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聽證制度尚處于起步階段,當前的價格聽證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和缺陷。隨著 市場化和 民主化進程的推進,通過經營者、消費者和監(jiān)管者的多方努力,中國的價格聽證將不斷地走向完善和成熟。
【關鍵詞】價格聽證;主要缺陷;制度層面
中圖分類號:F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09)03-0056-01
1 引言
2002年1月12日,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價格聽證會——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旅客列車票價實行政府指導價聽證會在北京舉行。這次聽證會所要探討的是鐵路這樣的壟斷 應該如何定價,政府在指導壟斷企業(yè)定價中應該起到作用,以及如何使政府的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這次聽證會是我國市場化改革中的一個重大進步,也是聽證制度從幕后走向前臺的重大范例。
2 價格聽證制度產生的背景
中國的價格聽證制度是經濟民主化和政治文明化的必然產物,它的產生有其深厚的背景:
2.1 市場經濟的挑戰(zhàn)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形成一般有兩種機制:自由競爭形成的市場價格和非市場形成的政府定價與政府指導價。在競爭性行業(yè),企業(yè)完全擁有定價權,價格完全放開,政府不加干預,它可以根據生產成本和供求關系決定并調整價格。在壟斷性行業(yè),政府則要對企業(yè)的定價權進行某種限制。因此,如何協(xié)調市場經濟條件下壟斷行業(yè)的部門利益與國家利益、壟斷經營者與廣大消費者、行政管理人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以利益調整為核心的價格聽證正是解決 中國經濟市場化當中所存在的政企不分、利益壟斷現狀的根本出路。
2.2 公共管理的需要
政府雖然還是專門的公共管理機構,但并非唯一的機構。在政府之外,應當有一些準自治、半自治和自治的機構去參與或承擔公共管理的職能,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也不能脫離政府外公共組織而開展。價格聽證會便是政府與政府外組織、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公共決策行為,是公共管理社會化的契約平臺。價格聽證意味著政府管理手段從直接的行政干預為主轉變?yōu)橐蚤g接的宏觀調控為主,政府管理價格的方式從注重定價、調價等日常價格工作轉變?yōu)樽⒅厥袌鲆?guī)范管理、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建立價格法規(guī)體系等方面的工作上來。
3 價格聽證制度面臨的問題
中國聽證制度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實踐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由此,以結構和制度的視角探討當前價格聽證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缺陷:
3.1 聽證透明度不高
價格聽證的關鍵和核心就是公開透明的制度安排。價格聽證的公開,既要求聽證 的公開,又要求聽證程序的公開,包括聽證會之前的代表選拔與名單的公開、聽證會代表發(fā)言與論辯的公開、聽證結果的公布與質詢等。但是,相當多的價格聽證會存在著“秘密保護”、“信息隔離”的現象,存在著“暗箱操作”、“民主作秀”的嫌疑。
3.2 聽證公正性不足
聽證是防止部門化傾向、保證社會公正的有效手段之一。聽證會的公正性,不僅是聽證會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也是聽證會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所要達到的共同目標。所謂聽證的公正性,不僅要保證結果的公正性,更重要的是保證程序的公正性。因此,保證聽證程序的公正性是聽證的必然要求。聽證的公正性也要求克服非正常的、不合法的“場外交易”。
4 價格聽證制度的完善
聽證,事實上就是相關利益主體的迭演博弈過程。利益相關人追求與其談判能力相稱的最優(yōu)利益配置格局,從而實現利益整合與博弈均衡。只有民主制度的規(guī)約才能保證公共決策的 化、公共政策的合理化、公共管理的規(guī)范化。因此,要完善價格聽證制度,克服價格聽證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民主缺陷,作為聽證相關利害人的經營者、消費者、監(jiān)管者等博弈主體必須做到:
4.1 經營者要“自知”
壟斷行業(yè)經營者首先要具有群眾意識,面對消費者、面對全 的公眾。經營者有義務把聽證 讓消費者代表了解和熟悉,有必要把本行業(yè)聽證資料散發(fā)給消費者代表;其次,壟斷行業(yè)經營者要具有市場意識,避免壟斷經營者在制定營銷策略時“閉門造車”,與實際情況脫節(jié)。在不能存在競爭的情況下,過長時間的過高價格勢必會造成消費者的分流,反而減少經營利潤。因此,壟斷行業(yè)要深化自身內部改革,引進競爭機制。最后,壟斷行業(yè)經營者要具有誠信觀念。面對消費者代表要坦誠相見,能夠實事求是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不能夸大或隱瞞行業(yè)經營狀況,以避免更大、更多的信息不對稱和“話語霸權”。同時,也能坦誠地接受專家或消費者或中介機構的調查和質詢,以保證價格聽證的客觀公正性、可信度和質量。
4.2 監(jiān)管者要“自律”
作為監(jiān)管者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門首先要有獨立性。政府官員自身要求廉潔,要做出公正的決策,不能偏袒任何利益集團。政府在指導定價時,就必須要有獨立性,要同時考慮經營者和消費者雙方的利益,引導雙方實現某種妥協(xié)。其次,要提高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實行政務公開、增強決策透明度是會社會、廣大人民群眾對政府行政過程中實施監(jiān)督的公開和透明,它能夠提高社會公眾的認同度和參與度,也能夠使公共政策執(zhí)行成本大大降低,同時還能有效防止因權力使用不當而出現決策的失誤。要完善代表產生機制,建立代表咨詢、專家論證、民意調查的決策系統(tǒng),形成價格決策多方制約的格局,從而有利于減少政府價格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參考文獻:
[1]陳慶云.公共政策分析.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王達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3]陳振明.公共管理學: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行政學的研究途徑(第二版).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陳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述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5]丁煌.聽證制度:決策 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證. 學 .2005 .
[6 ][美]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陳郁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