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民
《讀書》二○○八年十一期145頁,王敦在《“糞肥”與“英諺”》一文中說:“伊藤博文和嚴復在英國是同學,嚴復在伊藤眼里還是個高材生。而伊藤博文在明治天皇的內(nèi)閣當了總理,嚴復卻始終‘失其所,只能去充當翻譯家?!贝苏f不確,二人并非留英同學。
嚴復(一八五四——一九二一),一八六六年冬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海軍,一八七七至一八七九年作為福州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yè)生在英國留學?;貒?,一八七九年任福州船政學堂教習,一八八○年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譯介西學名著,宣傳進化思想,喚起國人救亡圖存,在中國思想界產(chǎn)生巨大影響。
伊藤博文(一八四一——一九○九),一八六三至一八六四年在英國學習海軍,當時嚴復才十一二歲,尚未進入船政學堂。該學堂一八六六年才創(chuàng)辦。一八七一年十一月至一八七三年九月,伊藤博文作為副使隨同日本特命全權大使巖倉具視到歐美諸國考察,嚴復尚未出國。
就筆者目力所及,較早持此說的是錢基博先生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光緒二年,派赴英國海軍學校,肄戰(zhàn)術及炮臺建筑諸學,是時日本亦始遣人留學西洋,伊藤相、大隈伯之倫皆其選;而復試輒最上第?!葘W成歸,……教授北洋水師學堂。復見朝野玩,而日本同學歸者,既用事圖強,徑琉球,則大戚!”這恐怕是二人同學,且嚴復為高材生之說的出處。當軍頗為人所深信宣揚,直至今日仍時見于報刊,如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指導服務中學歷史教學的《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在二○○二年一、二期合刊上《關于地主階級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的辯證認識》一文中,即赫然寫著:“嚴復與伊藤博文同在英國留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