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梅
摘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部分教師對緒論課實驗采取回避態(tài)度,主要原因是教具收集較困難。本文就筆者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對人教版物理教科書緒論的三個實驗的教具收集與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諸論課;實驗教學;教具收集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9)8(S)-0077-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物理教科書(必修)》第一冊緒言部分收集了三個經(jīng)典且驚險的實驗,旨在展示物理學習的趣味性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筆者認為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演示。可是,在成都地區(qū)新教材使用的這七八年中,我所了解的中學對緒言中的實驗大多回避,主要原因是教具難收集。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緒論實驗的處理方法,事實證明,效果極佳。
1“瓦碎蛋全”的實驗器材收集與器材改進
1.1海綿及其替代品的收集
家里包裝盒內(nèi)的海綿通常被丟掉,在收荒處一般都能買到,理想的海綿厚約1.5cm,但海綿通常太厚約7cm~8cm,想要裁薄,由于沒有專業(yè)切割機,結果表面常常不平整,導致4個雞蛋受力不均,實驗失??;海綿若超過2cm,雞蛋會陷入其中,失去實驗帶來的懸念。我在實驗中常采用以下兩種物品替代海綿:一是棉墊替代品,首選其中間含有一層薄棉花的,這樣使用起來可隨意折疊,更容易掌握厚度;二是毛巾替代品,選取干燥且質地上乘的洗面純棉毛巾兩條,使用時將毛巾四層疊放,平鋪于操作臺上,雞蛋擺放其上,這樣已經(jīng)很安全了,若不放心可在雞蛋上面蓋一層薄毛巾,不需講求質地。
1.2瓦及其替代品的收集
我校與成都市重點文化區(qū)——“寬窄巷子”相鄰,這里房屋均為瓦屋頂,文化區(qū)步行街的改造過程歷時三年有余,于是筆者充當了有心人,充分利用校本資源,在這期間收集了足夠用三至五年的瓦和磚(最好采用央氣磚,自重適中)。若不方便找到瓦,可將家里淘汰的舊碗摔破后,挑選凸起程度厲害的大碎片代替瓦。注意最好不用微波爐專用碗,它太結實。實驗時操作臺與學生保持50厘米的距離,輕拿輕放磚塊,擊瓦時要瞬間發(fā)力,力的大小能讓瓦破而不必讓瓦碎,以免碎粒四射傷到人。
2精彩刺激的電學實驗
2.1小動物安然無恙
圖0-3中的小鳥一般只有鳥市才有出售,但價格不菲,若僅為了實驗就大可不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易得的小動物代替小鳥,如昆蟲等。筆者選用的是牛蛙。
具體操作是:把牛蛙放在絕緣木桌上,用金屬網(wǎng)罩將它罩住。用一根導線把起電機的一個放電球接在金屬網(wǎng)罩上,再用一根導線將另一個放電球與驗電器小球相連。然后我手持絕緣柄使驗電球逐漸靠近網(wǎng)罩,同時請一個學生搖動起電機,這時看到在網(wǎng)罩和驗電球之間迸發(fā)出閃亮的電火花。當驗電球在網(wǎng)四周移動時,到處都有火花出現(xiàn),但網(wǎng)內(nèi)牛蛙卻安然無恙。注意使用這些器具前應進行烘干,驗電球與網(wǎng)罩應保持最佳距離,否則不能發(fā)生較大的火花。
本實驗金屬網(wǎng)罩內(nèi)若改為驗電羽或驗電器將失去實驗的觀賞性,因為學生只關注鮮活的生命能否保住性命,實驗蘊藏什么電學原理就顯得并不那么重要了。
2.2“千人震”震全班
做物理實驗不只是用眼看看稀奇,更應親身體會其中的奧秘?!扒苏稹睂嶒瀸⒆屆课煌瑢W體驗到電學實驗的震撼。
實驗器材:兩節(jié)1.5V干電池,一個變壓器(原線圈匝數(shù)約為100匝,副線圈匝數(shù)約為1400匝),開關一個,若干導線。
實驗步驟:(1)在原線圈處連接好電源和開關,并將開關閉合。在副線圈接線柱上引出兩根導線,讓裸露的銅絲部分長一些,以方便手捏住裸露部分;(2)組織全班起立,手拉手串聯(lián)成巨大的電阻(組與組之間蛇形串聯(lián)比較簡單);(3)讓人為電阻端頭的兩個學生用空出的手捏住導線裸露部分;(4)確認是否連接好(剛開學,學生彼此不熟悉,羞于將手緊握一起。可鼓勵學生:只有凝聚的力量才能帶給我們成功的喜悅);(5)當電路是通路的情況下,趁學生不注意將開關迅速斷開。學生的尖叫聲此起彼伏,相互間頓時消除陌生,興奮地彼此交流電流帶來的感受。
至此,物理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緒論課沸騰了。趣味緒論將帶給學生無窮的回味,開啟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好奇之門。
(欄目編輯張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