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查·施特勞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重要的藝術歌曲作家之一,一生共創(chuàng)作150余首藝術歌曲,許多作品至今仍是許多歌唱家在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從他早期三首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可進一步探討其早期藝術歌曲的風格。
[關鍵詞]理查·施特勞斯 早期 藝術歌曲 風格
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杰出的作曲家和指揮家。他也是德國重要的藝術歌曲作家之一,一生共創(chuàng)作150余首藝術歌曲,許多作品廣為流傳,至今仍是許多歌唱家在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他的藝術歌曲有鋼琴伴奏也有管弦樂隊伴奏,音樂風格簡單、直率:抒情性更加寬廣、興奮、具有張力、甚至有渲染的色彩:曲調(diào)音域?qū)拸V,富于活力激情和緊張感;曲式結構較自由,與傳統(tǒng)曲式既有聯(lián)系又有不同:和聲精妙卓絕,配器奇美無比:曲調(diào)極為甜蜜,歌曲中蘊涵著一種極致的抒情魅力。
施特勞斯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依據(jù)風格可以分為早期(1882—1891)、中期(1891—1906)和晚期(1918—1948)三個時期。他的早期作品在風格上既沿襲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的古典主義風格,又融合了浪漫主義風格的審美理念,帶有后期浪漫主義色彩,以“詩意與戲劇性”相結合為突出特色。旋律優(yōu)美而又毫不炫耀,顯示了其發(fā)自本能的敏銳感覺。施特勞斯一生重視旋律的態(tài)度,在這一時期的歌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早期作品的歌詞主要來自19世紀不知名的詩人,如吉姆、夏克、達恩等,詩歌內(nèi)容多以愛情為主題。以下從施特勞斯早期三首最具代表性的歌曲進一步探究其早期藝術歌曲的風格特點。
一、《奉獻》
這是施特勞斯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上具有標志性的作品。這首歌是Op.10(作于1882-1883年間)中的第一首。歌詞摘自吉姆的詩。歌曲雖然只有短短的30小節(jié),但其手法精練,情緒激動,旋律富有律動性、歌唱性及抒情性的特點。
歌曲以三節(jié)反復的分節(jié)歌形式為基礎,各個段落以簡短的間奏斷開,每個樂段的起始部分都以相同的主題呈示,但隨后便展開變化。這與浪漫主義早期的作曲家的分節(jié)歌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區(qū)別,可見施特勞斯在早期的歌曲創(chuàng)作上雖然仍沿襲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的音樂風格,但在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已經(jīng)開始尋求新的突破。全曲為C大調(diào)單一調(diào)性,在每個段落的尾部有離調(diào)。雖然施特勞斯所處的那個時期是晚期浪漫主義,但這首歌曲還是沿襲了浪漫主義的傳統(tǒng)和聲特點,調(diào)性明確。其中在音域不寬的段落都出現(xiàn)了重屬和弦、副屬和弦和副屬導七和弦。樂句中多次離調(diào)的片斷造成調(diào)性擴張,增添了和聲色彩和裝飾性特點。這也顯示了施特勞斯在和聲進行上的進步,因為它不是以主和弦或?qū)俸拖议_始,而是以C大調(diào)III級和弦開始。
這是首動人的情歌,述說愛情的偉大與神圣。今天許多歌唱家已經(jīng)習慣性地把它列入獨唱音樂會首選返場曲目,以表達對前來聆聽音樂會的觀眾們的感激之情。
二、《萬靈節(jié)》
這是Op.10中另一首歌曲。與同時代的馬勒和沃爾夫相比,施特勞斯的音樂個性更單純,他往往更加注重旋律的優(yōu)美流暢,音樂的抒情性也更加寬廣,更加興奮,甚至有些煽情。在這首早期作品中,充分顯示出了他深沉而又熾熱的情感特征。這首充滿圣潔之愛的作品,以其無以侖比的優(yōu)美與清純,成為藝術歌曲中的永恒之作。
《萬靈節(jié)》的歌詞也取自德國詩人吉姆的詩歌,它描寫每年五月與死去的愛人相會一次,回憶起愛人生前的情景令人難忘,而今已是過眼云煙,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在她的墓前獻上一束鮮花,來表示對愛情的堅貞。這是一首極為深情動人、震撼人心靈的藝術歌曲。該曲結構是帶對比中部的單三部,四四拍。音樂情緒很安靜、柔和,極富抒情性。特征節(jié)奏材料在旋律上不斷變化并貫穿整首歌曲。抒情優(yōu)美、富有內(nèi)涵的音樂,用美麗的風景來歌頌對愛人的思念,充滿激情與回憶愛情的甜蜜,同時也滲透著內(nèi)心與愛人離別的悲傷之情。
這是施特勞斯一首極富靈性的歌曲,雖0然是施特勞斯早期的作品,但作曲家的情感表現(xiàn)已相當成熟,貼切地表達了歌詞的意境。雖然歌詞內(nèi)容是對死去的愛人的懷念,但作曲家牢牢地把握住了對美好情感的追憶,而不是沉浸于痛苦之中,全曲洋溢著美好的氣氛。它是施特勞斯早期歌曲中十分優(yōu)秀的一首,這首歌曲也是眾多歌唱家音樂會的保留曲目之一。
三、《小夜曲》
施特勞斯的小夜曲與舒伯特的不同。是一首美麗的愛情詩篇,它說“草地上的步聲。微風拂著樹枝。我在這園中等著你,溪水靜靜地流著,百物都睡了,而我的愛卻醒著?!比谟淇斓暮魡局虚_始,玲瓏剔透、輕盈活潑的旋律和伴奏音樂相映成輝,把戀人之間的火熱心情和夜色下如夢如幻的朦朧情景描繪的淋漓盡致,給人們一種持久的新鮮感和迷人美感。
這首輕快動聽的小夜曲是施特勞斯于1886年去意大利旅行時根據(jù)G.夏克的詩譜寫的作品。憧憬南歐和煦陽光的施特勞斯顯然是受到了熱情的拿波里風格的感染,他的歌曲增添了明朗甜美的情緒,玲瓏剔透、輕盈活潑的旋律和伴奏相互交映,把戀人火熱的心情和夜色下如夢如幻的朦朧情景描繪的淋漓盡致。給人一種迷人的美感。
這首歌曲是B大調(diào),八六拍,復二部曲式。旋律線條流暢,節(jié)奏明快。要求演唱者有較好的氣息控制能力,雖然歌曲中具有意大利式的熱情和明朗,但由于是小夜曲的形式,所以在音色的把握上要細致恰當。作品的鋼琴伴奏織體豐富,節(jié)奏靈活多變,調(diào)性調(diào)式頻繁轉(zhuǎn)換,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首歌曲也是許多歌唱家音樂會上喜愛的曲目之一。
此外,施特勞斯早期還寫了許多美麗動聽的抒情歌曲,如《夜》《喬治娜》、《忍耐》、《花兒的秘密》、《玫瑰色絲帶》、《明晨》、《我愛你》、《黃昏的夢》、《秘密的邀請》《搖籃曲》等,很多至今仍是音樂會的保留曲目??傊?,在他早期藝術歌曲中,通過大量使用力度的變化。節(jié)奏華彩和和聲華彩來增添旋律的戲劇性效果,將富有詩意的歌詞與戲劇性的旋律巧妙結合在一塊,帶有后期浪漫主義色彩。他繼勃拉姆斯、沃爾夫、馬勒之后,將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又向前推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