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菀心
摘要: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行為表現和心理特征也是很復雜的。對待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就要注意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教育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使學生在學習上獲得突破;取得成功,最后達到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英語
因素分析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09)12—0056—02
大學生學習外語,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和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門國際通用語種可以為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和進行國際交往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大學生外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學習困難的學生對學習缺乏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同時,也有的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自控能力較差;學習上敷衍,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不愿動腦思考,依賴思想嚴重。我發(fā)現。許多學生平時的作業(yè),檢測卷,如果沒有老師親自督戰(zhàn),就不會自覺地完成。他們對學習只有被動接受,疲于應付,時間一長,導致自主學習能動性差,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困難也就越來越大。
學習方法不當導致學習效率低,學習失敗。主要表現為:(1)課堂上自行其是,“掛羊頭賣狗肉”;(2)在英語學習中,學而不思,不會找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知識零散,不能形成網絡;(3)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知識遷移的能力,學習方法呆板、陳舊,不會靈活運用,因噎廢食;(4)部分同學自尊心過強,有疑難羞于向老師、同學請教,而自己又缺乏相關的參考資料、工具書。不能釋疑,因此對那些疑難問題就只好束之高閣,結果問題越積越多,久之就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等等這些。都是由于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
2英語學科的顯著特點及其學習策略
2.1詞匯量大,識記困難
縱觀新教材各單元的單詞,少則四五十個,多則六十個以上,短短一周時間,單元學習已經結束,可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單詞的識記僅僅是過半。詞匯學習存在“見其形不能讀其音,讀其音不能想其形,觀其形不能曉其意”的問題。
2.2語法知識枯燥,運用困難
眾所周知,語法知識比較枯燥,但是要學好英語,必須學習語法,它是一種必備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英語。語法學習中存在“記憶難,理解難,運用更難”的突出問題。
2.3課文篇幅長,理解困難,單元內容繁雜
相對于中學階段的課文,大學的課文就顯得很長,許多舊單詞已經忘記了,而新單詞又不斷涌現,這給學生理解課文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閱讀課文時往往斷章取義,不明所以,使很多學生喪失了閱讀的興趣。
2.4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
似乎中學的教與學,都是圍繞高考,“一卷定終生,高考定前程”的思想始終籠罩在老師和學生的上空。由此以來,老師負責教考試的范圍內知識,學生負責學習老師教的知識,決不左顧而言它。這就導致了一種很令人擔憂的教學局面,教育教學可謂一潭死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終身學習的能力也就無法培養(yǎng)。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成了一句空話。由此可見,導致學生英語學習薄弱的原因,有來自學生自身的,也有來自教師、家長、教材,或許社會的等諸多方面。
尊重人格、施以厚愛,以矯治學習困難學生的不健康心理。情感具有移情作用和調節(jié)作用,任何特殊情況的學生都會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觸動,接受教育。潤物細無聲。沒有情的滋潤,沒有愛的感召,沒有愉快、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就沒有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從而也就沒有教育教學的成功。所以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健全人格,努力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
2.5學習計劃適宜
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要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改正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往往需要一個“醒悟、轉變、鞏固、穩(wěn)定”的漫長過程,所以,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根據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個人興趣愛好,注意發(fā)展他們的個性,盡快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如查字典,模仿語音、語調,抓住信息點,學會自我評價等。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減少顧慮,增強自尊和自信。教師要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相互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因此對他們制定的每一階段目標都要深思熟慮、精心設計,跟蹤管理,及時與家長交換意見,以便接近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才能有利于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從而達到提高的目的。
2.6各方面通力協(xié)作
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立體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加強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思想品行的養(yǎng)成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學習目的教育,讓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信心。使他們在學習上獲得突破,取得成功,最后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
2.7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
根據語言知識的內容和特點,學會使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英語不僅要掌握語言知識、技能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更要分析、了解自己掌握語言知識、技能和運用知識能力的學習過程,從而掌握感知、理解、鞏固、運用語言知識的過程和自我檢查、自我糾正的學習規(guī)律。因此,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獨立高效地學習英語的能力比任何其他規(guī)定的目標更為重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會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特別是各種有意義性和交際性的操練活動,所學語言知識才能獲得理解,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
2.8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風格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是英語學習走上正確道路的可喜標志。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正常的、持久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積極地、獨立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培養(yǎng)認真聽課、認真做筆記、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和及時復習、預習、獨立作業(yè)等良好的學習風格。
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聽”是說的準備;“說”是英語“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最重要的,因為它是“聽、讀、寫”的基礎,也是以后進行實際的具體表現方法。“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讀內容的理解,還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語感;“寫”是所有知識的再現,是對已學知識的一中固化。只有講求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獲得熟練的英語學習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才能充分挖掘學習潛力,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充分了解、領會、操練學習策略,使他們能夠懂得外語學習策略在外語學習中的意義與作用,并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學習策略改進自己的外語學習。根據新教材的顯著特點,要教會學生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引導學生勤學多練。勤學即觀察,分析,歸納與總結;多練,除了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課堂練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課外要多用英語交流和寫作,不要怕犯錯誤。由淺及深,由短到長。只有通過勤學和多練,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無論是語法知識,語音知識,還是詞匯知識,必須要進行大量的操練與練習。依據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先聽后說,反復練習,并適當的進行歸納與總結。做到真正的理解語言項目的含義并形成長久的記憶。
要幫助學困生學好英語,就要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尋找適合學生個體的學習方法,激發(fā)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銳意改革和創(chuàng)新,多途徑地探求有效的英語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英語新課程標準[C].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
[2]王立非.英語學習策略理論研究[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