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珍蘭
語文是美的對象,漢語更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它具有外型美和內質美,諸如語言的音樂美、文字的繪畫美、詞句的含蓄美、段落的勻稱美、層次的節(jié)奏美、篇章的完整美、文面的行款美、事物的意境美、人物的心靈美、題材的實在美、思想的哲理美、道德的崇高美等等。語文是美的,因為語文有情有意、有知識,更有理性和思想;語文是美的,因為走進語文,我們就走進了一個最真實的情感世界;語文是美的,因為走進語文,我們就走進了一個最豐富的意義世界。
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現(xiàn)有如下建議:
一、認識美
語文教材中蘊涵著極為豐富的美的知識,有些篇章本身就是自然美、社會美、語言美的再現(xiàn)。
自然美——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描寫自然美的篇章。有壯麗的華山,也有浩淼多姿的太湖,既有雄偉廣闊的青藏高原,又有清雅秀麗的鄉(xiāng)間小池塘,其中有壯美,也有柔美,可謂包羅萬象,千姿百態(tài)。一套小學語文課本就如一幅自然畫卷,把大自然的美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神奇多彩的《海底世界》;物產豐富的《北大荒的秋天》;如詩如畫的《月亮灣》。教師要充分把握課文中的審美內容,引導學生去鑒賞感受。
社會美——社會美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美。文學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社會美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較之現(xiàn)實生活本身更典型、更集中,對人們的熏陶感染往往也更為強烈,因而更具有審美價值。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鑒別社會和人物美丑的能力。
形象美——小學語文教材中,人物形象美的內容非常豐富,主要的是人的內在美、心靈美。因而平時要注意思想、品質和情操的修養(yǎng),提高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成為一個心靈美好的人。
語言美——人們對文學的感受必須通過語言這個“中介”才能獲得,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美,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的音樂美、意境美。
1.音樂美即語言音調和諧,節(jié)奏鮮明,主要由節(jié)奏和押韻構成。在詩歌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2.意境美是我國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感情)相融的產物,是“情”和“景”的結晶。語文教學只有把學生帶入作品的藝術境界,學生才能鑒賞作品的藝術美。
二、感受美
課文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語言——即文字來表達的。小學語文教材幾乎篇篇是美文,尤其是詩歌,對稱押韻,朗朗上口。一般的課文,我先讓學生讀通讀懂,找出準確傳神的詞和句,或找出句中用詞的變化,再讓他們朗讀品味,咀嚼語言的精確美、凝練美、變化美。
如蘇教版第十冊《望月》這一課,為了讓學生能感受并欣賞課文的美,可讓學生重點圍繞課后練習4、5,通過讓學生多讀多練描寫月光的古今名句、詩詞歌賦,讓學生去了解月的傳說和典故,欣賞它幽靜典雅的氣質。作者寫望月時細致描寫了當時的氛圍與環(huán)境,體現(xiàn)出色彩的美、聲音的美和流動的美,這里可引導學生讀時慢慢體會畫面。當學生有節(jié)奏地連續(xù)讀到“少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美妙境界時,緊接一句“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只要是悉心體會用情朗讀,學生的情感立刻得到共鳴!審美情趣也隨著這一下“沉醉”而達到了更“曠遠”的境地??傊?一篇好文章可以讀得蕩氣回腸,或慷慨激昂,或溫情脈脈,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通過朗讀這些佳作美文,一方面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讓學生在聽、說、讀過程中多方面地感知教材,充分體會語文教學的語言美;同時也展現(xiàn)了課文描寫的形象,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躍出紙面,從而使學生形成立體思維,能夠多方位地感受審美對象的美,進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領悟做人的道理。
三、欣賞美
語文學科居于教改前沿,是領頭學科,在優(yōu)化人的素質結構和能力結構過程中,沒有別的哪一個學科能像語文學科這樣全面深刻地、經(jīng)常性地發(fā)揮作用。成功的語文教學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認識、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質方面得到如夏丏尊先生所說的“調和發(fā)達”,從而養(yǎng)成“靈肉一致的人”。所以教師要重視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課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滿溫暖的心理和責任感的氛圍。要盡量做到使學生有親切感、享受感,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快,達到情感交融,使學生在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的同時,審美情趣得到潛移轉化的培養(yǎng)。
四、創(chuàng)造美
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同樣地,人們感受和鑒賞美是為了創(chuàng)造美,為了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人們通過審美實踐、審美教育所培養(yǎng)起來的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滲透在各個領域中。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此方面也更具其獨特之處。仍以《望月》為例,小外甥把月亮想象成眼睛,“我”聽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海上寂靜的甲板上,“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這時,我們讀者和作者是一起感受了整個觀月過程的,那在這樣的畫面與情景下,你會幻想些什么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此時的畫面畫下來,把自己的幻想說出來,將自己所感受到的全都表達出來。
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思維,這個思維的空間將更為高遠。這時我們便可離開教材,進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另一個重要領域——作文教學。
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美吧!感受語文的美,就是感受生活的詩意,就是感受人生的價值,就是陶醉于文明的花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