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散思維,是“從一個基點出發(fā),多方位、多層面的展開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或多項思維,它要求思維的方向不是單一的而是放射狀的,其歸宿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在作文的實踐中,由于具有發(fā)散性,這種思維不但能激發(fā)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表情達意的多種途徑。抒發(fā)豐富的情感和獨到的見解,對促進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下面僅從三個方面進行研討。
寫作構思要突破傳統(tǒng)作文模式
發(fā)散思維既然有發(fā)散性,體現(xiàn)在構思上,就應沖破寫作樊籬,大膽放開思路,不要局限于傳統(tǒng)的圈子里。既要敢于立,還要敢于破。因為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也許太“傳統(tǒng)”了,無論是“文以載道”還是“文章合為事而著”,都有一條隱形“鐵軌”在操縱著作文的思路,小學初寫作文,老師就教導必須高揚真善美,抨擊假丑惡,少寫無意義無價值的事情,多寫崇高、偉大的精神;最崇敬的應是辛勞者、勇敢者、奉獻者;或立意升華或卒章顯志等等不一而足。當這些信息被灌輸給學生且在學生頭腦中即將沉淀凝固的時候,作文的構思也就隨之成了出窯的磚,沒有多少可塑性了?!俺绺?、偉大、禮贊”之類就成了構思的桎梏。教師定勢的寫作理念就這樣主宰了學生五彩的世界,使他們的思維就象一條射線,只能沿著一個方向前進,不會再有發(fā)散或輻射的可能,各種靈感、火花、色彩、幻想就會逐漸暗淡甚至消失,那可怕的“春色滿園全關住,一枝紅杏也出不來”會令葉紹翁嘆撼半生。所以,沖破思維的定勢尤為重要。
若要禁錮在傳統(tǒng)的套子里,什么樣的思維創(chuàng)造也會室息。
表情達意要提倡“揚個性、抒心靈”
世界紛繁復雜,每種事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缺勢,既可從優(yōu)點下筆;也可從缺點談起;能從正面論述,也可從反面警示。所以,隨著材料的豐富多彩,表情達意也應無拘放開,暢所欲言,不要束縛學生感悟生活的思維。中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思維敏捷,心中充滿著對未來美好的向往,這是訓練發(fā)散思維上的條件,教師應引導學生“我手寫我心”,怎樣想就怎樣寫,想到什么就寫什么,讓感情自然流露。被譽為“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李鎮(zhèn)西說:“作文,就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心靈自由自在的飛翔!讓學生多一些童趣,童真、童心、少一些虛假的莊嚴與崇高?!斌w現(xiàn)在思維上,就是無拘無束、全面發(fā)散。當然,這樣訓練可能會使有的學生寫出偏激的思想,說出過頭的語言,使一部分文章或任務接受不了,即使這樣,也應首先鼓勵他們說真話的精神與勇氣,因為這也許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萌芽,心靈火花的閃現(xiàn),千萬不要澆滅這可貴的火花。應讓它首先適當燃燒起來,然后再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作文不怕思想偏激,就怕情感生硬。只要胸臆開闊了,不愁沒的寫,這也許就是文思泉涌的起點。
題旨立意要避免程式化,提倡多彩化
在立意上妨礙發(fā)散思維的莫過于思維的程式化和定勢化。:如看到蜜蜂就立意勤勞,看到蠟燭就立意無私奉獻,看到仙人掌就立意生命力頑強……。在這樣的定勢里,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基本上被抑制了,他們的作文會出現(xiàn)大量相同的題旨立意,這是我們應該避免的。而與程式化相反的,則是立意的多彩化。學生的思維是有可塑性的,在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立意時應訓練他們多找立足點、發(fā)散點,各角度的特點和可能性都予以考慮。以求產生獨特或新穎的立意,創(chuàng)造性也許從此起步。如:蛇會咬人吃青蛙,是害蟲,但它能捕捉老鼠,保護莊稼,又是人類的朋友;垂柳婀娜多姿,給人以美,但它卻很難成為棟梁。由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繼續(xù)發(fā)散思考:看到蜜蜂就想到蟄人,用生命保衛(wèi)家園,看到蠟燭就想到可能停電,現(xiàn)代文明;看到仙人掌就想到有刺---不容侵犯,牡丹,花之富貴者業(yè),花之君子者也等等。再如周敦頤的《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蓮,化之君子者也”。這是作者的立意,并且成了固定的化身,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但在訓練中可不能就此打住,應繼續(xù)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他們三者之間可否互相串調象征意義?即:菊—富貴或君子;牡丹—隱逸者或君子;蓮---隱逸者或富貴。這樣,教師引導學生走出定勢,多思多悟,發(fā)散思維就會得到培養(yǎng)和訓練。
總之,進行作文訓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其寫作時不再依賴課本和教師,拋棄“唯書唯師論”,走出傳統(tǒng)的作文模式,改革思維單一的弱點,從多方面、多層次思考問題、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辦法,最終達到訓練思維,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