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璞 郝曉倩
摘要:逆反心理,指的是在客觀要求與主觀需要不相符合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強烈的抵觸情緒。逆反心理在學生中大致有四種表現(xiàn)形式:超限度逆反、情感逆反、自主逆反和人格逆反。筆者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公平的心態(tài)采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的這種不良心理得到了控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形成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關鍵詞:逆反心理;表現(xiàn)形式;公平尊重
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國中小學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的心理現(xiàn)象。所謂逆反心理,指的是在客觀要求與主觀需要不相符合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強烈的抵觸情緒。它是集正確逆反和錯誤逆反為一體的心理現(xiàn)象,是人們在一定的社會實踐中的產物。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過重或自己不善于處理和自我調節(jié),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甚至引起心理障礙。逆反心理還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使學生與家長、教師感情疏遠,關系僵化,甚至對立。學生就會聽不進正確的教育和勸導,可能會造成大錯。這種心理現(xiàn)象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教師要正確地對待學生的這種心理,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引導學生消除這種心理。
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關鍵在于教師不能夠從心里給予學生最基本的尊重,也就是說。沒有把學生當做一個有獨立尊嚴的人,在教學中有意或無意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所以學生出現(xiàn)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學生中大致有四種表現(xiàn)形式:超限度逆反、情感逆反、自主逆反和人格逆反。教師應該怎樣對待學生的這幾種逆反心理呢?
一、超限度逆反,即客觀要求超出主體的承受能力、知識水平時出現(xiàn)的逆反心理
如家長總是反復嘮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其他毛病卻不給予理解和幫助:教師不分對象的覺悟層次、問題的實質一概過高地“上綱上線”批評指責,都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即主體執(zhí)意表現(xiàn)出與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讓他東他偏西,叫他打狗。他偏攆雞。針對學生的這種逆反心理,教師要和家長多溝通。及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F(xiàn)代化的社會生活,現(xiàn)代化的信息傳媒環(huán)境提高了學生成長的起點,在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今天他們自身的成長已經被賦予許多現(xiàn)代化的因素,表現(xiàn)出稚嫩的現(xiàn)代意識,他們比歷史上任何時代的青少年都渴望民主、平等。因此,他們厭惡專橫、粗暴、專制的教育方式。在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下,他們與教師交往合作的愿望和興趣極低,甚至對教師的教育反感、拒絕,即出現(xiàn)超限度逆反心理。所以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后,就能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二、情感逆反,指客觀環(huán)境要求與主體需要不相符時出現(xiàn)的逆反心理
下課了,老師仍講解;周末了,班主任卻還嘮叨不停,自然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即主體心不在焉或根本聽不進去說教,做其他事情如擺弄東西、收拾書包等。以示不滿。教師要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教學規(guī)律,只有按照客觀的教育規(guī)律教學,才有條件談得上有成效的教育。我們首先應把學生當做一個人來看待和對待,并最終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人,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就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損害了學生的正常思維和健康發(fā)展,扼殺了應賦予學生的快樂和自由空間。所以,教師應科學地分析教育過程中的特殊性表現(xiàn),嚴謹治學,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要求,科學施教,錘煉教學藝術,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減少甚至不再出現(xiàn)學生的情感逆反。
三、自主逆反,指主體地位尊嚴受到威脅時出現(xiàn)的逆反心理
如教師動機良好卻采用呵斥、諷刺、打罵、強行制止等簡單、粗暴的手段對待學生。或從相反的角度不關心、不理睬學生等,都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不滿和抵觸。為此。教師應該耐心地聆聽學生傾訴和發(fā)泄內心的苦悶和煩惱,讓學生在傾訴和發(fā)泄中得到心理調節(jié),同時也使教師能較深入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便給予啟迪和疏導。粗暴、武斷地批評,只能加重學生的壓抑感。而無助于心理問題的解決。以學生為主體,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和自主意識。尊重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尊重的表現(xiàn)。要理解學生。不要把成人或他人的看法強加給他們。教師只有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給予正確的疏導。
四、人格逆反,即個別學生由于性格異?;蛐睦砑膊《霈F(xiàn)的逆反心理
如執(zhí)拗、怪僻、暴躁、易沖動、刻薄、極端自私、心神不安等,少有不隨意就以吵鬧、打罵等形式對抗他人(主要是教師、同學)。對于這種逆反心理,教育者要能夠容忍,同時要敢于說服勸告。減弱以至糾正這種逆反心理,讓學生用客觀、公正、全面、發(fā)展的看待自我或非自我,從而不斷完善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總之,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與活動方式對學生心理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教育態(tài)度與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反之。則會傷害學生脆弱的心靈。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通過學生樂意接受的教育,使學生在教育中主動地得到啟迪與引導,引導他們學會自我控制和調節(jié),逆反心理一定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