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嫣
英語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的任務(wù)是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教學要著眼于幫助學生發(fā)展整體理解語言材料的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故事是最常見、最受歡迎的語言材料,可以說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運用“銜接與連貫”手段分析故事篇章的結(jié)構(gòu)與意義,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對篇章理解的整體性。
一、銜接與連貫對于篇章形成和分析的重要性
銜接與連貫是話語分析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話語分析的研究對象是篇章語句或者對話。話語分析中的語篇,即“具備銜接手段和粘合作用,語義上連貫,句子的排列和聯(lián)系符合邏輯的語言單位?!庇纱丝梢?,銜接與連貫是語篇研究的核心。
銜接和連貫是保證語篇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得以實現(xiàn)的基本要素,它們造就了語篇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形象地說,銜接構(gòu)成了篇章表層結(jié)構(gòu)的有形網(wǎng)絡(luò),它使篇章看起來結(jié)構(gòu)完整但不能保證意思連貫。而連貫構(gòu)成了篇章深層結(jié)構(gòu)的無形網(wǎng)絡(luò),即心理連貫,它使篇章內(nèi)容意思緊密銜接。
(一)什么是銜接?
對于語篇來講,銜接構(gòu)成了其表層結(jié)構(gòu)的連貫和整體性,使之從詞匯、語法的角度分析是一個結(jié)構(gòu)緊湊的整體。語言學者贊同這樣一個觀念:銜接是句子與句子、文章片段與片段之間的一種紐帶,是使得句群之間至少在形式上是連接在一起的一種語言手段。Halliday和Hasan(1976)認為銜接是一個語義概念,是語義上的一種聯(lián)系。如果篇章的某一部分對另一部分的理解起關(guān)鍵作用,這兩部分之間就存在銜接關(guān)系——句子與句子之間產(chǎn)生某種關(guān)系的手段。句群具有篇章性。
(二)什么是連貫?
關(guān)于連貫,真正引起人們注意的是Halliday和Hasan圍繞銜接的作用所談到的連貫的標準。許多篇章語言學家對連貫做過描述,其中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觀點是:連貫形成了篇章的心理結(jié)構(gòu),是使得篇章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一種手段。即連貫手段的運用是為了使篇章各部分都圍繞一個主題,內(nèi)容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具有社會性,讓讀者能夠理解篇章內(nèi)容。
凡·戴克指出語篇的連貫應(yīng)滿足這些條件:(1)內(nèi)容有邏輯性;(2)描寫要有一定的順序;(3)陳述內(nèi)容顯性適度;(4)語篇按一定的信息結(jié)構(gòu)組織發(fā)展;(5)語篇整體與部分之間要有聯(lián)系。
Halliday、Hasan及Reinhart認為語篇的連貫具備三個特征:連續(xù)性、一致性、相關(guān)性。
二、以《三只小熊》為例談運用“銜接和連貫”手段進行故事教學
(一)分析故事
這篇故事的線索是這樣的:
從前后信息的連貫上來看,是這樣一個設(shè)計:
Three bears went for a walk and left the porridge on the table.
→Goldilocks came in the house and ate the porridge.
→Goldilocks slept on the hed.
→The bears came back and found Goldilocks at the bedroom.
這是從文中挑選的幾個情節(jié),表現(xiàn)了故事前后的連貫。熊因為粥燙,便將粥放在桌上晾涼,并利用這段時間出去散步。金發(fā)女孩在這個空隙進了屋,喝了粥,還睡在了熊的床上。熊回來了,發(fā)現(xiàn)了金發(fā)女孩。故事的兩方主人公交匯。
故事銜接方面,作者是這樣處理的:
(1)語義銜接。故事中的“she”指稱Goldiloeks;“the three bears”中的“the”是特指這三只熊;“the next chair was smaller”中的“smaller”是比較指稱,與前一把椅子形成比較。須特別注意的是“She grabbed the third bowl and gobbled it down.”這一句中的“it”代指的不是“bowl”而是“porridge”。文中會用到The next、the third來替代具體的物品。如:The next was smaller,but too soft.The third chair was just right.
