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燕莉
提高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益關鍵在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體驗的激情,拓展學生接受的最大空間。學生只有在和諧詩化的氛圍中才能產生身心的愉悅和學習的沖動,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悅。語文,本應該是最有趣味的課程,如今卻變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不少學生面對清新動人、含蓄雋永的文學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圇吞棗,無動于衷;或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即使較好的學生也只能在教師的啟發(fā)指導下,才略有體會,但仍難以言傳。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和諧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學生對教師的一言一行有自己的看法,對教師的安排接受程度也不同,甚至還有比較多的逆反心理。教師要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多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學生才能理解、信任教師,才能更愿意接近教師,和教師的關系越來越融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努力做到:公平合理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愛護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生放在心中,給予每一個學生無私的愛。比如平常多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心理狀況,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給予關心和幫助;與學生談話心平氣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盛氣凌人;多些微笑,多些表揚,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和藹可親、真誠懇切;給學生自由,讓他們成為課堂中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在課堂展示風采的機會。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這樣一種關愛、平等的和諧氣氛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投入到學習之中,去體驗、去完成學習任務。
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只有語文教師實現角色轉變,立足于服務學生,語文課才會真正受到學生的喜歡,語文水平的提高也在情理之中。針對學生好奇心強,愛聽故事的心理,筆者經常適當地引用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寓言、名人軼事來導入新課。當然,導入新課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歌曲導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像小品導入,游戲導入,名言導入,都可以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只要靈活運用,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總能找到生動有趣的導言,展開別開生面的一課。實踐證明,一個成功而精彩的導語確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弊儭爸v課”為“導課”,變“教室”為“學室”,讓教學在師生合作與互動中實現“教是為不教”的理想教學效果。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方法,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教師要使學生善于自學,勇于自學,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自豪,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否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輕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識,這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活潑的課堂形式,少灌輸,多活動,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使課堂教學活躍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的機會,使全體學生動起來,主動去獲取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知識特點,學生實際和自身特點出發(fā),形成特色教學方法,如分組競賽法、擺擂辯論法、討論辨析法、角色換位法、配樂朗誦法等。
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許多環(huán)節(jié)都是非常枯燥的,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不認真聽課,教師應該多想辦法調動學生的聽課情緒。如在進行“感受生活”的作文訓練時,由繽紛的秋葉著手,課前布置作業(yè)——每個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采摘一枚秋葉;說葉子的故事——用通順、有文采的一段話談這片葉子的來歷;看——葉子的形狀,聞——葉子的氣味,聽——葉子的聲音(聯(lián)想),嘗——葉子的味道,寫——葉子的文章。這樣的作文訓練來源于生活,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看、聽、聞、嗅、嘗多方體驗,聯(lián)引現實生活,思考人生,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情趣盎然而又意境深遠。
雖然,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教師付出真情,還課堂以活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重新找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并不難。教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堅持以下原則:1)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2)能給學生以思想的啟迪和教益;3)方法新奇,好看、好聽、好玩,滿足多種心理感受;4)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自尊心;5)學習中發(fā)現有價值的問題,產生探究的欲望;6)解決困難的問題,探究到問題的答案,特別是產生獨特的見解。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績,享受到成功的歡樂,那學生對語文學習就更有興趣了。
(作者單位:河北省沙河市十里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