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露枝
摘要:本文從課堂提問的數(shù)量、質量、形式、內(nèi)容、對象以壓回答正確率等幾方面透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鍵詞:問題;思維;理解性;開放性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9)8(S)-0016-2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互動的一種方式,它不僅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提供教學反饋和調(diào)整教學策略,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質疑、認識和理解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課堂提問的形式、問題質量、答問方式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影響甚大。下面談談低效性的課堂提問在這幾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
1問題密度大。學生思維的時間少
課堂上教師提問多,問題密度過大。教師提問多數(shù)要求學生立即作答,當學生不能回答時,教師就直接給出答案,這導致學生的思維時間短,思維力度小。課堂上教師提問的目的,一是反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二是啟迪和訓練學生思維;更重要的在于后者,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無論學生思維活動后得到問題的答案是否正確,保證學生思維活動的時間,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的進行和展開,應是課堂提問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課堂提問的多少要以保證學生思維活動的時間和思維活動的質量為前提。
2教師問學生的多,學生問教師的少
課堂上的提問,多是教師提問學生,而很少學生提問教師,這種單向性的課堂互動形式不能有效提高學生課堂思維活動量。而課堂上采用教師與學生雙向性課堂提問形式,既能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又能促成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學生思維時間充分的條件下,學生思維活動的效率和質量才會得到提高。在師生雙向性課堂提問活動中,對學生的提問,教師不一定直接回答,教師可以用反問的方式再追問學生。從而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展開,促成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升華。
3記憶性的提問多。理解性的提問少
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學習重在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學習的記憶應基于理解。教師的提問,若只需學生照本宣科,那么這樣的問題是低效的,它既不能反饋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也不能促成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思維活動。實質上理解性問題的提問既能夠反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又能夠促成學生思維的展開、活動和訓練,二者是有機的統(tǒng)一。
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與“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告訴我們: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其中‘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分別蘊涵的物理意義是什么?”,顯然,前者是記憶性的提問,后者是理解性的提問,并且后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能力。因此,課堂上應多從學生理解的角度設計問題,從而通過問題促使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的活動和反饋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以便調(diào)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封閉性的提問多,開放性的提問少
課堂提問的問題質量對提高課堂提問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笆裁词?”、“是什么?”等結果唯一、過程單一、條件與方法固定等封閉性問題,對學生思維活動訓練的力度較??;開放性問題,能誘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展開思維;能夠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廣闊性、發(fā)散性得到有效的訓練。問題的開放性體現(xiàn)在情景、過程、條件、策略以及結論的開放,通過開放性問題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因此,課堂提問的問題要“多開放少封閉”。
5易正確回答的提問多。誘發(fā)思維的提問少
據(jù)報載:“幾年前,有一個美國教育考察團在我國某地一所重點中學聽了一位特級物理教師的公開課。課上教學目標明確,過程流暢。教師語言表達、問題設計以及學生問題回答十分精當和非常精彩;特別是學生對答如流的表現(xiàn)和教師對課堂時間分秒不差的準確把握,令陪同聽課的中國領導和教師贊口不絕。但是美國考察團的成員卻流露出疑惑的神情。他們坦率地提出:既然學生對教師的所有問題都能準確地回答,那么學生上這堂課還有什么意義呢?”。提出的問題學生都能正確回答,說明對學生來說,與問題相關的知識已經(jīng)掌握,這樣的問題若再較多提問,不但對學生的思維起不到訓練的作用,反而也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課堂提問應以啟發(fā)學生思維為宗旨,使學生通過問題的討論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若學生思考后,即使沒能得出答案,同樣能提高學生思維活動。
6個體回答問題的多,集體辯論問題的少
教師的課堂問題多數(shù)針對個人,讓某個學生回答,以學生回答正確為目的。若某生回答錯誤,則再請另一學生回答,并且學生回答的正誤由教師給予評判。其實,在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判中,教師忽略了學生對學生所答問題評價的思維訓練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互評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和理性思辨能力。
對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可以在學生個體間或學生小組間,也可以在師生間辯論交流。這種個體回答與互相辯論相結合的課堂答問方式,不但可通過辯論使問題清楚,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從而提高了課堂提問效率。
總之,課堂提問無論是提問的形式,還是所提問題的質量,都影響著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這值得教師關注。
(欄目編輯趙保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