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宇權
預習即課前預習,指的是在上課前對課本內容預先學習的學習活動。預習是一項自主的活動,要求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去感知新的學習內容,是觀察、識記、聯想、分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動。預習過程,實際是學生在已獲得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在科學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下,利用各種學習條件和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新知識的過程。
但在現實的學習過程中預習又往往被學生所忽視,一些學生錯誤地認為課前預習沒有必要,反正老師上課時要講,上課時專心聽課就行了,何必事先白費力氣;部分學生即使意識到了預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老師對學生的預習方法和技巧疏于指導,學生的預習方法過于單調,把預習簡單地理解為對課本的通讀和瀏覽,只是停留于查生字、找疑惑的層次上,預習效率較低。根據現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可讀性和趣味性強的特點,只要教師注重對學生的預習方法進行有效指導,向學生傳授行之有效的預習技巧,就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預習方法和技巧指導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收到不錯的效果,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課預習效率有一定的幫助。
一、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中新的概念
任何一門學科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礎上,都以一系列的概念作為其各種命題及其原理、規(guī)律的組成因素,都以一系列的概念作為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依據。要學習和掌握一門學科,就必須首先學習和掌握這門學科的一系列概念,否則就不可能揭示這門學科的原理和規(guī)律。因此,理解和掌握好預習內容的新概念是預習活動的一個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概念要求做到:首先在對概念進行“縮寫”和“擴寫”的基礎上理解和掌握概念。所謂對概念進行“縮寫”就是對概念劃分句子成分,以主謂賓形式加以簡化,比如在學習掌握“政黨”概念時,把“政黨是指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利益,并以執(zhí)掌或參與國家政權為目標的政治組織”從總體上來把握為“政黨是一種政治組織”,這一過程就是所謂的“概念縮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逐層分析其含義?!罢h”包含三層含義:1.政黨是一種社會政治組織。2.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組織,它是以執(zhí)掌或參與國家政權而建立的政治組織。3.這一政治組織是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利益的屬于一定階級階層的政黨。這一過程就是所謂的“概念擴寫”,也就是全面地把握概念的內涵。
其次把預習中遇到的新概念與學過的相近、相關、相反、易混的概念加以比較掌握。比如:“國家機關”與“國家機構”、“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學習中常常出現的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只有對這些基本概念加以比較區(qū)別,才能準確理解和掌握,才能進行準確的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
二、找出預習內容中的關鍵詞
所謂“關鍵詞”,就是指課文教材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質屬性或特征的一些詞語。如:關鍵、本質、最、首要、前提、基礎、基本、關鍵、核心、主要、本質等等,就屬于“關鍵詞”。抓住關鍵性詞語是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大多數重大的結論、觀點、理論都與這些關鍵詞相關聯。教材中的關鍵詞是很多的,它們在課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關鍵詞”是思想政治測試題目的題眼,準確理解和掌握“關鍵詞”也是我們提高審題和解題能力的關鍵。所以要求學生預習時在課本上對關鍵詞畫上線、圈、勾等著重號,或用彩色筆把關鍵詞加以突出。
三、找出教材中重要知識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論并加以問題化
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論是思想政治課入門的途徑,也是學科能力的載體,沒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就會失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據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很難對復雜的現實問題作出更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分析。綜觀近年文綜測試的政治試題,都很注重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考查,高考的題目每年都在不斷地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知識、靈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命題思路一直沒有變化?!盎A知識”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夯實基礎才是根本。因此,預習時要著重理解和識記基本知識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論,對基礎知識融會貫通,并把與之相關、相似、相近的知識點加以比較掌握。在此基礎上對知識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論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形式加以問題化。“是什么”一般包含概念或含義、本質內容、特點等;“為什么”一般包含地位、作用或者意義、重要性、現狀、影響等;“怎么樣”一般包含措施、途徑等。比如對現行高中教材“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框題進行預習時,要理解和掌握“農業(yè)的分類”、“農業(yè)的地位和作用”、“我國農業(yè)的現狀”、“我國農業(yè)的出路(發(fā)展高產、優(yōu)質、高產農業(yè))”等這些基本知識、基本觀點。在這基礎上把這些知識點進行問題化,如:“農業(yè)是如何分類的”、“農業(yè)的地位如何”或“為什么要重視農業(yè)的基礎地位”、“我國農業(yè)的現狀如何”、“如何改變我國農業(yè)的現狀”或“怎樣發(fā)展高產、優(yōu)質、高效農業(yè)”等問題。而這些知識點正是這一框題教學中要求教師必須達到的教學目標,也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四、找出預習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指每一章節(jié)中起關鍵作用和主要作用的知識內容和問題,它往往是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較高的社會價值的內容和問題。教學重點是學科教學的目標,也是學生的學科學習目標,所以學生在每一章節(jié)的預習中要找出預習內容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預習活動有明確的目標。教學難點是指學生難以掌握、難以理解的知識和不易解決的問題。預習中把新課內容中的難點找出,這是預習中必須解決的問題,教師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傳授知識和解決疑惑的過程,只有找出難點,才能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地聽課,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觀點,才能更好提高學習的效率。
五、歸納所預習的每一個框題的知識結構
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依次列出各章節(jié)的預習提綱(即知識結構)。使零碎的知識互相聯系,形成了知識網絡,從而更加系統化、序列化。這一環(huán)節(jié)師生可共同進行,也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主探索。
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預習中要做到學科知識與社會熱點相結合。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具有強烈時代性的學科,它反映國家的意志,充分體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功能。因此在預習中自己可以嘗試用課本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觀點去分析和評價重大的熱點問題,這樣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科知識運用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指導學生預習活動中采取的一些有益嘗試,對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有一定的幫助。而要把這些預習方法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則。首先教會學生基本的預習方法、技能。然后在課前設置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有目的有方向地嘗試預習。最后讓學生按照上述的預習方法和要求自主寫出課文知識提綱、歸納出知識體系。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和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預習活動中來,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品嘗課前預習帶來的成功喜悅,及時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表揚先進,鞭策后進,強化預習意識。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預習,向學生傳授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預習更加有效。
(責編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