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鶴君 張映?!巍?/p>
文章編號:1672-5913(2009)02-0132-02
摘要:本文介紹了我院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任務驅動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歷,探索在多媒體技術課程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建構主義;任務驅動;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我們以多媒體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忽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探索基于任務驅動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有效提高學生的協(xié)作交流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1]是由教師根據(jù)當前教學主題設計并提出“任務”,針對提出的任務,采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后引導學生邊學邊練,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新型教學方法?!叭蝿镇寗印苯虒W方法提倡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教師作為建構者在學習過程中僅是學習的指導者、輔助者、咨詢者和導航者。學生才是教與學活動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建構既是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jīng)驗的改造和重組。
2在多媒體技術課程中的適宜性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任務驅動,注重實踐”。它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多媒體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chuàng)造性、具有明顯時代發(fā)展性特點的課程。同時由于這門課程知識內(nèi)容更新很快,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才能適應信息時代學科知識發(fā)展的特點。所以,“任務驅動”教學法很適合多媒體技術課程音頻處理、圖像處理、動畫制作、視頻處理及作品合成等模塊的教學。并且“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2]。
3任務驅動式教學在多媒體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在杜威的“從做中學”教育原則[3]的啟發(fā)和指導下,結合近兩年來的教學實踐和課后調(diào)研,初步總結出適合多媒體技術課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4]。
(1) 提出任務階段
教師首先根據(jù)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確定本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結合學生心理發(fā)展和認知水平,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學任務及提出具體要求。這一階段的關鍵是教師引而不發(f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學習的內(nèi)驅力。如在講Flash中遮罩動畫時,首先給學生演示了一個例子:在一張比較模糊的圖片上一個望遠鏡從圖片的左側開始向右運動,望遠鏡所經(jīng)之處圖像變清晰,經(jīng)過后圖像還原。學生看到后,知道這堂課結束時他們也能制作出這樣神奇、逼真效果的作品,都躍躍欲試,想馬上知道這種效果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因而提高了學習興趣,在后面的學習中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主動學習和實踐。
(2) 分析任務階段
每一個任務中都包含著新、舊知識,學生接受任務后首先對任務進行分析,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也是他們想要知道的知識點,此時老師再將新知識傳授給他們,這就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以望遠鏡的任務為例:要想實現(xiàn)這個任務,需要一幅圖片,使圖片變得模糊,繪制望遠鏡,讓望遠鏡運動,實現(xiàn)望遠鏡照到的地方圖片清晰,其他的地方模糊,讓學生分析,經(jīng)過分析知道已學過圖片的導入及如何調(diào)節(jié)透明度,圖片設置的任務就解決了;望遠鏡可以用橢圓工具和線條工具來繪制;望遠鏡的運動可以用運動補間動畫來實現(xiàn);還不能實現(xiàn)的只有如何讓望遠鏡照到的地方圖片變清晰,沒有照到的地方圖片變模糊。這時就可以引出新知識點:要想實現(xiàn)這個功能就要先學習遮罩。
(3) 講解新知識階段
問題提出后,就需要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老問題學生自己解決,新問題要通過師生的共同探索解決。通過分析知道,需先學習遮罩知識才能完成這個任務,此時,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很強的求知欲,這時詳細講解遮罩的原理,重點講解遮罩層和被遮罩層的關系,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 完成任務階段
在教師引導后,很多學生己經(jīng)躍躍欲試了。這時候,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操作時間,讓學生大膽去試,使他們在使用中體會、感受和領悟。這期間,學生會遇到一些問題,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可由教師統(tǒng)一示范,集體解決,對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可作單獨輔導。這是學生消化和吸收知識的階段,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初識到熟練掌握的階段,也是學生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發(fā)揮各種能力的階段,時間上可占整個教學進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學進程中是一個緊張的高潮期。
(5) 提出新任務階段
每次課結束時要再給學生提出一些類似任務,讓學生課下分析,上機實現(xiàn)。如學完繪聲繪影后給學生演示一個電子相冊的效果,或是演示一個MTV的效果,讓他們課后討論、分析、實現(xiàn),這樣學生就能鞏固學到的知識并靈活運用。
4結束語
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核心在于任務的設計。任務設計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整個課程的教學設計。所以在設計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征,并且還要包含將要學習的所有知識點。只有把握教學目標、任務設計成為學生感興趣,愿意完成的,而且還要通過一定努力才可以完成的任務,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勇. 任務驅動教學法及其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23):5-7.
[2] 范文佳. 淺談“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 科教文匯,2008,(2):48.
[3] 吳建梅,周瑩.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網(wǎng)頁設計》課程的應用[J]. 科技廣場,2007,(8):210-211.
[4] 劉云橋,王東紅. Flash課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研究[J]. 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1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