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雨
急性胰腺炎的診斷
對于急性胰腺炎診斷具有決定意義的兩點:①特征性的腹痛;②胰酶升高。前者已經(jīng)詳述過,后者看似簡單的化驗,實際運用起來還是有很多應注意的地方。
淀粉酶①血清總淀粉酶升高不一定是胰腺炎。人體內有兩種類型的催化淀粉水解成麥芽糖的酶,即胰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顧名思義,唾液淀粉酶主要是由唾液腺合成的,但十二指腸近端、肺、子宮、卵巢、輸卵管和某些腫瘤亦可少量合成,而胰淀粉酶幾乎僅由胰腺合成。多數(shù)單位只檢測血清總淀粉酶,即兩者不加區(qū)分,共同檢測。這樣,當唾液腺、卵巢或十二指腸等部位出現(xiàn)損傷時,血清淀粉酶升高,而此時并無胰腺受損。另外,常見的情況還有腎功能不全時,淀粉酶排泄障礙也會使其升高(如表1)。如檢測的是胰淀粉酶,則它的升高僅提示胰腺的損傷。②血清淀粉酶正常也可能是胰腺炎。a.重癥胰腺炎時,胰腺出血壞死,大量腺體被破壞,沒有了淀粉酶繼續(xù)產(chǎn)生的條件,而釋放出的淀粉酶在血清中的半衰期只有90分鐘,所以越嚴重的胰腺炎,越檢測不到升高的淀粉酶。b.增高的甘油三酯水平會影響血清淀粉酶的測定,故而高脂血癥性胰腺炎往往檢測不到淀粉酶的升高。c.對胰腺炎患者如果檢測錯過了恰當?shù)摹皶r間窗”,淀粉酶也可以是正常水平。血清淀粉酶通常在發(fā)病后6小時才開始升高,在此時間點以前測定淀粉酶,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要清楚,血清淀粉酶測定對剛起病時的胰腺炎診斷并無幫助。輕癥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往往在1周內恢復正常,已超過1周時間檢測血清淀粉酶正常,也不能否定急性胰腺炎。③淀粉酶對肌酐清除率比值測定的臨床意義:此項化驗已被很多單位遺忘甚至淘汰了。不是因為計算該比值繁瑣,而是需要留取24小時尿進行檢測,結果的得出自然要等到很晚,對于早期診斷沒有幫助。而且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尿量偏少,記錄尿量稍有不準確,結果就會出現(xiàn)較大的謬誤。但是這項檢測在特定情況下,注意回避以上的不足之處,檢測它還是很有意義的。
正常情況下,腎臟對淀粉酶的清除和對肌酐的清除是相平行的;急性胰腺炎時,腎臟淀粉酶的清除增加而對肌酐的清除無改變。應用這一原理得出了下面的計算公式:
淀粉酶對肌酐清除率比值=淀粉酶清除率÷肌酐清除率
淀粉酶對肌酐清除率比值=(尿淀粉酶÷血淀粉酶)÷(尿肌酐÷血肌肝)
正常值1%~4%,>6%有診斷意義;由于是比值不用在意使用何種單位,但需一致。
此項化驗的意義在于:①比值升高持續(xù)時間比淀粉酶升高持續(xù)時間要長數(shù)倍;②不受高脂血癥的影響:③比值正常可以排除胰腺炎的診斷。
脂肪酶脂肪酶僅在胰腺合成,特異性高,可資鑒別其他原因引起的高淀粉酶血癥。且其升高持續(xù)時間較淀粉酶時間長,在疾病后期可作為檢測淀粉酶的替代。但是血清脂肪酶測定方法復雜耗時,許多單位沒有開展,且敏感性略差,限制了它的應用。
規(guī)范診斷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于2004年公開發(fā)表了《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在指南中規(guī)范了很多學術用語,也明確了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
急性胰腺炎(AP)①臨床上表現(xiàn)為急性、持續(xù)性腹痛;②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少數(shù)病例血清淀粉酶正?;蜉p度增高;⑧影像學提示胰腺有或無形態(tài)改變:④并需排除其他疾病。符合以上列出的4條才能診斷AP。這里可以看出,①④兩條很重要,即前面講到過的AP起病時的臨床要點。
