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懿婷
摘要:盧梭的《愛彌兒》是奠定盧梭在人類思想史上崇高地位的著作之一,對教育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如遵循自然,重視童年期、能力的培養(yǎng)等。另外,對兒童的懲罰以及好奇心的保護方面也有一些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自然教育;童年期;能力; 懲罰;好奇心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080-01
讓·雅克·盧梭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他的《愛彌兒》是奠定他在人類思想史上崇高地位的著作之一,體現(xiàn)了他主張自由平等,教育要順應兒童的本性的重要觀點。全書分為上下兩冊,一共有五卷內容,涉及對孩子的保育教育、女子教育等。全書語言簡練優(yōu)美,像是一幅流暢的畫卷。全書處處發(fā)人深思,處處蘊藏著精辟的哲理,給人許多啟迪與思考。
一、創(chuàng)作要遵循自然,教育要回歸自然
全書給人的第一感觸是:真正的創(chuàng)作,本身是一種自然的心聲。盧梭在序中寫道:“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沒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連貫的,他開始是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賢良母親看了高興而寫的,但是我所論述的問題卻不由我不一直寫下去,所以在不知不覺中,這篇論文就變成了一本書?!? 可見,盧梭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自然的抒發(fā)與表達。而對于我來說,大多數(shù)時候的創(chuàng)作只是為了作業(yè)與考試。這樣的目的本身就是被動的,創(chuàng)作也就失去了的意義。所以僅盧梭對于本書的態(tài)度就值得我們反思。
二、童年期有它重要的作用,應把孩子看做孩子
“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這句話道出了童年期的重要性。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童年期是不可取代的。在童年期就要讓孩子充分享受快樂與單純,讓他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戲。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充分地享受每個人生階段過程的快樂,而不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的結果而不停地努力。而所謂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不停地學這學那,這樣的童年是毫無快樂與幸福可言的。
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節(jié)幼兒活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讓孩子們畫出今天的心情。每個小朋友都很高興,有的畫鮮艷的彩虹,有的畫漂亮的花朵。有位小男孩卻默不作聲,他畫了一片凌亂的黑色,筆劃粗糙而又混亂,他說:“我畫的是魔鬼!”原來這個孩子的家長為他報了許多的學習班,每天的時間全被排滿。聽到這里,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個小男孩為什么要畫魔鬼了。孩子心中充滿壓抑卻又無法發(fā)泄,常常打人。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了,非常優(yōu)秀,他的人生卻并不成功,因為他不快樂。讓孩子擁有一個真實快樂的童年吧。在童年期,應當充分發(fā)展孩子的身體、求知的興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等,而知識的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
三、懲罰應成為兒童不良行為的自然后果
“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后果。”3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了事,家長罵他一頓或者打他一頓,并不能達到懲罰的真正目的。如果孩子淘氣打碎了碗,父母生氣地訓斥他一頓,不能讓他感覺到他錯了,反而使他產(chǎn)生了反感情緒。我們可以采取更合適的做法,下一次孩子吃飯準備拿碗的時候,告訴他:“今天你沒有碗了,你的碗上次已經(jīng)叫你打碎了。”當孩子體驗到了沒有碗不方便的感覺,也就明白了打碎碗是不對的,下次也就會自然而然的小心。這樣懲罰才達到了真正的目的。
四、知識的傳授只是一種途徑,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
當今大學生存在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工作能力。社會更注重一個人的能力。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多看幾本書,多背幾個單詞就能提高的,它是量的積累達到的質的飛躍,應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比如在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注重培養(yǎng)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堅強的意志。盧梭說:“傷痛已經(jīng)發(fā)生了,他就必須忍受,我急急忙忙的樣子,反而使他更害怕,更加覺得疼痛,這樣漸漸學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是他應該學習的頭一件事情?!?“在兒童時期沒有養(yǎng)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后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的確,在一個人的兒童時期能夠關注到這些,對他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利的。
五、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盧梭有著深刻的見解?!笆浅迷缃o孩子們講明他們感到稀奇的事情呢,還是另外拿一些小小的事情把他們敷衍過去?兩個辦法都不能用。要盡量地答得簡單,話中不可帶有不可思議和模糊的意味,而且不可發(fā)笑,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比引起他的好奇心所造成的危害要少的多?!? 如果孩子問你“小孩是怎樣來的”,你該如何回答?有家長也許會敷衍孩子,說“這是結婚人的秘密”或者“長大就知道了”等等。盧梭認為,這樣的回答雖然“使母親擺脫了難題”,但“孩子肯定會不停地想知道到底結婚人的秘密是什么”7。所以,遇到孩子問這一類問題,我們不能故作掩飾。因為越加掩飾越讓孩子覺得神秘,應該嚴肅、準確、認真地回答,這樣才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愛彌兒是一個幸福的孩子,盧梭以他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使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墒乾F(xiàn)實生活中,能夠像愛彌兒這樣幸福的孩子少之又少。愿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幸福的愛彌兒。
參考文獻
[1]. 盧梭.愛彌兒[M].商務印書館,2007.
[2]. 姚偉.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M].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