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與狼共舞》、《燃情歲月》其中蘊含的印第安元素,我們看到印第安文化對美國電影的深層次影響,同時也看到美國對印第安人政策的反省,然而,電影畢竟只是電影,印第安元素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美國大片,其日益邊緣化的殘酷現(xiàn)狀卻是不爭的事實。
[關(guān)鍵詞] 印第安文化 美國大片 《與狼共舞》 《燃情歲月》
當美國大片遭遇古老的印第安文化,會發(fā)生怎樣的化學反應(yīng)?
美國主流電影,又稱美國大片,素以其成功的商業(yè)運作與票房,受到世界范圍內(nèi)的矚目。但毋庸置疑,其高超的商業(yè)化運作,離不開優(yōu)美的故事情節(jié)、緊扣的戲劇沖突以及其蘊含的人文關(guān)懷。正是這些因素構(gòu)成的電影內(nèi)容。結(jié)合成熟的商業(yè)運作,使美國電影成為票房與藝術(shù)的雙贏者。
印第安文化,這塊美洲大陸上久遠的土著文化,在移民世界的強權(quán)下逐漸邊緣化,失去其應(yīng)有的歷史地位,但文化不以人為因素為轉(zhuǎn)移,它已經(jīng)深深滲透入美洲大地肌理與脈絡(luò),即使對移民國家——美國文化的形成也有著難以磨滅的影響。當代表美國文化的主流電影,遭遇古老的印第安文化,會擦出怎樣的藝術(shù)火花呢?本文運用傳播學理論,從內(nèi)容分析角度,結(jié)合《與狼共舞》與《燃情歲月》這兩部經(jīng)典的美國大片,揭示蘊含其中的印第安元素,試圖探討印第安文化對美國電影的深層次影響。
一、印第安符號,構(gòu)成美國大片故事情節(jié),推動故事發(fā)展
《與狼共舞》講述的是一個美國白人鄧巴中尉,厭倦了戰(zhàn)爭,主動申請到原始印第安部族眾多的美國邊境擔任管理員,他接觸到蘇族印第安部落,從相互戒備、溝通了解到成為朋友的故事。電影出奇不意地采取逆向思維模式,重點講述“文明”的人類,如何融入“野蠻”“落后”的原始部落,直至最后被同化成“原始人”的過程。在這個邊塞,印第安文化處于完全主導地位,白人代表的美國主流文化卻淪落為弱勢文化,印第安文化深深主導著鄧巴中尉的生活。電影里處處用印第安族長、狩獵活動、祭天的舞蹈等情節(jié),來營造特殊時空里的印第安的強勢文化氛圍,制造現(xiàn)代文明和古老文明的不和諧感。另一部影片《燃情歲月》即以名叫“一刀”的印第安族長講述開始,緩緩引出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了一個叫特里斯的男人離奇的一生,他經(jīng)歷了弟弟的死亡、妻子的背叛、家人的死去,直至真正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特里斯雖然是白人,但行為怪異,為正統(tǒng)社會所不能接受,他深受“一刀”的印第安文化影響,骨子里流淌著古老的印第安文化。因為“一刀”效忠于特里斯的父親,卻保持著印第安的文化習俗,并把它們自然而然地滲透到特里斯一家的生活里。
由此,《與狼共舞》講述的是印第安文化揭開人類種種枷鎖。喚醒人類原始沖動的快樂,《燃情歲月》感嘆的是被印第安文化異化的美國白人,在尋求其原始沖動與生存空間的不易與艱辛。兩部影片,印第安文化的展示雖前者更為縱闊,后者更為收斂,但表現(xiàn)卻大同小異——含有共性的印第安符號。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共性的印第安符號,主要由族長、狩獵、祭祀組成。族長是印第安文化的使者,是執(zhí)行者和權(quán)威,在兩部電影里,蘇族族長和“一刀”擔負著部族的使命,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狩獵,《燃情歲月》特里斯一生都在打獵里獲得快樂和發(fā)泄憤怒。《與狼共舞》蘇族找到成群的犀牛,獲得食物,是他們整個部族生存和延續(xù)的希望。祭祀,這是古老文明里天人合一思想的形式,印第安人尊重自然,畏懼命運,所以每次在重大事件來臨時都會通過舞蹈祈求上天的幫助?!杜c狼共舞》的蘇族人在集體狩獵前,燃起火堆,跳起舞蹈,祈求收獲;狩獵后同樣在火堆旁端起舞步,在狂歡的儀式下感謝上天的賜予。《燃情歲月》里每當復仇之后,會割下對方的頭皮,對著天空喃喃起舞,亦是在履行某種人和天的約定。這些符號,通過大眾傳媒的反復傳播,已經(jīng)成為印第安文化的代表。美國大片但凡涉及到印第安文化的情節(jié),都脫離不了上述符號。
二、通過現(xiàn)代文明和印第安文明的沖突,加劇戲劇沖突,激化戲劇矛盾,從而升華主題