輕癥急性胰腺炎(MAP)具備AP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化改變,而無器官功能障礙及局部并發(fā)癥者;對液體補充治療反應良好,預后佳,不遺留胰腺內、外分泌功能不全。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具備AP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化改變,且具器官功能衰竭或局部并發(fā)癥者;病情危重常需要綜合治療,預后差,常留有胰腺內、外分泌功能不全。器官功能衰竭包括以下各系統(tǒng)中1項即可(如表2)。局部并發(fā)癥指:胰腺壞死、假性囊腫、胰腺膿腫或腹腔膿腫。
暴發(fā)性急性胰腺炎(FAP)或稱早期SAP與SAP的區(qū)別僅在于時間上,強調早期出現(xiàn)臟器功能衰竭。即發(fā)病后72小時內出現(xiàn)表2中1項者。暴發(fā)性胰腺炎往往需要早期外科手段干預,否則患者存活的幾率很低。
不提倡使用“急性水腫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和“急性胰腺蜂窩炎”等病理學名稱用于臨床的診斷。
臨床AP的診斷應包括病因診斷、分級診斷、并發(fā)癥診斷。
早期識別重癥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判定在疾病診斷后的快速治療中是關鍵一步。輕癥胰腺炎患者就可以采取保守治療,避免了高額的治療費用;更重要的是及時地給予重癥患者加強監(jiān)護和綜合治療,包括腸內/外營養(yǎng)、抗生素和(或)內鏡括約肌切開術等。
出現(xiàn)以下情況之一者均要高度警覺重癥胰腺炎的發(fā)生:①腹膜刺激征;②腹水征陽性;⑧Grey—Turner征(腰脅部皮下瘀斑)和Cullen征(臍周皮下瘀斑);④心動過速、脈搏細弱等休克早期表現(xiàn);⑤呼吸頻率快,缺氧表現(xiàn),胸X線發(fā)現(xiàn)肺不張或胸腔積液;⑥少尿(24小時內尿量<400 ml);⑦胰性腦病的臨床表現(xiàn);⑧低血鈣(ca2+<1.75 mmol/L)、高血糖(葡萄糖>11.1mmol/L);⑨C反應蛋白(cRP)>150mg/L是反應胰腺壞死可靠的指標;⑩乳酸脫氫酶(LDH)升高。
遇到以上情況,判斷可能為重癥患者,基層醫(yī)院無法處理時,就應該立即轉往上一級醫(yī)院繼續(xù)救治。這里要強調一點:在轉運途中一定要抓緊時間盡可能補充足患者的容量!絕不能不給患者補液直接轉院,而延誤治療。后面的早期(基礎)治療中還會具體講述補液的方法。
急性胰腺炎的預后判定
根據(jù)Ranson評分系統(tǒng)、Balthazar CT評分系統(tǒng)和C反應蛋白(CRP)。下面介紹的評分系統(tǒng)對于輕癥胰腺炎的判定更具意義,重癥患者仍然要按照上面講到的要點去識別。
Ranson評分系統(tǒng)的計算(如表3)
①可以參考下面的計算方法得到入院48小時堿丟失和體液丟失。堿丟失=入院即刻堿剩余-入院48小時堿剩余;體液丟失=48小時內液體入量(維持正常血壓)-48小時內尿量。②Ranson總分為兩個時間點得分的總和。Ranson評分與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的關系(如圖1)。
臨床使用Ranson評分系統(tǒng)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Ranson評分低的患者,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率低是比較肯定的;但是對于重癥胰腺炎患者其預測能力大大下降。所以Ranson評分適用于不需要監(jiān)護的輕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預后評估。重癥患者推薦使用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積分系統(tǒng)(APACHE-II)。②注意臨床使用的時限性,經(jīng)常聽到“XX患者入院第4天的Ranson評分為……”的錯誤概念,Ranson評分只有48小時!
BaIthazar CT分級(如表4)一般來說,A~B級為輕癥,C~E級為重癥,分級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和胰腺壞死的程度有著很好的相關性。
CT檢查如果不使用造影劑做增強掃描,會限制對胰腺壞死的觀察,使得CT預測嚴重性的靈敏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