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在街上碰到王老師,剛想低下頭,‘曉鵬,干什么去呀?’王老師微笑著先跟我打招呼。這時的老師是那么和藹可親,他臉上的這種笑在學校里很少能看到。以前,我總以為他很兇,碰到也不敢打招呼。原來,他也平易近人呀,以后見到老師我一定要先主動打招呼?!?/p>
看著學生的日記,我陷入了深思:是呀,曾在多少次的班會上、“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中,我都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見到老師、長輩要主動打招呼等,可收效甚微。無論在學校還是路上碰到自己的學生,他們不是低頭走過,就是繞道而行。每每這時,心中總是無限傷感。想想自己辛苦教他們知識,教他們做人,可他們見了自己連聲招呼都不打,繼而更埋怨學生太沒禮貌。下次的班會又會老話重提,大講做有禮貌學生之理,可結(jié)果學生們?nèi)允俏倚形宜亍?/p>
學生的日記讓我知道了學生見到老師回避不是沒有禮貌。作為老師,我們應(yīng)該冷靜思考,學生見到我們?yōu)槭裁纯偸腔乇芑蚴菍擂?有些學生是因為對老師的懼怕;有些是因為對老師有想法;而有些是因為不善言談不知說什么好而回避。
不管怎樣,學生是單純的,對老師來說學生就像是一快白玉,老師的雕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塊白玉成為什么器皿。
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yīng)該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在學生面前總是板著一張臉,顯得高高在上。如果我們放下架子,給學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親近,這樣學生對我們的畏懼或隔閡不就可以消除了嗎?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是更和諧的嗎?我們的教學不是更輕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