與此相關(guān)的西方主流影片,戲劇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隔閡與生存危機兩方面。隔閡的產(chǎn)生,為影片的高潮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首先,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必然導致排斥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F(xiàn)代人類與印第安部落之間,印第安部落與部落之間,都存在著普遍的隔閡。如《與狼共舞》中蘇族與帕尼族是天敵,最終導致了一場與食人族的生死對決,使影片高潮迭起。鄧巴中尉與蘇族初識時亦是相互提防,甚至發(fā)生了武器對武器劍拔弩張的場面。其次,對印第安人的不同態(tài)度,激發(fā)現(xiàn)代人類之間的矛盾,推動影片的發(fā)展。影片的主人公們,總是性格不拘一格,同情甚至同化在印第安文化里,顛覆了主流與正統(tǒng),與“文明”的社會格格不入。《與狼共舞》鄧巴中尉由于維護蘇族人,拒絕說出他們的動向,甚至成為“罪人”,遭受同種人類的鞭打和虐待?!度记闅q月》中鄉(xiāng)間的酒吧拒絕給“一刀”提供啤酒,惹怒特里斯,引起爭斗,烘托出緊張的氣氛。再者,印第安與現(xiàn)代人類之間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是悲劇性、滅亡性的,往往決定著影片主人公的命運?!杜c狼共舞》影片里,鄧巴中尉為了保全蘇族的生存,最后迫不得已帶著愛人遠走他鄉(xiāng);《燃情歲月》特里斯最終放棄現(xiàn)代人自以為是的生活,從原始的肉搏狩獵里獲得精神的永生。
影片涉及到印第安文化,多折射在生存危機層面。首先是印第安文明的生存危機?,F(xiàn)代人類自大自狂,看不慣印第安人野蠻的生活習慣:印第安人受盡現(xiàn)代人類的兇殘、侵略性地對待,亦視人類為野蠻人。這些認識成為偏見,浸入兩者的思想之中,迫使更為強勢的現(xiàn)代“文明”人擔負起征服和改造的使命,悲劇性地造成了印第安文化逐漸消亡的宿命?!度记闅q月》中的“一刀”的整個部族都死掉了,死在了政府軍隊的手中。《與狼共舞》里的政府軍隊,為著懲惡揚善,替作惡多端的士兵復仇,展開了對蘇族的毀滅性圍剿。再者,至關(guān)重要的是古老的印第安文化,拯救了現(xiàn)代人類精神家園的危機。現(xiàn)代人類面對挫折的人生,精神充滿空虛、困惑、挫折和焦慮感?!杜c狼共舞》的男主人公,在戰(zhàn)斗中充滿焦慮和不幸福感,與蘇族相處后,封閉的心靈被打開,在粗獷的原始生活中獲得幸福。《燃情歲月》特里斯無法接受弟弟塞繆爾戰(zhàn)死的事實,在一次次原始的放逐中,與其他古老文化的沖擊中,最終學會面對人生。兩部影片中,印第安文明的存在由于人類的侵略走向毀滅,但人類卻通過印第安文明的救贖,從精神世界里找到真我?,F(xiàn)代人很難決論,到底誰才是印第安文化的最大獲益者?
三、文明的碰擅,蘊含豐富的人文關(guān)懷,成就了美國大片的藝術(shù)性
《與狼共舞》采用逆向敘事模式,把印第安人塑造成仁慈、有信仰的紳士,把美國白人塑造成兇殘、暴戾、自私的野蠻人。電影里,印第安人被當成健全、有教養(yǎng)的人來看,美國白人代表的現(xiàn)代人類卻是缺乏教養(yǎng)和素質(zhì)的野蠻人。從換位角度引起觀眾對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的重新思考,其中閃耀著暖暖的人性關(guān)懷。《燃情歲月》再現(xiàn)現(xiàn)代人類生存之間的爾虞我詐與自相殘殺,特里斯最終回到印第安文化的狩獵生活里方才獲得真正的快樂。兩部電影,探索個體的成長和生存過程中與印第安文化的碰撞,帶來的生存的哲理與靈感,引導人類自身的人性解放,啟發(fā)人類獲得通往自由心靈的鑰匙。
綜上,我們不難看到,印第安文化對美國主流電影的影響至深。我們甚至欣喜地看到,作為美國主流價值觀的——美國大片,也正在反省美國對印第安人的政策。然而,正如法國作家托爾維克的做法那般,他可以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反省美國,批判美國對待印第安人,黑人以及南方奴隸制度的方式;但是在這本書出版之后不久,作為法國國會的一分子,他卻又對于法國在北非阿爾及利亞實行的更加殘暴的虐待、屠殺等行為,辨稱是正確的。托兒維克的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矛盾行為,也適用于美國主流社會對待印第安文化的態(tài)度。畢竟,電影只是電影,印第安元素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美國大片,其日益邊緣化的殘酷現(xiàn)狀卻是不爭的事實。