趙都市報》自采新聞的“半壁江山”,也是《燕趙都市報》“關注國計民生”的主要體現(xiàn)。時政新聞多來自于河北省內各類會議及新聞發(fā)布,政府部門及各類相關活動。立足民生,權威、生動地反映關乎國計民生的政策、法規(guī)與相關信息是時政新聞版的主要任務。
1讓“大頭條”跳出來。頭條是整個版面的眼,只有把這個眼做大、做細、做透,才能帶動整個版面。除了運用字體、字號、線條等版式手段增加視覺沖擊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增加頭條新聞的容量,提高頭條新聞的可讀性和服務性。比如,2008年7月22日第4版的頭條是《我省高速公路密度堪比日本法國》,說的是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大關,達到3010公里,編輯在記者原稿基礎上,調取多篇相關資料,有“河北省高速公路發(fā)展歷程”“河北省公路交通建設規(guī)劃”等,并制作了河北省高速公路“五縱六橫七條線”的示意圖和表格,使頭條十分飽滿,“可看、可感、可用”,受到好評。
2即使“大頭條”跳不出來,也要讓“大中心區(qū)”跳出來。一般的新聞版面似乎恨不得將所有信息全部展現(xiàn)在受眾面前,往往費力不討好。因為個體受眾所關注的信息有限,而多余的信息卻會給受眾造成很大困擾。為了避免這一現(xiàn)象,我們大膽創(chuàng)新求變,重點突出“大頭條”或“大中心區(qū)”,盡量簡化處理其他輔助新聞,使得版面層次分明、簡潔、清新。比如,2008年10月10日第4版的“大中心區(qū)”是《全省21處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記者來稿涉及很多方面,信息蕪雜,編輯把其中幾篇稿件進行打包,整合成“大檢查、大清理”欄目,“大中心區(qū)”躍然報上,充分體現(xiàn)了編輯思路。
3增設“簡明新聞”欄目。這一板塊主要負責集納信息,我們盡量做得簡短,既讓讀者獲得極大的信息量,又看起來不累。目前,大多數(shù)讀者對社會性事件都想做更多了解。我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記者的原稿進行有效刪減,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堆積的弊端。
4盡量應用圖片、圖表,克服時政版面的枯燥感。很長一段時間里,時政版的圖片、圖表一直只起點綴作用,版面整體顯得很局促、呆板。如今,時政版面改革很明顯。一些版面甚至讓有視覺沖擊力、突發(fā)性強的圖片、圖表唱主角,收到很好效果。圖片、圖表的強化運用,既有很強的服務性,也讓時政新聞更直觀、立體。
讓社會新聞細化有服務性
社會新聞是《燕趙都市報》自采新聞的另一張“王牌”。社會新聞的制作采集,是《燕趙都市報》“關注社會生活,關愛困難群體,關懷社會和諧”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燕趙都市報》的看點所在。
1通過不同類型的版面設置使社會類版面層次更分明。社會新聞版不應每個版都是社會類稿件的綜合,而應當有特點和風格,每個版以自己獨特的欄目和內容給讀者留下不同的印象和感受。為此,我們在版面粗分基礎上,又設置了一些新的版面:
“社會/警事”——把公檢法司新聞集中于一個版面,有法律案件的報道,有法律問題的解答,有法治精神的普及,這既有利于稿件的輕重配置、編輯手法的運用,也有利于引導記者采訪,有利于通過點評、解讀等手法給讀者帶來實際的教益。
“社會/城事”——內容以都市新聞為主,關注都市內的新鮮人、事、物,增強報紙生活味、文化味,趣味性。
“社會/熱線”——側重以欄目帶動記者、讀者來稿,通過與讀者互動,培養(yǎng)讀者與本報的感情和依賴性,常設的欄目有:“熱線投訴”(意在通過本報的介入,幫老百姓解決一些生活上的煩擾和困難)、“百女生說事”(讓:讀者站出來說話,拉近讀者與報紙的距離)、“有問有答”(讀者互動欄目,側重于政策類解讀)、“圖片有約”(讀者可以拍一些身邊事投稿,體現(xiàn)讀者參與性)。
2通過各種細節(jié)突出版面服務性。社會新聞版除擔負著每天發(fā)生的重大突發(fā)事件的報道外,為老百姓服務的服務性報道也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把社會新聞變成人人需要的“實用新聞”,加大社會新聞的服務功能,是我們的主要職責之一。為了讓社會新聞不僅“好看”,而且“有用”,我們在強調新聞內容多樣化的同時,著力打造幾個常設小欄目:“特別提醒”“相關知識”“熱線電話”。比如,2008年11月4日第6版的《囂張盜賊夜闖數(shù)家不忘順包煙》,說的是某小區(qū)入室盜竊案頻發(fā),我們就把警方整理出來的“防盜十招”見報,達到預警服務的目的;2008年11月7日的《立冬了!注意保暖》,我們把氣象專家介紹的養(yǎng)生小常識作為鏈接刊登出來,很有人情味;2008年7月,《燕趙都市報》組織熱心助學活動,我們就在版面醒目位置打出報名電話和注意事項,答疑解惑,滿足讀者需求。
3通過生動鮮活的標題吸引讀者眼球。社會新聞常常具有比較鮮明的時效性、地域性、情節(jié)曲折,應抓住每則社會新聞最引人之處做成標題,給讀者第一眼就帶來強烈沖擊。在制作新聞標題時,我們努力做著各種嘗試,既注重語言的親切可感、簡潔明快,又注重語言的口語化和情感穿透力,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比如,2008年6月27日第5版的《上萬只雞兔“隨風而去”》,說的是龍卷風橫掃邯鄲一山村,標題非常形象,既突出了新聞點,又體現(xiàn)了龍卷風的巨大破壞力;2008年9月9日第8版的《“狼愛上羊”現(xiàn)實版上演》,標題借用歌曲《狼愛上羊》,很吸引人,凸顯色膽包天的劫匪在搶劫得手后竟然索要被搶女孩手機號求愛的荒唐。
(作者單位:燕趙都市報社、河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