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東
運用問題組織課堂教學,是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優(yōu)秀的教師都很善于運用問題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綜觀目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卻因為教師提出的大量無效問題而使學生思維活動經(jīng)常處于不自主的低效狀態(tài),嚴重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這種情形,我們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以“主問題”的提出來引導學生主動思維的課堂教學思想:一節(jié)課中,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就以一個核心問題調動學生活動,先由學生運用已經(jīng)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獨立地或通過小組合作解決這個核心問題,然后師生共同對問題解決的主觀過程進行反思,并且表達、歸納、提升活動中的體驗與感悟,進而感悟本節(jié)課應該學習的新知識、新方法,使教學的結果性目標與體驗性目標都獲得更高的達成度.
所謂“主問題”,即核心問題,是相對于課堂教學中那些零碎的、膚淺的、學生通過短時間的思考即能夠得出正確結論的應答式提問而言的,它是著眼于全課內容的主要問題,是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撐力的大問題,它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能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品析、理解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提問.“主問題”與一般性問題相比,有以下特點:第一,“主問題”是經(jīng)過概括、提煉的;第二,“主問題”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順序是經(jīng)過認真考慮的;第三,“主問題”能構建課堂上教學活動的“板塊”.本文就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主問題”的設計達成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談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學,對問題設計主要運用“多問題”式的設計方法,主要有以下弊端:問題設計重點不夠突出,問題指向不明,缺乏生成性;教師提出一些大而不當?shù)膯栴},在學生的思維還未進入理想境界時,又匆匆忙忙提出一些較深奧的問題,這自然很容易讓學生的思維陷入一種茫然的境地,不能有效地啟發(fā)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由于以上原因,教師對課堂的結構無法進行掌控,教學結構紊亂,陷入一種龐雜而無序狀態(tài).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改變這種落后的教學現(xiàn)狀,必須強化“主問題”的提出.
一、“主問題”設計的意義
首先,“主問題”設計在“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主問題”指的是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提問.它在課堂教學方面具有吸引學生進行整體品析和思維的牽引力,具有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支撐力,“主問題”設計是用少而精的關鍵問題組織課堂教學,能有效地保證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例如我在教學《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課時,將二氧化碳發(fā)生裝置的探究設計為主問題,提供給學生必要的儀器和藥品,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分析、實驗探究、討論總結,再進行交流、提煉和歸納,最后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制備裝置是固液不加熱裝置.這樣既有效地保證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其次,“主問題”設計有利于單元知識體系的形成.《九年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注重學生化學知識網(wǎng)絡的形成.“主問題”的本質特點就是它是主要問題,設計到位的“主問題”總是能夠輕便有力地牽動對整個單元知識體系的感知、整體理解和知識的靈活運用.用“主問題”帶動對整個單元的整體解讀,有“四兩撥千斤”的輕巧與從容.用一個或幾個關鍵問題來帶動一個單元的教學,形成整體的化學知識網(wǎng)絡,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我在教學《燃燒和滅火》一課時,將“燃燒需要哪些條件?”設計為主問題,然后指導學生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得出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著火點三個條件.進而通過破壞三個條件中的任意一個,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進行分析得出滅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三種方法.
最后,“主問題”設計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些教師習慣于滿堂講,滿堂問,滿堂灌,學生為繁瑣的分析所苦,為零碎的提問所累,為預設的板書所困,很少有時間進行充分的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主觀察、自主分析、自主概括.在用“主問題”設計的課堂中,學生由被動接受為主改變?yōu)閲@幾個“主問題”進行充分的閱讀、探究、合作、交流為主,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生能夠在讀、做、探、看、思等大量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化學素養(yǎng).
二、“主問題”設計的要求
1.運用于某節(jié)課的“主問題”必須能統(tǒng)帥該節(jié)課的關鍵內容和重點內容,與該節(jié)教學內容中呈現(xiàn)的各種問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2.“主問題”必須擺脫傳統(tǒng)的以知識為教學思維起點的慣性,將其改變?yōu)橐浴爸鲉栴}”的提出與解決為教學思維的起點,使學生的學習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伴隨著自己的體驗展開,使學生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在活動中發(fā)生相互作用且相互融合,使學生有更為自主的學習活動.
3.“主問題”必須使現(xiàn)行教學的結果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能有效整合,從而比現(xiàn)行教學具有更高的和更全面的教學目標達成度.
三、“主問題”設計的方法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既有的知識和能力,保證能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探究等活動.
1.結合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設計思考性問題
例如在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2《元素》教學時,我設計的“主問題”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元素與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原子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指導學生通過自我回顧原子的概念、結構、性質,自學元素的概念,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再通過組間的交流、總結,使學生理解了元素的概念,掌握了元素與原子在描述物質組成和物質構成時的不同使用方法.
2.根據(jù)元素化合物知識,設計探究性問題
例如在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學時,關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我設計了這樣的“主問題”:“我們學過的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中有哪些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指導學生回顧碳的燃燒、蠟燭燃燒、碳與氧化銅或氧化鐵、稀鹽酸與碳酸鈉、稀鹽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等反應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再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探究哪些反應能生成純凈的二氧化碳,哪些反應的速率較為適中,從而得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應該用稀鹽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反應的結論.
3.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設計歸納性問題
例如在第十單元《酸和堿》單元復習時,關于酸的通性的歸納總結,我設計了“主問題”“稀鹽酸和稀硫酸有什么相似的化學性質?”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回顧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并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通過討論、分析,歸納出“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酸可以和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酸可以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酸可以和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等通性.
總之,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強化“主問題”的設計,可以減少課堂教學中的大量的無效提問,讓學生真正占有時間、解決問題,真正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實驗技能、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放到化學教學的重要位置,真正把化學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化學學習的主人.其次,它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克服一講到底、“碎問碎答”的弊端,將課堂教學引向以學生課堂思維活動為主的整體性教學,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再次,它能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避免教師課堂上的“無所事事”現(xiàn)象,從而真正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責任編輯:廖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