(2)故事多處使用了句式的重復。比如:在描述椅子。燕麥粥和床的時候,用到“It was…”,后面熊一家回來時,發(fā)現(xiàn)家中的變化時用了“somebody's been…”的整齊句式。這樣整齊的重復句式對于學生習得語言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3)另外,文中多次采用了連接詞and,but,as等來連接。如:
She discovered the Bears'house and went inside without asking.(增補連接)
Goldilocks tried the first bed,but it was too hard.(轉(zhuǎn)折連接)
The three bears growled as they climbed the bedroom stairs.(時間連接)
(二)設(shè)計練習題
運用銜接與連貫手段解構(gòu)故事,并不能直接應(yīng)用于教學中。因為小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是有限的,不能夠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筆者設(shè)計了相關(guān)練習,幫助學生感受故事中的銜接和連貫情況,提高整體把握語篇的水平。
Ex.1.What can you remember?
e.g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at did they do?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這一題是為了幫助學生在聽完故事后回顧主要人物、地點、情節(jié)等故事內(nèi)容,讓學生對故事形成一個粗略的印象。
Ex.2.Gap Filling
The three bears lived in the____.They went for____,because____is too hot.
Goldilocks came in the house____asking- First,she sat in____,then she____the por- ridge.At last,she in____'s bed.
When the bears arrived home,they cried____
In the kitchen,they cried____
In the bedroom,they cried____
Goldilocks was____.She was____and____out of the house,crying“Theres bears in theforest!”
這是第一題的延伸,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故事前后呼應(yīng)連貫
的地方及語言的銜接,從整體上理解故事,把握故事情節(jié)。
Ex.3.True or False
(1)The three bears lived in the forest,and Goldilocks lived in the forest too.()
(2)Mama bears chair was broken by Goldilocks.()
(3)Baby bears porridge was neither too salty nor too sweet.()
(4)The three bears were angry when they climbed the bedroom stairs.()
(5)Goldilocks would never go t0 others house with- out asking.()
這是在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故事之后的一個細節(jié)題,幫助學生關(guān)注細節(jié)。一方面是讓學生有了再造想象后在語言和故事情節(jié)上了解得更細致,更具體;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如何讓語言生動起來。通過關(guān)注單個句子的語言銜接情況,幫助學生掌握語言以及語言運用的技巧。
Ex.4.Jumbled story
這一題是給學生提供一組故事發(fā)展的圖,但是,順序是打亂的。請學生按照故事的發(fā)展將圖的順序排列好并以接龍的方式復述故事。與組圖一起呈現(xiàn)的是圖1。圖1中清晰的故事框架和簡練的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排序,組織語言進行復述。這個過程是學生由粗到細地理解了故事后的一個整合,幫助學生能夠變換句式來表達故事,是一個檢驗學生故事掌握情況與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
Ex.5.Review
這一題主要是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思路,復習一遍脈絡(luò):開頭是如何開的,怎樣介紹人物的,發(fā)生了什么故事,結(jié)局如何等。這是化具體為抽象的過程。也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故事整體。
Ex.6.Create your own story
讓學生整體遷移,發(fā)散思維,大膽運用語言。學生可以再講故事,也可以講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或所經(jīng)歷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這是一個鞏固和拓展的過程。如果是短小簡單的故事,可以課堂內(nèi)完成這個拓展,如果是較長的故事,需要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這道題對于小學生而言,有相當?shù)碾y度。在完成此類題時,教師可以從簡短的故事編講開始,慢慢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以上設(shè)計的6道練習,由易到難,涵蓋了故事中的銜接與連貫技巧。完成它們,是一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gòu)故事語言的形式與意義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將被引領(lǐng)著去意識語言,整體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經(jīng)過大量的語言交際達到熟練運用英語的水平。
綜上所述,將“銜接與連貫”引入故事教學,是將語言學知識運用于英語教學的嘗試,可以充分挖掘故事的潛在價值,利用故事的語篇性所體現(xiàn)出的銜接、連貫特征,幫助學生清楚地看到故事的結(jié)構(gòu)脈絡(luò),從而可以將學生的視閾擴大,從整體上來看故事,理解故事,并通過相關(guān)練習來達到先整體后細節(jié)、先模糊后精確地把握故事的能力的培養(yǎng)。在日久積累中提升篇章整體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懂得去創(chuàng)造完整的篇章,綜合運用所學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