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100 北京軍區(qū)北戴河療養(yǎng)院急救中心 賀鐵鋼
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驟停心肺復蘇后急診溶栓成功一例
066100 北京軍區(qū)北戴河療養(yǎng)院急救中心 賀鐵鋼
患者,男性,50歲。主因上腹部悶痛伴大汗0.5 h就診于某基層醫(yī)院,當時確診為急性前壁、高側壁大面積心肌梗死(MI)。約1 h后患者突然出現(xiàn)意識喪失,呼之不應,急行氣管插管、胸外心臟按壓、電除顫2次后恢復自主心跳由我院“120”接回。當時查體:患者極度虛弱,神志萎靡,四肢濕冷,呼之能睜眼,脈搏細弱,血壓為11.6/8.0 kPa;心電圖示:急性前壁、高側壁大面積心肌梗死。仔細詢問病史,即與家屬交代病情并簽許《知情同意書》,得知無溶栓禁忌證的情況下,積極做好溶栓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待家屬簽許《溶栓同意書》后,擬尿激酶3萬U/kg+0.9%N.S 100 mL 30 min內靜脈滴注完畢,其他配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wěn)定脂質斑塊,降低血壓、降低心室的前后負荷,改善心室重構、營養(yǎng)心肌等,約0.5 h后患者胸痛癥狀明顯好轉,前壁、高側壁抬高的ST段回落60%~80%下不等,2 h后患者出現(xiàn)期前收縮,隨之患者四肢皮溫轉暖,病情漸趨穩(wěn)定,后轉病房行進一步治療,1個月后出院,隨訪2個月,患者能下地干活,與病前無兩樣。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HD)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而急性心肌梗死(AMI)又是CHD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多項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均表明,AMI溶栓治療在有效時間內愈早進行,療效則愈好,因此,時間因素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本病例就是由于AMI急性缺血所致的心電生理紊亂導致的心源性猝死、心跳驟停,雖然經積極地院內搶救心肺復蘇成功,如不積極采取措施開通“罪犯血管”,仍有再次猝死的危險,故尤應考慮及時行溶栓治療。2000年前心肺復蘇指南中提出:創(chuàng)傷性心肺復蘇屬溶栓治療的絕對禁忌證而電擊除顫后則被視為相對禁忌證。2005年心肺復蘇指南中更新了此觀點,心肺復蘇術不再是AMI的溶栓禁忌證。本文患者在2次接受較大能量(300 Ws)除顫后,應用大劑量尿激酶(3萬單位/kg)進行靜脈溶栓。臨床多指標評價達到再通標準,而未出現(xiàn)腦出血、心臟破裂及重要臟器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患者癥狀消失,取得了滿意療效,值得推薦。
2008-10-29)
1005-619X(2009)08-07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